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05379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docx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考试复习资料

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法律法规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

”这种说法违反了——。

(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这是师德教育的——。

(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

(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8、国家实行(A)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9、(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10、(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

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ABCD)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

————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0.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BD)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三,简答题(共6小题,1-4小题各3分,5-6小题各4分,计20分)

  1.法的要素有哪些答1)法律规则;

(2)法律原则;(3)法律概念。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答:

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3.什么是行政复议答:

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利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行动。

4.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答:

⑴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⑵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⑶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⑷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5.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答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6.简要回答教师的法定权利。

答:

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四,案例分析(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

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

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

\"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

⑴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⑵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⑶违法主体是谁⑷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

(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

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吴老师解释说:

\"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

  请问:

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

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

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⑵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

  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论述题(共1小题,计10分)

  请结合对市教育局《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的学习,谈谈你对建设\"平安校园\"的认识和建议。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

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

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

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

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

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

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

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

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

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

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

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

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

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

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

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

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4、培养目标: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5、教学目标: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6、素质教育: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德育:

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8、智育:

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体育:

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30、美育:

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31、劳动技术教育:

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2、学校教育:

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33、教育能力:

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34、教师的人格特征:

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5、师生关系:

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6、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7、课程类型:

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38、基础型课程: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39、拓展型课程:

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40、国家课程:

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41、地方课程:

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可安排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

42、学校课程:

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3、课程目标:

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4、教学计划:

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45、教学大纲:

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46、教材:

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47、课程实施: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48、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49、课程评价:

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50、教学: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51、智力:

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52、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53、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4、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巩固性原则:

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56、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7、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5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59、教学方法:

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60、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61、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62、讨论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63、演示法:

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64、练习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65、实验法: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66、课的类型:

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

67、课的结构:

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68、测验的效度:

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69、测验的信度:

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