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53037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②历史阶段变化:

鸦片

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③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咸丰帝在位)

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

(2)参战国家:

英、法联军为主凶,俄美帮凶。

(3)主要经过:

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沙俄趁火打劫,

在其后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结果:

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5)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开始的标志: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

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主张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

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能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天平天国运动进入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北伐(失败)和西征(胜利)

4、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

5、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6、1860年,曾国潘的湘军包围安庆。

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队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李秀成率太平军攻

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7、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8、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1

局限性: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

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4课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

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器物)

4、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5、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

中央官员—奕?

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

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③筹建海军。

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9、结果:

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

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1、失败原因:

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11、评价:

积极: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

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

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消极: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改变封建制度,是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光绪帝在位)

(1)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侵略中国是大陆政策的一部分。

(2)经过:

①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侵略中国;

②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

殉国;

③辽东战役,日本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④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

②赔款2亿两白银。

加重人民负担;

③允许开设工厂。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强侵

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5)影响: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因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提出

“门户开放”。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2

第6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序幕――公车上书①时间:

1895年5月

②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中国面临亡国危机。

③影响: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

3、高潮――“百日维新”

A、时间:

1898年6.11――9.21

B、变法内容:

①政治上: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作用: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②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作用: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文化上: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有利于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

④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增强军队战斗力

4、结局――“戊戌政变”,标志变法失败原因: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5、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6、学习内容: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7、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

也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也是一次

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8、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③脱离广大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9、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

1898年在山东兴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后被清政府和列

强联合镇压。

但是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光绪帝在位)

(1)“八国”指英、法、俄、美、德、日、意、奥。

(饿得慌,每日熬一鹰)

(2)目的: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保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

(3)经过: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战争开始;

8月攻陷北京;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

加重人民的负担

②严禁人民反帝。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危害:

便于列强直接派兵侵华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损害了外交主权

(6)影响:

《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及启示?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独立;

②清政府腐败无能;

③勿忘国

耻,振兴中华

3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9课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兴起――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发展――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同盟会机关刊物:

《民报》B、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A、内容: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民国)。

“民生主义”就是改革土地制度。

(平均地权)

4、高潮――武昌起义

A、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B、影响:

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5、☆评价辛亥革命☆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评价:

A.历史功绩: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B.局限性:

①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③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教训:

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成立

1.成立时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定都南京。

(民国纪念=公元纪年-1911)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清帝退位:

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结束。

2.1912年4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