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5194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野外动物调查方案文档格式.docx

或通过望远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判断其种类和数量。

必要的时候和数码摄像机拍摄相关过程,返回基地后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其种类。

对于数量少、遇见频率少的鸟类,在上述判别方法的基础上,野外采集标本,带回走访当地长期居住,有经验的村民群众都有助于对不确定鸟类的鉴别。

大型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

1.调查地点

大型兽、中型兽的调查均采用样线调查法,在所围样方的对角线上进行。

2.调查工具

路线图,GPS,望远镜,木板夹,计步器,油性记号笔等。

3.调查内容与方法

(1)大型兽种类调查。

根据不同兽类的活动习性,分别在黄昏、中午、傍晚沿样地

线矣一定速度前进,控制在每小时2~3km,统计和记录所遇到的动物、尸体、

毛发及粪便,记录其距离样线的距离及数量,连续调查

3d,整理分析后得到

种类名录,汇入附表中。

根据下面的公式分种计算个体数,结果记录在附表中。

小型兽种类调查。

每日傍晚沿一样线布放置木板夹50个,间隔为5米,于次

日检查捕获情况。

对捕获动物解剖登记,同一样线连捕

2〜3d。

整理分析得到

并按下面节的公式分种统计捕捉的动物个体数,结果

记录在附表中。

4. 结果描述

种群组成可直接记录样方中出现的所有野生动物中文名和拉丁名,而数量则可用一定面积上的动物个数来表示。

最后,将结果汇入附表中。

5. 注意事项

首先对大型兽类和鸟类进行调查,原因是其比较容易受其他调查的影响;

其次是森林昆虫和小型兽类;

调查完毕后应将不知在样方及其对角线延伸线上的所有夹板全部取回,以免发生意外;

避免重复计数。

(2)

4.2土壤动物多样性调查方法

土壤动物的调查是通过沿样线采集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进行的。

4.2.1调查步骤

1) 土壤采集。

在样方内确定的样线上,均匀地取10个点采集土样。

大约每隔100m取一个点。

为了避免不同取样时间之间的相互干扰,第一次(第1年)取样可以从样线一端的0m开始。

2) 采用手检法、漏斗法、室内培养法观察分析土壤动物的类型和组成,结果记录在附表4-3中。

3)对各个取样点的土壤动物进行汇总,将主要土壤动物的完整名录汇入附表4-4中。

4.2.2调查方法

4.2.2.1方法简介

调查方法主要有手检法、漏斗法、室内培养法等。

1) 手检法。

可分为适于肉眼可见的大型土壤动物(如蚯蚓、螟蚣、马陆、鼠妇、昆虫幼虫、蜘蛛等)的采样框法,以及借助于双筒解剖镜检测小型土壤动物(如原尾虫、弹尾虫、螨、线蚓等)的镜检法。

2) 漏斗法。

可分为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

干漏斗法又称T∖ιgllen法,主要适于以土壤微小节肢动物为主的大部分中型土壤动物,如蜱螨、跳虫、原尾虫、蚂蚁、拟蝎类、双尾类、小型蜘蛛、甲虫等。

湿漏斗法又称Baeimann法,适于中型土壤水生动物或土壤湿生动物,如线虫、姬丝蚓、涡虫、梯足类、熊虫等。

3) 室内观察培养法。

适于土壤原生动物,包括鞭毛亚纲、肉足亚纲和纤毛亚纲。

4,2,2,2地点选择和野外记录

一般采用样线法采样。

对土壤及覆盖物变化不大而面积较大的地区(森林、草原、耕作地),宜采用十字交叉样线;

每隔100、150、300、500m调查一个点。

对面积不太大而栖息地(土壤)单一的地区,如植物根围、花圃、草坪,用随机取样法较好。

对水分状况不同的环境要分别取样,取样点可分成不同层次,如离

地表面5、10、15、30cm等。

选择具代表性的最典型地点,并尽量避开坑洼、斜坡及岩石、倒木、树根等处。

不要在预备设置方框的地点走动或踏踩。

采集地点一经选定,即记录植被情况,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或耕作物的种类组成及密度等,以及当时的气温、土温和调查起始时间等。

4.2.23土壤采集

采集框法土样采集。

将系有细绳的竹筷子插入土中,呈正方形(50cm×

50cm),至少同一点设置2〜3个方框。

如落叶层厚,可用刀子沿框边划一条界,然后用小铁锹将框内的枯枝落叶与土壤挖出,装进袋内。

挖掘深度应根据土壤自然发生的层次分别取样,例如,在10m×

10m的样地内,按对角线选定三个50cm×

50cm×

30cm或50cm×

5cm(宽x高)的土样方,每个小样方内分0〜10cm和10~20cm两层依次取土。

镜检法土样采集。

首先采集落叶层,沿方框对角线分成4等份,在每一等份或其中对角的两个等份中取相同分量(大约半袋,按工作量而定)。

然后采集土壤层,在各土壤自然发生层用100ml土壤环刀随机选3〜5块,放入袋中。

将各采样带回实验室镜检。

漏斗法土样采集。

干漏斗法用100ml的土壤环刀采集器取样;

湿漏斗法使用25ml的土壤环刀采集器取样。

可在大型动物取样后,在样地中另辟方框,选取土壤垂直剖面2〜3个,取20cm深,按5cm一层分成6层,每层干、湿法各取3〜5个土样。

土样装入布袋或塑料袋。

经上述各种方法采集的土样,不宜久放,应尽快处理。

4.224室内操作

手检操作:

方框法是将采集到的土壤携至样点附近的明亮无杂草的平坦地方,分批量筛到搪瓷盘上,用镊子或吸虫管检取其中肉眼可见的动物,除蚯蚓外其余均放入75%酒精瓶中。

然后,倒掉盘中土,将筛剩下的粗土粒及落叶放在盘上继续检取动物,最后将动物放进酒精瓶中,注意用铅笔写上标签。

在解剖镜下的手检法是采用解剖针拨开土壤,检出动物,将其装进酒精瓶,并写好标签。

干漏斗法操作:

1)装置的基本结构和一般原理。

绝大多数土壤动物遇到干旱时,必然朝向潮湿的地方移动。

该装置利用外加热源使土壤水分逐渐蒸发,趋于干燥,使动物逐渐向下方移动,最后经过筛网落入漏斗和标本瓶。

这是一种利用行为反应的方法。

该装置也称自动分离器,除固定干漏斗的支撑架外,其他主要构件有:

比较光滑的玻璃或铁皮漏斗,放在漏斗之上的孔径为2mm的金属筛,盛土样的容器装置,装于伞装置顶端的电灯(如40W的白炽灯泡),放在漏斗下面的接受动物的容器。

该装置的关键是采用适度的热源,热源太小,抽取时间加长:

热源太大,动物来不及从土样中运动出即被热死。

应根据土样到灯泡的距离,土样的量、性质、含水量,以及预备调查的动物种类来决定热源的强度。

2)操作过程。

将土样放于筛网上,事先在筛网下放一张纸,接落下的细小土粒,再将其倒入筛网上。

用一两层粗沙布将土块包住或在筛网上放些碎纸片可减少土粒掉入容器中,一般土壤表面朝下放在筛网上,若土壤表面比较干,则表面朝上放置,或将土壤轻轻摊开。

酒精是某些动物的忌避剂,对这些动物可采用其他防腐剂。

对一般大小的样品制取时间为24〜48h。

湿漏斗法操作:

1) 结构和原理。

大体与干漏斗法相同,主要差别是玻璃漏斗直径6〜8cm,漏斗下端装有12〜13cm的长橡胶管,其上有2个止水夹。

2) 操作。

用12〜13cm见方的纱布或旧尼龙布将土样(约25cm×

25cm×

4cm)包好,放进漏斗,或将土样直接放在筛网上。

接好橡胶管上端的止水夹,然后注满干净的自来水。

接通灯泡电源,一般用一只40W的灯泡照射大约48h,抽取结束时,首先装好下端的止水夹,然后打开上端的夹子,待动物沉淀下来,再夹好上端的夹子,最后打开下端止水夹子,浓集的动物就会落入接受器皿中。

4.2.2.5室内的分析及数量统计

物种鉴别:

对于土壤动物的分类与鉴别方法,可参考《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学》(尹文英等,1992)、《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尹文英等

1998)、《土壤动物学》(青木淳一,1973)等。

对于难以确定的种,最好请有关动物学专家进行鉴定。

数量统计:

大型土壤动物的统计可在于检时,直接计算个体:

中型土壤动物的分类统计,可借鉴水生浮游生物数框方法,每次滴入一定体积的分离液2ml,进

行计数,再按倍数折算成单位土壤中的动物数量。

4.2.2.6结果描述

结果为一包含所有检测到的土壤动物中文名和拉丁名的名录以及数量。

4.2.2.7注意事项

(1) 土壤动物的取样应在主要野生动物和森林昆虫后进行。

(2) 取样处应尽量恢复原样。

篇二: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20110406

附件2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技术规程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二O一一年四月

、八、-

刖S

《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分为9章5个附录。

主要内容是:

明确全国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和内容,规定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区划方法、抽样方法、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确定调查成果,明确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附录A、B、D、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

引言

我国于1995-200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调查结果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要求,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

为此,我国将于2011年启动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为规范调查行为,特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吸取了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了国外野生动物调查的方法和技术,参考了有关国际组织的标准,重点考虑了调查的抽样、布样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案。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其他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可参照使用。

2术语与定义

2.1陆生野生动物terrestrialwildlife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的野生动物。

2.2野生动物产品wildlifeproduction

陆生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或其衍生物。

2.3常规调查

generalsurvey

采用样线法、样方法、样点法等常用抽样和计数方法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调查的方法。

2.4专项调查specialsurvey专项调查包括专项物种调查和专项地区调查。

专项物种调查指对分布范围狭窄、习性特殊、数量稀少、常规调查不能达到要求的种类,根据动物的分布和生态习性,采用专门方法进行的调查。

专项地区调查指对地形、地貌特殊或者地理位置特别偏远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常规调查难以实施的地区,根据该地区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动物的种类、分布、习性等,采用专门方法进行的调查。

2.5同步调查synchronizationsurvey

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标准,多人多点同时对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地点的某种类野生动物进行调查。

2.6样线法linetransectmethod

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调查样线,在调查样线上行进,观察并记录样线两侧野生动物或其活动痕迹以及距离样线中线

垂直距离的调查方法。

2.7样点法pointsamplingmethod

按照统计学要求布设样点,以样点为中心,观察并记录周围野生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