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4575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文档格式.doc

教学计划

内容:

1、教学目的与要求;

2、双基要求和能力纲要;

3、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措施;

4、解决教材重点和难点的具体措施;

5、组织开展学科活动课教学的设想与措施。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统整各科知识,增进思考、判断、应用与创造能力。

(2)、扩展生活领域,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逐步了解自我,充分施展才能,合理设计未来。

2、双基要求和能力纲要:

设计与实施本课程时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自由和活动空间以及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并互相交流、评价设计方案。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措施: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教师应遵循亲历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协同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如:

进行课堂比赛等;

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

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4、解决教材重点和难点的具体措施:

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传统做法。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例如,有些探究活动的材料和步骤,在教材中可以不作详细的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还应当做到图文并茂,以提高可读性。

5、组织开展学科活动课教学的设想与措施:

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尽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测验、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形式,达到预期活动目标。

教学进度表

单元(章、节)

教学内容

节数

3.环保卫士

3.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调查

2

3.4噪声污染的调查

3.5废旧电器的回收和利用

3.6同饮珠江水,共护母亲河

4.城市特搜

4.1感受城市的变化

4.2社区居民社会公德状况调查

1

4.3社区安全隐患的调查及防范

4.4遨游商标王国

4.5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

主题三: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调查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去探究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数目,从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3、列举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策略。

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污染问题,从自身做起拒绝吸烟,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2、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1、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2、明确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爱生命。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空气质量统计资料及数据、空气污染的有关资料、多媒体。

学生准备:

在教师的推荐下,阅读相关资料。

【活动策略】  

1、活动方式:

问题探究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  

2、活动建议:

以5——6人为一组,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不同水平学生均衡搭配。

3、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空气对人的重要性。

人,可以几天不吃饭而不会丧失生命。

人,可以一天不喝水而不会丧失生命。

但人,却无法做到十几分钟不呼吸而生存。

我们做一个憋气的小游戏,看看你能坚持憋气多长时间?

(学生做,教师计时)  

小结:

实践证明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离开了它,我们的生命就没有了保障。

可是生活中往往有些人的生命就是被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夺去的。

(二)、资料分析,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列举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资料一:

南京癌症患者三成是肺癌。

昨天,从南京各大医院的肿瘤治疗专家在市中医院举行的联合义诊上,记者获悉,肺癌已高居南京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将近1/3的肿瘤病人是肺癌。

资料二:

2003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

(1)你们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吗?

(学生回答)  

(2)你还知道哪些因空气污染而引起的疾病?

预期:

支气管炎、咽炎、煤气中毒、尘肺、肺癌、铅中毒等。

(3)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还有哪些?

预期活动:

让学生认识到吸烟能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室内空气污染,引导学生对执迷不悟的烟民说一句话:

吸烟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你和他人的健康,请你们立刻戒烟!

吸烟很容易患肺癌,你们会死的,你们不怕吗?

等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通过对执迷不悟的烟民说一句话的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污染问题,从自身做起拒绝吸烟,进而树立环保意识。

) 

(三)、根据我们周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表,分析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依据。

1、

(1)根据空气质量日报表,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如何判断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课堂预期: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首要污染物都是可吸入颗粒,可以通过测算可吸入颗粒的多少来分析当地的空气质量。

通过几大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环保意识。

通过问题2的分析,确定采用测算尘埃粒子数的方式,来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  

(四)、实验取证,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1、学生讨论实验方法,并确定最佳实验方法。

(抽样记数法)  

2、学生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如楼层高、低尘埃数的对照实验;

晴天与雨天尘埃数目的对照实验等等)、注意事项等。

3、小组交流分工情况。

按照分工采集样本并及时收回样本。

(引导学生交流小组分工情况,以利学生各尽其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4、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引导学生分析,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能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解决?

问题一:

采样的时间不同,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怎么办?

可以规定都在同一时间,都用45分钟的时间采样。

问题二:

计数时,可能尘埃粒子就在边线上,这时怎么办?

可以采用同一标准,比如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问题三:

一次采样偶然性可能大,影响实验结果,怎么办?

可以同时采集3个样本,然后取平均值,这样误差就会小。

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确定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交流:

1、实验结果分析:

(1)当地的空气状况如何?

(大屏幕出示判断标准)  

(2)从对照实验的结果看,影响尘埃粒子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设计说明:

本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根据实验结果,小组讨论并交流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

控制污染物排放;

大面积的植树造林;

减少汽车、煤气等的使用,代之以清洁能源等等。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测算出了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并知道的我们的空气质量是“优”。

我们为我们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无比幸福,但我们要具有危机意识,因为我们的环境中污染空气的因素越来越多。

为了让我们永远拥有高质量的空气,让我们用主人翁责任感和良好的环保意识去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主题四:

噪声污染的调查

【活动目标】

1.了解噪音的产生和危害,懂得如何有效地控制噪音,从而增强学生的环

保意识。

2.学习使用网络等手段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知识的

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学生分小组实地凋查道路、建筑工地、商场、工厂、学校、家庭等场所

的噪音污染情况。

2.搜集、录制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制作在多媒体课件中。

3.搜集相关网站的网址。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

二、认识噪音

1.课件播放课前搜集的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学生听后,说一说哪些声音听起来舒服,哪些声音听起来不舒服?

2.得出科学的结论:

什么是噪音?

噪音是指让人听了以后不喜欢、不舒服或不需要的声音。

三、了解噪音的产生、来源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的噪音现象。

探究噪声的主要来源

噪音的来源主要包括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噪音、社会噪音。

⑴交通噪音:

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

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⑵工业噪声:

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

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

⑶建筑噪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