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3650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永胜+六上《百分数意义》教学实录+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不在黑板上贴标签,不把课本扔了不管,不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

有了上面的想法,我就一直在想:

百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人类为什么要创造百分数,学生的起点在哪儿?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学生怎么学习这部分内容?

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和调研学生的基础上,我想对于以下几个问题还是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百分数是什么?

我们知道分数的本质在于真分数,即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

这样的分数有两个现实背景:

一个是表达整体与等分的关系,一个是表达两个数量之间整数的比例关系(或者说,以一个事物的量为基准对另一个事物的量进行整数倍的度量)。

从分数的第二个现实背景在表达的两种数量关系中可以知道,分数是一种无量纲的数。

正因为如此,现实生活中一些看来无法比较的事情就可以进行比较了,这就是通常所用的百分数。

二、学生的起点在哪儿?

授课前后我对六年级城乡不同地域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研,对于百分数的读法没有任何问题,对于其写法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感觉要先写百分号前面的数字后写百分号,但是对百分号的书写顺序正确和错误各占一半,而对于其意义的理解,多数学生还是站在“等分”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不能从“比”的视角对其比对和解释。

教材中的三幅图画对于农村的学生现实较远,第一幅电脑图比较贴近城里孩子,学生偶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有感觉但多数学生在表述上不够清晰;

第二幅服装标签图,只有部分学生模模糊糊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距离大多数学生较远,同时对衣服的成分“里料”“面料”“锦纶”“聚酯纤维”等不理解加上文字比较生僻,学生是只知其现象不知其意义,在交流和理解上给孩子带来很大不便;

第三幅图调研的情况是:

一方面距离学生生活更远,二是里面的信息量大,三是诸如“同期增长”等词语难于理解。

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我首先尊重学生的起点,决定此课的教学从学生“知道”的开始,把重点放在交流理解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

其次是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改编和重建,一方面选取教材中的电脑进度条,另一方面补充了离学生较近的近视率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男女教师比。

三、教学的重难点是啥?

课程标准在数的认识中明确指出: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当然教学的重点已毋容置疑;

然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比的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是大多数学生难于理解的,于是我把此作为教学难点,并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力图通过打比方进行突破,并在后续的练习和梳理中不断进行分解和突破。

四、我要怎么带着学生走?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一直再想,我要怎么带着我的学生走?

孩子后续的学习靠什么?

我能不能在学生的后劲上用力?

带着这些疑问,我想还是从最基本的让学生自己学会看书和学会与别人交流开始,在课堂上学生先自己尝试学,力图“把课本还给孩子,把黑板还给孩子,把交流还给孩子”,教师点在关键处,化在疑惑点,课堂上更多的想要“怎么办?

”“为什么?

”来引爆学生的思维……我想,教师只有“顺学而教因需而设”这才是教学之道吧。

课堂实践

带着上面的思考,我进行了教学的预设与尝试,现把“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做以整理,以其在梳理中能提升认识。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上p82-83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经历百分数的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优势,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难点: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倍比的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研究的内容是?

生:

百分数的认识

师板书:

百分数

看到它,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1:

什么是百分数?

生2: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3:

为什么要学百分数?

生……

师评价并随机板书:

是什么?

为什么?

2.梳理提炼聚焦问题

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咱们重点研究这两个问题:

究竟百分数是什么?

学了分数我们为什么还要再学百分数,它到底有什么好处?

小结并指向:

【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面对一个新的课题学生的问题往往是多元的,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有个上位的思考,“解决问题的一般路径”要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

(二)探索

1.交流明法提出要求——明确路径

问题已经有了,接下来咱们要……?

解决问题。

师:

怎么解决?

同学交流、个人思考、请教老师、看书查找资料……

读书确实是解决问题收获智慧的好方法。

今天咱们的学习就先从自己看书开始,然后再交流,好不好?

好。

不过看书前,老师想给大家提两条建议:

一是先整体上看教材82—83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把你认为重要的或不懂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

二是再具体看看教材上图画中的百分数,你能把他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吗?

我说清楚了吗?

赶快开始吧。

2.自主阅读初步感悟——整体感知

生自学,师巡视指导读书方法;

生在小组内交流图画中的百分数的意思。

读书是收获智慧提升认识的重要途径,无论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阅读却较少,而培养学生静心读数学书是孩子成长进步的关键,因此本环节还是试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先自学书本,并指导其读书方法。

3.交流提炼构建模型——解决是什么

通过自学你们都解决了哪个问题?

(还有什么收获或困惑?

第一个问题。

那,什么是百分数?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比如14%,65.5%,……

(1)交流——读写

刚才你举的这几个百分数,会写吗?

生1上台板书14%,并讲解写法。

评价写法并指导或示范书写顺序,谁还能继续写?

生2上台板书65.5%……

谁还能写出长得不太一样的百分数?

生3板书120%

照这样写下去是不是还能写很多?

老师用省略号表示。

生:

圈出学生写的百分数,这些百分数你们会读吗?

生:

齐读。

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学,在百分数读写的教学中大胆放手,给更多的学生一个舞台,这也是关注学生成长的一个载体,“谁还能写出不一样的百分数”中又让学生感受了百分数的组成的多样性。

(2)交流——意义

那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啊?

得具体分析……

说得好,要想深入理解还得具体分析。

图画中的百分数你们懂不懂?

①进度条——在理解意义中初步感受百分数只表示“比”的关系

出示“电脑安装程序的进度条”的情境,这里14%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下载了一百分之十四。

表示电脑在加载一个东西,加载完成的部分是要加载总量的一百分之十四。

刚才两个同学把这意思解释的差不多了,但听起来还不是很清楚,谁有更好的方法?

打个比方说,下载这个东西如果一共需要100秒,表示已经下载完了14秒。

照这样说,那如果下载这个东西一共需要1000秒,那么14%表示下载完了……?

(生:

140秒)

那下载这个东西如果一共需要50秒,呢……?

表示下载完了7秒)

打个比方就将抽象的14%说的既清楚又深刻,这个方法真好!

看来这里的14%不表示具体下载的数量,只表示下载完成的部分与总量相比的关系。

小结:

课件抽象出意义,师板书“比”——“关系”

②近视率——在理解意义中初步感受百分数便于比较

课件出示各学段近视率,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这里的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讲给大家听吗?

我选择小学生近视率18%,表示小学生近视的人数是小学生总数的一百分之十八。

打个比方说初中生近视率49%就表示如果初中生100人,近视的人数是49人。

那么高中生的近视率64.2%表示如果高中生有1000人就有642人近视了。

看来这里的百分数也不表示具体近视的人数,他们都表示近视的人数与总人数相比的关系。

看了这组百分数,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

小学生近视的比率比较小,高中生近视的比率比较大。

看来百分数还特别便于比较,真好。

还要注意用眼,从小保护眼睛……

这个建议好!

如果随着近视人数的不断增加,这里的百分数可不可达到120%?

不可以

101%总可以了吧?

这又是为什么?

这里是近视的人数与总人数比的,不可能超过100%。

比如一个班级50人即使全部近视,这里也只能是100%。

③男女教师比——在理解意义中初步理解百分数可以超过100%

出示教师比,谁来给大家播报?

这里的500%又表示什么?

500%表示如果男教师有100人,那么女教师就有500人。

女教师是男教师的一百分之五百。

我们还可以看出女教师比男教师多400%。

看了这则信息,大家有什么建议要给咱们政府提?

要多招聘男教师

女教师太多了,多招聘男教师才能平衡。

是呀,如果有一天政府真的听了咱们同学的建议,男教师和女教师人数真的相等了,你说,这里的百分数就变成了……?

100%

这里既有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有分析方法上的引领,还透着对问题的不断追问与质疑,这都是培养学生深究问题的好途径。

当然,三个图画承载着不同的教学目标。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所以易提前突破,因此在第一幅图的教学中就在此做足了文章让学生通过打比方进行深入的理解;

第二幅图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势,为后续理解“为什么”做一铺垫;

第三幅图是让学生在理解意义中初步理解百分数可以超过100%,从而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和清晰的建构百分数的意义。

④回顾构建

是呀,同学们真有感觉,现在让我们回头看,我们找的这些百分数,课件回顾。

静静地“看—思—悟”。

看了这三组百分数,你最想问什么?

为什么第三组的百分数可以大于100%,而前两组的百分数却不可以超过100%?

好问题,谁来解答?

第一组是下载的部分与总共要下载相比的不能超过100%。

第二组是近视的同学这部分与总人数相比的,即使学生都近视也不可能超过100%,而第三组是男女教师相比的可以超过100%,也可以低于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