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3525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1.2项目区概况 3

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5

1.4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简介 7

2监测实施 9

2.1监测目标与原则 9

2.2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10

3监测内容和方法 12

3.1监测内容 12

3.2监测方法和频次 13

3.3监测时段 15

3.4监测点布设 15

4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17

4.1侵蚀单元划分 17

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18

5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30

5.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30

5.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32

5.3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结果 34

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35

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36

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6

6.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 42

6.3运行初期水土流失分析 46

7结论 48

7.1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48

7.2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53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三期工程是在二期主厂房扩建端预留场地上进行扩建的项目。

工程区位于******市***区境内,东北方向距***市132km,南距***县26km,南邻***公路,东靠***工矿区城市道路,西侧为***河,北侧为起伏的低丘。

该厂原有装机是2台容量300MW的燃煤机组(#5、#6机组),于1995年动工建设,到1997年9月全部投产。

本期工程属三期工程,是在二期工程基础上的新建项目,建设规模为2×

300MW(#7、#8机组)的亚临界纯凝发电机组。

动态投资25.117亿元。

本工程的建设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电力,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项目冷却技术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方式,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设计煤种含硫量为0.33%,校核煤种含硫量为0.48%,脱硫装置按含硫量为0.48%设计,技术成熟可靠,吸收剂廉价可得,副产品能够综合利用,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脱硫效率在90%以上。

本期工程沿用二期的布置格局,在二期主厂房扩建端预留场地上进行扩建。

与二期主厂房贴建,汽机房A排柱对齐。

脱硫岛布置在烟囱的北侧,厂区由南向北采用升压站、主厂房、煤场三列式布置格局,煤场在二期已建成。

主厂房固定端朝东,扩建端向西,工程规划总占地78.20hm2。

冷却塔、检修维修间及材料库等布置在主厂房的西面。

制冷加热站、酸碱库布置在材料库的北侧。

循环水泵房、生活消防泵房、蓄水池布置在冷却塔附近。

净化站等取水设施布置在厂外。

本期工程采用330KV出线与二期330KV母线相联。

水源利用黄河水,新建取水泵房和净化站,增设一根由净化站到厂区的补给水管线,长6.0km。

电厂取水口处黄河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380.0m,厂址西侧***河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477.1m,因此,厂址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

电厂一、二期项目生活区布置在厂区的东侧,本期工程不再考虑增加用地面积,按商品房计列投资费用。

施工场地区布置在厂址以西大沙沟西侧,占地约17.91hm2(其中6hm2为已征地,其余11.91hm2为临时租地),本期施工生活区利用原二期施工生活区。

燃煤主要通过铁路运输,铁路在一、二期工程时已建成,能满足三期工程2×

300MW机组燃煤的运输要求。

公路运煤由地方运输部门承运,运煤汽车直接堆至斗轮机煤场或采用汽车卸煤沟。

本期新建运煤道路1.4km。

灰场仍然利用二期胶泥淌灰场,灰管输送长度11km,在二期时已征地,灰管基础在二期时也已完成,本期只进行了灰管敷设。

煤渣采用汽车运输至渣场,渣场初期占地6.4hm2,远期规划占地19.6hm2。

初期渣场已建成运行。

排泥场位于净化站北侧的山沟,占地10.81hm2。

本期建设一条由净化站到排泥场的排泥管线,长2.1km。

2003年6月***电厂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发改委,2003年5月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中心组织的专家评估论证,并于2004年1月以咨能源〔2004〕17号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3年3月,由***第二发电有限公司委托***电力设计院完成了《***电厂三期工程初步可性行研究报告》。

2005年3月水利部以水函[2005]80号文件对《关于******电厂三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进行了批复,2005年9月30日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核准([2005]1898号文)。

主体工程于2004年6月开始,于2007年1月结束,共32个月。

2006年9月10日#7机组投产发电,2007年1月25日#8机组投产发电。

1.2项目区概况

1.2.1自然概况

1.2.1.1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于***市***区,地貌类型属黄河北岸的宝积山倾斜平原,周围山丘环绕,中间平坦,北高南低,略向黄河倾斜。

厂址海拔高程为1476—1488m,地面坡度1.2%。

胶泥淌灰场为山谷灰场,山谷走向近东西形态,呈半封闭状,沟底地形起伏较大,冲沟中间有零星孤立山丘、山梁等。

渣场为低山谷地,高程为1470—1490m,沟内为砂卵石土,荒地,无居民。

排泥场为一荒沟,高程为1406—1420m,地形波状起伏,沟内无耕地,植被稀少。

1.2.1.2气候气象

项目区位于我国***腹地,气候属于半干旱性气候,主要特点是:

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沙天气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由于项目所在的***区原属于***县管辖,后升格为***市的一个县级区,因此,***区无气象长系列的资料,一般引用较长系列的气象资料时,多引用邻区***县气象站资料。

据***县气象站资料,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37.6mm,年蒸发量1653.5mm,年平均风速1.1m/s。

详见表1—1。

表1—1***气象站多年的气象资料

项目

单位

数值

备注

年平均气压

hpa

860.4

年平均气温

OC

9.0

年蒸发量

mm

1653.5

年平均风速

m/s

1.1

年平均降水量

237.6

历年最大一日降水量

68.1

1945.8.25

连续最长降雨量

91.8

1947.8.29-9.5

全年主导风向

NE、SE

1.2.1.3水文

黄河是流经该地区的主要河流,由***至***后,自西南流向东北。

每年7~10月为洪水季节,1~4月、11~12月为枯水季节。

多年平均径流量约266.8亿m3,多年平均含沙量6.54kg/m3。

胶泥淌灰场在平面上汇水区呈半圆形,流程短,比降大,汇水相对比较集中,经计算,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7.2m3/s,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2.7m3/s。

排泥场平时为干沟,只在暴雨季节才有少量水流,100年一遇洪峰流量小于1.0m3/s。

渣场汇水面积约为1.3km2,50年一遇洪水总量为4.72万m3。

1.2.1.4植被

项目区植被属荒漠半荒漠植被类型,天然植物以碱蓬、骆驼蓬等蒿属植物为主,在取水口黄河岸边有小片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林,植被覆盖率在10%以下。

干旱少雨多风的气候特点和荒漠半荒漠的土壤植被特征,便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适合本区生长的绿化树草种有:

侧柏、圆柏、云杉、新疆杨、红柳、紫穗槐、柠条、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小叶黄杨、月季、玫瑰、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等。

1.2.1.5地质、土壤

厂址处于旱***断陷盆地西南部边缘,该盆地是中上更新世以来形成的近南北向展布的狭长形半闭合地堑式盆地,并接受北部山区洪水沉积,形成了巨厚的洪积层,第四系地质构造以角砾、碎石为主,夹有黄土状粉土、粘性土及砂土薄层,下伏第三系基岩。

灰场在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上位于陇西旋卷构造体系第二褶皱带,场内出露有全新统、更新统和侏罗系上统和中统地层。

该区域地层结构主要为根植土、黄土和第三系砂岩。

耕植土厚度0.2—0.4m,密实度及强度呈不均匀性;

黄土厚度10—20m,其中夹杂有较薄细沙和粉沙;

第三系砂岩厚度大于30m,整体性较好,密实度和强度均较高。

1.2.2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所在的***区属***市,是新规划的工矿区。

全区总人口1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2万,农业人口17.3万。

区域经济以煤电产业为主。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黄豆等农作物和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

区内的***矿务局所属的宝积山煤矿、红会煤矿、王家山煤矿以及地方所属的井儿川煤矿、瓷窑煤矿和地方小窑煤均在电厂50km的范围内,为该地区的骨干企业。

***电厂和***矿务局的发展,带动乡镇经济迅速发展。

目前***电厂、***矿务局已和煤矿配套的加工企业,已逐渐连成一片,成为这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1.3.1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特点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局部的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

1.3.1.1厂区

a)施工准备期

在施工准备期,主要是四通一平工作。

首先进行场地的平整,进行部分挖方及填方工作,因此,由于原地貌土地的扰动和土方的流转,造成原有的地面的覆盖物或地表结皮被清除,大面积的土地将完全暴露在外,土体疏松,可能导致坡面水土流失和弃土弃渣流失。

b)土建施工期

在土建施工阶段,将进行施工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桩基工程及建(构)筑物的建设,施工材料运输、土石方外运和回填量均很大,堆置的松散土体较多,在土方流转过程中,极易产生弃土弃渣流失。

c)机组安装及测试期

在机组安装及测试期,对地表的挖填扰动全部结束,土建施工期的临时堆土、石及设备材料均已清理运走,已开始进行场地平整,该时段仍有少部分裸露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流失强度已大大降低。

1.3.1.2施工区

在施工准备期间,场地的平整等施工活动扰动地表,破坏原有植被,使地面裸露,易引起水土流失。

b)施工期

施工期间主要是堆放建筑材料及修筑临时建筑工程,比较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在设备组装、机组安装及机组测试期,施工场地区大部分被设备和建筑材料占压,水土流失较小。

另外,这一时期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也将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1.3.1.3灰渣场和排泥场

该区域的水土流失主要产生在灰坝加高、拦渣坝和挡泥坝修筑施工期间,建筑材料堆放占压地表、拦渣坝和挡泥坝基础开挖、坝体施工都将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雨季施工流失量会加剧。

随着施工的进行,流失强度将逐渐减少。

工程结束后,水土流失量会很小。

1.3.1.4厂外其它工程区

该区域施工场地只有净化站及取水设施施工呈现点状形式,挖填方量较大,对地表扰动较为剧烈。

管线和道路的施工区域呈线形分布,挖填方量较小,一般土方都沿道路、管沟堆放,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特别是由于地表起伏,坡面堆放的土方流失强度较大。

施工结束后,将土方回填,平整土地,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1.3.2运行期水土流失特点

***电厂三期工程建成后,厂区和净化站区域大部分被建筑物、地坪、道路所占压使用,裸露的土地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施工场地区采取了绿化措施,运煤、运渣道路设置了完整的排水系统,灰渣场和排泥场采取了工程措施,运行期人为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很小,工程建设区域范围内水土流失将大大减少,电厂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拦挡,水土流失将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流失量很小。

1.4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简介

电厂二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