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2609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3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Word文档格式.doc

第六章政府

第一节政府体制理论

第二节中央政府及其行政机关

第三节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

第四节国家内政府间关系

第七章政党

第一节政党理论

第二节政党制度

第八章政治社会

第一节利益集团

第二节新兴社会组织

第三节新闻媒体

第九章政治人

第一节政治人与公民

第二节政治家

l第四篇政治行为

第十章政治统治

第一节政治统治理论

第二节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

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第十一章公共治理

第一节公共治理的概念与原则

第二节公共治理的模式

第三节公共治理的实践

第十二章政治参与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

l第五篇政治发展

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

第一节政治现代化理论

第二节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第三节现代化的问题

第十四章政治民主

第一节政治民主理论

第二节政治民主的制度化类型

第十五章人权

第一节人权的含义

第二节人权的基本内容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

导论:

1)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016填空题1)

2)政治研究的对象是(权威性的分配)。

(2017填空题1)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对政治学研究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4)政治学总是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因此不仅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是政治学要涉及的内容,而且经济学途径与社会学途径也仍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5)要弄清政治的性质,必须研究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以及由此而展开的法治与民主问题。

重点问题:

l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l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l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l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l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l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

l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l一、什么是政治

1.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

(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重点问题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一观点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的活动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为人类认识政治现象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对政治的研究与人类的彻底解放结合起来,具有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政治的定义: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016填空题1)对这一概念应作如下理解: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

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因此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

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l二、作为博弈的政治(重点问题2: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

系统论:

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与其他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政治系统就是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的,其中一项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2)政治系统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他从社会那里接受“输入”,把输入的信息处理后做出某些“输出”(决定),决定的执行又反馈到输出单位,如此循环不断。

博弈论:

1)博弈的概念:

博弈是指个人或者组织作出相互有影响的决策。

博弈论又叫对策论。

发生于个人,团体,政府,国家之间的政治事实上就是博弈。

2)政治博弈的要素有5个:

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目标。

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博弈的核心就是策略的运用;

政治博弈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规则,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

3)政治博弈的类型:

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

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

如两位候选人之间的竞选。

非零和博弈:

指一方参与者所得不再恰好是另一方所失,不再完全敌对,而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这种博弈的参与者等于或多于二人,赢家多于输家为积极的非零和博弈,输家多于赢家为消极的非零和博弈。

4)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l三、政治的地位

政治的地位可以通过如下作用的到认识:

1.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政治有稳定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2.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和其它领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利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

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政治参与是分配或享有政治权力的过程,通过政治参与,民众可以暴政本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不被决策者所忽视。

此外,政治对于个人而言具有工具性的价值,人类政治过程在总体上是竞争政治权力与优化政治而实现政治文明的过程。

第二节政治学

l一、什么是政治学

政治学的概念:

1.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权力的形式及其运作规律)

2.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即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重点问题4:

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1)政治哲学即政治学的规范性,是指回答政治对与错、好与坏的价值准则;

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

2)政治科学即政治学的科学性,“政治科学”研究政治究竟是什么,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l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政治学说史上一次革命性变革,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揭示人类政治现象的本质特征,寻求解放全人类的政治途径。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是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主要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启蒙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阶级问题、革命问题、国家问题、未来社会问题以及体现于各个问题中的政治关系。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以下特点: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发展性。

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形成专门的政治学学科,但包含了大量政治思想,例如儒家、法家、道家等的思想。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学传入中国。

与西方政治学说相比,中国古代政治学有其鲜明的特点:

1)在维护政治统治秩序及如何调整阶级关系方面的内容较多;

2)重视人的问题,人文主义色彩浓重;

3)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

4)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对社会演变特别感兴趣;

5)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体系或系统性比西方弱。

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古典主义政治学: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政治学融于哲学之中。

其典型特征是规范性活动,即强调道德、伦理和价值判断。

2)旧制度主义政治学:

从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政治学系到20世纪中叶,政治学作为正式学科出现,专注于法律制度研究。

主要特征有三点:

第一,政治制度与政治价值的统一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合一性;

第二,整体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制度中心主义和制度决定论。

3)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

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政治科学排斥政治哲学研究,主张政治研究的实证性、科学化和价值中立。

4)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政治哲学复兴,国家概念回归,新制度主义兴起,政治理论多元化,社会科学诸学科交流繁荣。

新古典主义(重点问题5:

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三个基本特征:

1)制度中心论。

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2)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

单纯的政治科学不能解释本质上复杂的政治过程,必须借助于政治哲学。

要令人信服地解释制度变迁,既少不了政治科学关于制度作用的分析,也离不开政治哲学关于制度价值的关怀。

3)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l三、政治学的范围

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1)政治理论与方法论:

主要是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学研究方法论。

2)本国政府与政治:

主要研究本国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过程与政治发展。

3)比较政府与政治:

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过程、政治发展的跨国比较研究。

4)行政管理:

关注政府的结构与管理过程。

5)国际关系:

关注民族国家之间、跨国组织之间的政治研究。

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关系

1)政治活动与历史、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2)政治学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融合,形成了政治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交叉学科。

3)当前的政治学研究日益呈现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科学综合化趋势。

l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和制度变迁理论。

1.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不但是政治学的方法论,也是作为整体性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其主要内容包括:

1)人类历史的进步性。

2)经济的决定作用。

3)社会力量的重要性。

历史唯物主义坚信人类社会的进步性,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因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基础。

2.阶级分析:

阶级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下的一个具体的政治分析路径。

其基本逻辑是:

1)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阶级分化,由此导致国家的产生;

2)阶级划分是政治划分的基础;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4)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进而消灭剥削阶级和阶级社会。

3.制度主义:

(重点问题6: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