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1年10月
概况: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1.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
2.英雄人物:
黄继光、邱少云
3..结果:
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4.影响(意义):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大大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1.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内容:
1950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法律依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作用(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注意:
50年代的“土地改革”实行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实质上仍是土地私有制。
6.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开展了哪些斗争?
①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②1950年10—1953年7月,抗美援朝运动
③1950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76)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也叫“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
3.一五计划的成就①工业方面: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解放牌)、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②交通运输业方面: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③工业基地形成:
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主要方式:
建立生产合作社。
背景: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方式:
进行公私合营。
1956年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缺点:
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
第6课十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主要内容:
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1958年的社会主义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失误:
在1958年总路线的错误指导下发动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的错误)
(1)失误原因:
对国情分析不够;
缺乏建设经验;
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吸取教训: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3.探索时期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模范人物(1956-1966年)
成就:
(1)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雷锋。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左”倾错误
1.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政治内乱。
2.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
1967年2月的“二月逆流”
3.“刘少奇案”是文革中最大的冤案也是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4.九一三事件”(1971、9、13)——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5.1976年的“四五运动”:
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的活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6.文革结束的标志: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华国锋、叶剑英
7..教训:
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底)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
粉碎“四人帮”后,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意义(影响):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伟大的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
内容: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1982年,我国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课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
特点: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作用(意义):
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
123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格局:
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和调整?
分别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中共“十二大”(1982年):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3)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主要内容:
①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4)南巡讲话(1992年)——“1992年在南海边写下了美丽的诗篇”
主要精神: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发展经济是关键;
发展才是硬道理。
历史意义: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5)十四大(1992年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6)十五大(1997年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民族团结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实例:
改革开放后①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
20世纪90年代,提出“西部大开发”
模范人物典型——“援藏好干部”孔繁森,也被藏民称为“活菩萨”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邓小平——改革开放后(适用范围:
台湾、香港、澳门)
目的: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港、澳回归的意义:
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港、澳回归的启示: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①建国初期:
(1949-1954年)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955年后)
③改革开放以后:
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④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的交往:
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②1992年台湾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由此,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认识:
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
一个中国是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