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1711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屋舍俨然()⑵阡陌交通()

⑶不独子其子()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⑵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3分)

示例: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1.(4分)(每小题1分)⑴整齐的样子⑵交错相通⑶以……为子⑷憎恶

2.(2分)B

3.(4分)(每小题2分)⑴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⑵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2分)(毎小题1分)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3分)示例:

①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

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

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

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注释】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

刚。

③洵(xú

n):

确实。

④浣:

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仿佛若有光()⑵悉如外人()

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⑷自恨不如远甚也()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

⑴其中往来种作⑵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1.⑴隐隐约约⑵全⑶正,正在⑷遗憾(评分:

每小题1分,共4分。

2.A

3.⑴其中/往来种作⑵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评分:

答对得2分。

共2分。

4.⑴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⑵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每小题3分,共6分。

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5.和谐安宁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

(2分))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14分)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

“此燕国之城。

”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曰:

“此若里之社。

”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

“此先人之庐。

”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

“此若先人之冢。

”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

“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

”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2分)

3.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指城曰:

5.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