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1611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中国:

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英法:

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

美国:

没有坚定地支持中国。

最后,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交给日本。

中国外交的失败消息传到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凡尔赛和约》

1、内容:

1919年6月28日,《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具体熟记书本26页

①战争罪责:

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②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在西部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15后投票);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15年;

在南部,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在东部,德国承认波兰独立,划出“波兰走廊”

③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

英法澳日等“委任统治”瓜分

④限制军备:

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陆军不超过10万;

不得拥有飞机和潜水艇;

划定莱茵非军事区

⑤德国须赔款

2、性质:

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苛刻的和约,分脏和约。

3、客观作用:

帝国主义大国不同程度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一定的妥协,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4、局限性:

德国无法长期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制和约束,合约已经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第二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一、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

1.体系的构成:

《凡尔赛和约》及其随后签订的对奥、匈、保、土的各项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详见书本29.30页

2.实质:

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是帝国主义之间达成的一定妥协和矛盾的暂时缓和,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宰割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3.作用: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上述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②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

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洲地位受到削弱,美、苏、日崛起。

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外交斗争调整国际关系比起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

4.体系下的四大矛盾:

①战胜国之间 分赃不均引起新的矛盾(意大利不满、美国最终不批准和约)

②战胜国与战败国 战败国特别是德国对和约滋生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成

为后来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

因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安排领土,引起中、东欧新兴民做国家间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

③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

④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民族国家之间:

“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导致民族运

动高涨(土、印、中等)二、国际联盟的建立

1.由来:

首先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正式提出

2.列强在国际联盟建立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①盟约与和约关系问题:

英法主张先讨论对德和约,美国主张盟约应作为和约的组成部分

②建立国际部队的问题:

法国主张建立一支由联合国调遣的国际部队。

英美不同意。

③种族平等问题:

日本提出种族平等,以排除外国对日本移民的限制。

3.国际联盟的主要内容:

①维护和平原则;

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

务”;

裁减军备

②集体安全原则;

任何侵略,视为对所有会员国的行为,会员国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

(“全体一致”原则);

国联应向有关政府建议出动军队,以维护盟约。

③委任统治原则:

殖民地不能由旧主统治,应由国联委托某些“先进国家”进行统治。

4.建立过程:

巴黎和会讨论 1920年1月正式生效 日内瓦

5.主要机构:

最高机构—全体大会;

常设执行机构—行政院;

处理日常事务机构—秘书处;

6.国际联盟的实质:

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注意点:

①英美矛盾成为当时世界主要矛盾,美日综合国力还不足以获得世界领导权。

②国际关系中心仍在欧洲。

国联自身机构存在问题:

①从提出到正式成立非常仓促,没有进行充分准备;

②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长期处于国联之外;

③日本和德国等国相继退出国联;

④只有大会全体一致通过的决议才能有效。

美国未参加(原因:

因未能实现称霸目标及孤立主义影响);

第三课华盛顿体系

一、华盛顿会议(1921——1922)

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九国

1.背景:

①美国:

在巴黎和会攫取世界霸权计划失败。

②日本:

在亚太的扩张,对美英构成威胁,使亚太地区矛盾尖锐。

③美英日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④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二、四个条约1921

(《四国条约》——《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1.背景:

美国为了限制日本扩张,拆散英日同盟的一个措施。

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2.内容:

①缔约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联合或单独地采取应对措施;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应予废止。

3.影响:

①对美国:

成功地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其在亚太地区争霸的障碍;

②对英国:

表面上维护与美日关系,但是随着英日矛盾的激化和英国实力下降,

英国只有与日本妥协。

③对日本:

扩张受到遏制;

但是得到与大国同等的地位,权益得到承认。

三、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五国条约》1922

1.目的:

限制别国,壮大自己。

美国外交胜利

2.时间、国家:

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署(全称)《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3.内容:

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

4.不足:

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量未做任何限制。

5.意义:

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裁军协议;

四、中国问题

列强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调整在中国的利益

和对付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要求。

2.中国山东问题——1922年《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3.结果:

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仍保留一些特权。

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4.评价:

是对《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的少有重大外交成果。

5.解决原因:

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

(主要)②美英和日本的矛盾。

五、《九国公约》1922年

1.内容:

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但“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才是列强奉行的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

2.影响:

美国外交的胜利;

使美国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3.实质:

“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六、华盛顿体系:

1.实质:

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七、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是以美国居主导地位、抑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作用:

①改变了欧洲及亚太政治格局

(德、俄、奥、土四大帝国被摧垮;

德国面积缩小,且东西互不连接;

欧洲出现新兴国家。

②构成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3.不稳定性:

激起帝国主义之间新矛盾,埋下了新大战的祸根

(激起德国复仇;

战胜国内部因分赃不均,矛盾重重;

美日冲突加剧,埋下太平洋战争祸根)

矛盾重重极不稳定

失败

苏俄的和平外交

1939年二战爆发

国际联盟的活动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外交关系1928

《非战公约》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

安全问题1925

《洛迦诺公约》

维护和平的尝试

调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四课维护和平的尝试

一、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

1.国联的性质:

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基本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等,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是具有一定的

进步意义的。

2.主要活动:

(1920~1946)

20世纪20年代:

初建困难重重,但它还是在建立欧洲秩序、恢复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以及促进国际合作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作用。

①恢复战后的欧洲经济:

②处理国际争端:

如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即《日内瓦议定书》;

③裁军:

如1922年签署的《五国海军军备条约》

④促进国际合作:

如国际联盟所属的卫生、劳工、交通运输、处理国际难民的机构或组织,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20世纪30年代:

姑息养奸,纵容侵略。

即采取绥靖政策。

1939~1946年:

名存实亡直至解散。

3.积极作用:

①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③为联合国等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4.消极作用:

①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维持霸权的工具。

②不能制止战争和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后来成为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二、:

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署

鲁尔危机,法德矛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延续。

2.签订:

1925年10月5~16日,德、比、英、法、意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瑞士

的洛迦诺举行会议。

会议16日草签了《洛迦诺公约》。

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署了这一公约。

《洛迦诺公约》是一系列文件的总称。

它包括一个议定书和六个附件。

①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宣布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寻求战争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

②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

③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

④法波、法捷间的《相互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

①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

②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并加入了国联

③《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的政治、军事条款被逐步打破

三、《非战公约》的签订

1.背景:

法国:

《洛科科迦诺公约》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希望争取美国对其安全提供保证。

美国:

美国出于避免卷入欧洲纠纷和提高美国国际地位考虑,决定缔结多边的非战公约。

2.签订:

1928年8月27日,德、美、法、英、比、意、波、捷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

《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简称《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规定了和平解决国家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①是一战后战胜国对一系列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的结果,有利于巩固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