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01180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7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x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九龙岗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1.新建合肥至蚌埠客运专线铁路站前及相关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答疑书、补遗书及设计文件、图纸等。

1.2.国家、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等。

1.3.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

1.4.新建铁路合肥至蚌埠客运专线九龙岗特大桥设计图纸,图号:

合蚌客专施(桥)-12-01、02、03。

1.5.投标文件。

2、编制范围

本施组适用于九龙岗特大桥全部施工项目,桥中心里程DK050+077.477,起迄里程DK042+937.767~DK057+217.187全桥长14279.42m。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3.1.工程概况

合蚌客运专线九龙岗特大桥主要跨越334省道、规划蚌淮高速公路和淮南铁路。

九龙岗特大桥(9-32+2-24+1-32+2-24+36-32)m简支箱梁+(40+56+40)m连续箱梁+(39-32+4-24+)m简支箱梁+(40+56+40)m连续箱梁+(5-24+41-32+1-24+1-32+2-24+1-32)m简支箱梁+(48+80+80+52)m连续箱梁+(8-32+2-24+17-32+1-24+1-32)m简支箱梁+(76+160+76)m连续箱梁+(28-32+1-24+125-32+1-24+8-32+2-24+32-32+1-24+45-32)m简支箱梁。

上下行线在DK44+639.75处与334省道交叉夹角111°。

DK46+140处跨越断层;在DK47+947.98处与规划蚌淮高速公路交叉,夹角158.3°在DK49+172.58处与既有淮南铁路交叉,夹角为13°。

3.2.主要技术标准

表3-2-1主要技术标准

序号

项目

线路技术标准

1

线路等级

客运专线

2

正线数目

双线

3

速度目标值

近期300km/h远期350km/h

4

最小曲线半径

7000m

6

最大坡度

9.5‰

7

牵引种类

电力

8

机车类型

动车组

9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

10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

3.3、自然地理特征

3.3.1.地理位置

位于淮南市大通区境内,桥址地形有起伏,遍布农田,散布水塘、村庄及经济园林,地面高程22.0~30.0m之间。

3.3.2.地形地貌

本桥线路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地貌单元属淮河平原与沿江平原之间的江淮岗地丘陵区,由岗地、丘陵和河谷平原组成,线路经过区域以河谷平原和岗地为主组成的江淮波状平原为主要地貌形态,局部经过剥蚀丘陵,表现为北东向岗丘起伏、沟谷纵列之手掌状地貌景观。

3.3.3.工程地质

桥址区位于抗震设防7度区,土层无砂层及粉层分布。

桥址区DK46+160-910段基岩为石灰岩,为可溶岩,局部见溶孔、溶槽等溶蚀现象,且钻孔内发现溶洞,钻孔遇洞率38.5%,溶洞高0.6~2.7m,顶板埋深13.5~20.5m,标高9.42m~16.42m;底板埋深14.1~24.9m,标高6.72m~17.68m。

大部分全充填,充填物为软~硬塑状粉质黏土或灰岩岩块及岩屑,个别无充填物。

岩溶弱~中等发育。

桥址区软土主要为沟塘底部分分布的淤泥或淤泥质黏土,一般层厚0.3~1.0m,上部黏土层具有弱~中等膨胀性。

3.3.4.水文地质

桥址处地表水不发育,主要为池塘水、渠水、河水,水流量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

地下水:

DK45+000~DK48+000、DK51+000~DK52+000、DK54+900~DK57+220段地下水对混凝土具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1,其余段无。

3.3.5.气象特征

线路所处区域位居我国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受季风影响,沿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热同季,干冷同期。

年平均降雨量904.4~975.3mm,每年6~8月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具有降水延续时间长、短时间降水强度大等特征。

年平均气温14.9℃~15.7℃,一月最冷,该月平均气温0.9℃~2.6℃;七月八月最热,平均气温27.6℃~32.5℃。

年平均无霜期212~235天。

全年主导风向淮南及以北为偏东、东风,长丰为东南、南风,年平均风速2.6~3.2m/s,历年最大风速21.3m/s。

3.4.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名称

数量

混凝土数量(m3)

钢筋数量(t)

1

桩基础

3759根/104497米

90268.5

7894

2

承台

430个

84275

3982

3

墩台

430个

58479

4043

4

连续梁

4联

15915

3210

5

合计

264963

19129

4、施工总体方案

4.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4.1.1.施工组织机构

为加强建设工区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全面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建设目标,按照项目法施工原则,建立完善、精干、高效的扁平化项目管理实施组织机构。

工区领导层由工区长(1人)、工区书记(1人)、工区总工程师(1人)副工区长(3人)、工区总会计师(1人)组成,设物资设备部、工程管理部、计划部、财务部、安全质量部、综合办公室等6个部门。

工区下辖3个桥梁队,1个混凝土搅拌站、2个钢筋场。

组织机构见图4-1-1十工区组织机构图及附图1桥梁施工一队组织机构图、附图2桥梁施工二队组织机构图、附图3桥梁施工三队组织机构图。

4.1.2.管理职责

 

图4-1-1十工区组织机构图

4.1.3.施工队伍的分布

施工队伍的分布见表4-1-1施工队伍的分布及任务划分表

4.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4.2.1.大临工程的分布

4.2.1.1.施工驻地

工区驻地设在淮南市大通区孔店镇,租用房屋500m2,作为管理人员的办公和生活用房。

各施工作业队就近工点设营,视施工场地情况,搭建与租用相结合,新建搅拌站及钢筋加工场采用双层彩色钢板房,施工现场新建生产用房采用砖木结构、钢结构场房。

4.2.1.2.施工便道

沿线公路网发达,可作为汽车运输主干道,充公利用既有县、乡村道路。

在红线外修通全线主便道,路面宽6m,200m设一个错车道。

底层采用100cm山皮石,面层采用20cm小碎石。

施工队伍名称

施工队伍

人数

主要施工任务

桥梁施工一队

(182人)

钢筋班

60

负责九龙岗特大桥0#台~114#墩下部结构及特殊结构钢筋、模板、钻孔桩、混凝土灌注、施工测量施工

模板班

20

混凝土灌注班

20

钻孔班

70

张拉班

8

测量班

4

桥梁施工二队

(304人)

钢筋班

104

负责九龙岗特大桥1115#~240#墩下部结构及特殊结构钢筋、模板、钻孔桩、混凝土灌注、施工测量施工

模板班

72

混凝土灌注班

26

钻孔班

80

张拉班

16

测量班

6

桥梁施工三队

(160人)

钢筋班

20

负责九龙岗特大桥241#~DK57+580包括,下部结构钢筋、模板、钻孔桩、混凝土灌注、施工测量施工及路基施工。

模板班

20

混凝土灌注班

22

钻孔班

70

测量班

4

模板班

10

混凝土灌注班

10

4.2.1.3.施工便桥

在DK43+535处设便桥一处,长度21m。

在DK51+090处设便桥一处,长度18m。

在DK52+200处设便桥一处,长度18m。

在DK55+3500处设便桥一处,长度18m。

n*3

 

4.2.1.4.工地卫生保健

备存一些日常所需的药品;同时备存一定数量的消毒液。

4.2.1.5消防设施

根据消防要求,在办公区、生活区、油库、搅拌站及其他各主要作业区域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手持灭火器、防火砂等消防器材。

4.2.1.6主要临时工程数量

表4-2-1主要临时工程数量表

序号

临时设施名称

单位

数量

1

施工主便道

km

20

2

混凝土集中搅拌站

1

3

钢筋加工车间

2

4.2.2.大临工程总体设计

经济性原则:

利用工程所在区域既有道路和新增修便道,尽量节约土地,减少临时工程的投入。

实用性原则:

现场布置规划靠近施工工点,实用方便,不重复建设,确保各项设施的高效使用。

方便管理原则:

便于施工管理,便于劳动力、机具设备和材料等调配,有利于减少施工干扰,有利于文明工地建设。

安全性原则:

符合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防火等法律、法规和要求,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环保性原则:

根据现场调查获得的当地有关施工环境的资料,结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2.3.临时工程占地计划

表4-2-1临时工程占地计划表

土地的计划用途

及类别

所需面积

(m2)

大致位置或

里程范围

所需时间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施工便道

87600

全线

2009-5-20

2011-1-30

搅拌站

9450

DK50+500左侧

2009-5-20

2011-1-30

钢筋场

16270

DK46+324左侧DK52+200左侧

2009-5-20

2011-1-30

生产、生活用房

桥梁施工一队

500

DK44+600右

2009-5-20

2011-1-30

桥梁施工二队

500

DK46+000左

2009-5-20

2011-1-30

桥梁施工三队

500

DK47+800左

2009-5-20

2011-1-30

工区

500

孔店镇

2009-5-20

2011-1-30

4.3.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主要采用沿线地方电源,结合线路沿线分布情况修建临时供线路。

搅拌站及主要作业区设置发电机备用。

见临时用电数量表。

序号

里程

变压器功率(KVA)

数量(台)

变压器位置

备注

1

DK43+403

500

1

线路左侧

 

2

DK44+417

500

1

线路左侧

 

3

DK45+602

500

1

线路左侧

 

4

DK46+649

500

1

线路左侧

含钢筋场

5

DK47+802

500

1

线路左侧

 

6

DK48+956

500

1

线路左侧

 

7

DK49+989

500

1

线路右侧

 

8

DK52+271

500

1

线路右侧

含钢筋场

合计

4000

8

 

 

9

DK50+500

630

1

线路左侧

搅拌站

4.4.施工用水

沿线地表水、地下水较丰富,施工用水可就近解决。

5、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水中桥梁基础施工采用钢板桩围堰或土袋围堰。

陆上基础施工采用常规方法施工,深基坑采用钢板桩防护:

桩基采用冲击钻机、旋挖钻机及反循环钻机成孔,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承台采用大块组合钢模立模浇筑;墩身采用式定型钢模立模浇筑;蚌埠台侧173孔24、32m简支箱梁在凤阳2#制梁场预制、架桥机架设施工;特殊结构(40+56+40m连续梁两联采用支架现浇施工;48+80+80+52m和76+160+76m连续梁各一联采用挂篮悬臂悬浇施工),其中(76+160+76)m连续梁拱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案,主梁采用4部挂篮分节段悬臂浇筑,拱肋采取桥面搭设支架,吊机分段吊装方案。

跨线施工详见专项施工方案。

5.1.施工组织部署

本桥下部及上部特殊结构安排3个架子队队负责施工,混凝土供应由搅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钢筋由加工场制作并运至现场,各队根据工作内容设置钢筋班、模板班、混凝土灌注班、钻孔班、张拉班、测量班等工班。

5.2.施工顺序

以架梁为控制工期,各结构物施工工期满足架梁工期,水中基础、连续梁基础先行施工,(76+160+76)m连续梁拱因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作为全桥重点控制工程。

5.3.分年度、季度完成工程数量计划表

根据施工工期和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工程数量,见附表5分年、季度完成工程数量计划表。

5.4.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布置见附图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4.1.混凝土搅拌站

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供应,见附图5拌合站平面布置示意图。

5.4.2.钢筋加工场

全桥钢筋加工由钢筋加工场统一制作加工,见附图6-1#钢筋场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图7-2#钢筋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5.5.下部结构施工及上部简支箱梁

4-130#墩按照柱桩设计外,其他全部桩基础设计均为摩擦桩。

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桥墩,墩高3m~18m左右;桥台为双线矩形空心台。

墩台均采用群桩基础,桩径为φ1.0、1.25、1.50、2.0、2.2m,上部结构为24m、32m简支箱梁及连续梁(拱)。

其中,蚌埠台~182#墩简支箱梁由凤阳2#制梁场预制;合肥台~187#墩简支箱梁由水家湖制梁场预制。

本桥在DK49+172.58与既有淮南铁路交叉,新建线路中线与既有淮南铁路夹角13°,184#、185#承台临近既有淮南铁路,为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的要求,施工前与路局相关部门协商施工方案、协调好各相关部

门施工时的运作和安全保证措施。

按照上海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编制跨既有铁路线部分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和施工应急预案。

本施组184#、185#承台开挖采用插打钢板桩对既有淮南线防护,在施工中注意对铁路线路的沉降及位移监测,工程完工要即时折除临时防护工程设施,以免影响行车安全。

5.6.基础施工方法及工艺

5.6.1.钻孔桩

本桥桩基主要采用Φ100cm、Φ125cm、Φ150cm、Φ200cm、Φ220cm五种桩径的钻孔桩,根据桩基分布、现场地质条件、设计桩径、桩长等情况进行钻机选型,本桥采用冲击钻、旋挖钻、反循环钻成孔,钢筋笼集中分节制作,现场吊装接长。

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导管法水下灌注。

5.6.1.1.成孔方法

(1)冲击钻机成孔

当桩位地层中有硬岩、孤石、大粒径的卵石层时采用冲击钻。

开孔时先在孔中灌入泥浆或直接注水,投入粘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

开孔及整个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并防止溢出,掏碴后及时补水。

护筒底脚以下2-4m范围内一般比较松散,采用浓泥浆(或按1:

1投入粘土和小片石)、小冲程、高频率反复冲砸,以促使护筒底口形成“硬壳”。

避免护筒底口漏浆。

冲击钻孔时,若遇到倾斜岩面,则回填粘土、小块片石并用小冲程冲砸,冲砸过程中一面挤石造壁,一面切削倾斜岩面,直至全断面进入岩石后正常钻进。

施工工艺见图5-1-1冲击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反循环钻机成孔

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是采用反循环冲洗液护壁的钻孔灌注桩,携带岩渣的冲洗液沿钻杆中心孔向上返出,由于钻杆过水面积小,使较小的流量获得较大的上返流速(可达2~4m/s),从而能有效地排除大粒径岩渣,减少岩屑滞留孔底时的重复破碎,提高排渣效率和钻进效率。

在一般较稳定地层钻孔可使用清水为介质,但孔内水位宜高于孔外水位2m以上。

利用孔内水柱压力保持孔壁稳定,此时孔壁不易形成泥皮。

若地层不稳定,要保证钻孔壁无泥皮,须在钻孔前将护筒送到岩面或护筒跟进钻孔到岩面,用清水反循环钻进。

在不稳定地层钻孔,通常用泥浆护壁。

(3)旋挖钻机成孔

旋挖钻机采用筒式钻斗。

钻机就位后,调整钻杆垂直度,注入调制好的泥浆,然后进行钻孔。

当钻头下降到预定深度后,旋转钻斗并施加压力,将土挤入钻斗内,仪表自动显示筒满时,钻斗底部关闭,提升钻斗将土卸于堆放地点。

钻机施工过程中保证泥浆面始终不得低于护筒底部,保证孔壁稳定性。

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卸土和泥浆护孔壁,反复循环直至成孔。

施工工艺见图5-1-2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

5.6.1.2.岩溶发育地段成孔

本管段部分桥梁通过岩溶发育地段,部分桩基穿过溶洞,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钻孔顺利进行,采用冲击钻成孔,护筒跟进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工艺见图5-1-3岩溶地质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

⑴钻孔前的溶洞处理方法

开钻前,设计单位未逐根钻探的钻孔位置用地质钻机补探,详细记录地质状况、溶洞深度、高度、填充物类型,画图列表,为制定相应施工方案提供详实依据。

对填充物进行土工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特性,检测容重、含水量、孔隙率等,为注浆参数计算提供依据。

据地质钻探资料和填充物情况,对每根桩设计出相应的溶洞处理方案、成孔方法及施工措施。

对每种处理方案,都要进行仔细的计算,施工前在桥位外进行溶洞注浆及钻孔试桩试验,取得经验数据,完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图5-1-2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

根据岩溶发育程度,拟定六种处理方案。

①对于已探明较小封闭型溶洞在钻孔前可用注浆加固法处理。

②对于遇到未探明岩隙:

发现孔内泥浆面较慢下降时采用优质膨润土配置5%的CMC外加剂并加入锯木灰拌成软塑状,分批投入孔内,再用1-1.5m小冲程进行冲钻,使锯木灰和粘土挤入岩石裂隙,隔断泥浆漏失的通道。

③对于遇到未探明的小溶洞:

如突然发现孔内泥浆面较快下降,用小片石(直径10~20CM)和粘土,按1:

1的比例迅速回填,并用小冲程挤压密实。

同时迅速补水,直到泥浆面不再下降。

 

5-1-3岩溶地质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

④较大封闭型溶洞:

先在孔口附近准备好足够的块石、粘土、水泥。

在洞顶打穿时,一旦发现漏浆,要迅速填堵,防止塌孔。

一般溶洞洞顶击穿后,桩孔中泥浆会迅速下降,此时要用铲车及时将准备好的块石、粘土、水泥抛入孔中直到泥浆停止下降,并慢慢上升,此时可用冲锤进行适当挤压,反复抛块石、粘土、水泥,直至把桩基两侧的溶洞都填满或堵死为止,最后补充满泥浆再重新成孔

⑤对于单级串通型溶洞:

采取用12mm厚钢板加工成的双护筒跟进方法解决,大护筒跟进至溶洞顶岩石上,小护筒跟进至溶洞下0.5米,大护筒比设计孔径大0.4米,小护筒比设计孔径大0.2米.大小护筒需用等直径钻头冲孔.

⑥对于多级串通型的溶洞:

同单级串通型溶洞处理方案类似,只是采用多级护筒跟进方法解决,最内侧小护筒跟进到最下层溶洞底以下0.5m.

⑵护筒跟进法施工要点

①岩溶地区钻孔桩基础施工工艺与一般地层区别极大,也困难得多。

采用冲击成孔工艺,以十字型钻头冲击成孔,泥浆护壁,下沉与冲孔直径相同的钢护筒达基岩面,其作用是防止孔壁坍塌。

当进尺接近溶洞顶部2m左右时,要求钻机操作人员改用低冲程(1~1.5m)冲击,以防止击穿溶洞顶板时卡钻,这是岩溶钻孔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②当钻穿岩溶顶板时暂停钻孔,将小于上述钢护筒直径20cm的钢护筒沉入岩溶层,并随钻孔跟进至稳定性岩面。

小钢护筒作用是防止溶洞中填充物涌入钻孔,并为钻孔过程中清碴和终孔后清孔创造较好条件(岩溶地层钻孔时取碴和终孔后取碴清孔时极易塌孔,甚至导致墩位地表发生大塌陷)。

最后,冲击钻进至设计标高,清孔、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钢护筒则留在岩溶地层中与水下混凝土结合成为一根“钢护筒混凝土桩”。

③跟进的钢护筒底要进行加固处理:

用旧钢轨与钢护筒底焊接牢固插打钢护筒。

④钢护筒跟进要安装桩帽及桩锤,桩锤用B-3型复打气锤。

⑤锤击钢护筒下沉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钢护筒的倾斜度和锤击贯入度,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斜度不得大于1%。

⑥钻孔内投放的片石及粘土数量要作好记录,钻进资料应齐全完整,并应有岗位负责人签字。

⑦钢护筒跟进先利用振动锤打入,然后边冲孔边跟进,直到穿过易坍塌的地层。

护筒到位后,当钻头钻至护筒底脚以上0.5m时,投入15cm直径以下块石和优质粘土,在不掏渣的情况下钻至护筒以下0.5m,掏出泥浆,再投入同样数量的块石和粘土,利用钻头的冲击力将块石和粘土造成一个高质量的壳体孔壁,使护筒底脚与孔壁结合紧密。

⑶岩溶区或溶洞处理后钻进成孔时注意事项

①冲击成孔必须待注浆凝固后才能进行,一般等待时间为10d左右。

②为防止意外,冲孔前应有备用措施,备好材料,一旦泥浆泄露,及时向孔内投放粘土、水泥和片石,依靠冲挤在溶洞内形成片石夹粘土的围护结构墙,保持孔内泥浆高度,使得冲钻顺利进行。

③加大泥浆质量和密度。

采用优质泥浆,当缺少优质粘土时,可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水泥、烧碱和锯末,以提高泥浆胶体率和悬浮能力。

④当岩面的倾斜较大时,钻头摆动撞击护筒或孔壁,这时,回填片石,使孔底出现一个平台后再转入正常冲孔。

⑤接近岩溶地段,采取轻锤冲击、加大泥浆密度的方法成孔,以防卡钻和掉钻。

当孔深达到设计要求,检孔合格后,即可进行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混凝土水下灌注等工序。

5.6.1.3.检孔及清孔

桩深达到设计要求后,还必须检验桩径、垂直度、泥浆稠度等指标,并做好记录,合格后进行清孔换浆。

桩径、垂直度采用检孔器检查,检孔器用钢筋笼做成,其外径等于设计孔径,长度等于孔径的4-6倍。

如发生弯孔、斜孔、缩孔等情况较严重时,应重新钻孔。

清孔的目的是降低孔内泥浆比重,减少沉碴厚度。

保证混凝土灌注质量,沉碴厚度必须控制在规范或设计要求范围内。

清至泥浆比重为1.05左右,测量沉碴厚度,合格后开始下钢筋笼。

5.6.1.4.钢筋笼制作安装

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笼的制作,并在钢筋笼四周对称焊接保护层筋或按设计要求设置圆形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笼的定位并有足够的保护层,并在顶节钢筋笼上焊接至少4根加长钢筋,以固定钢筋笼。

钢筋笼的绑扎及焊接工艺,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执行。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运到现场,利用钻架及时吊放钢筋笼也可移开钻机用吊车放钢筋笼。

为保证成孔质量,必须缩短下笼时间,尽可能增大钢筋笼的长度,较长钢筋笼分节制作,每节长9或12m,钢筋笼接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以减少下笼时间。

为了防止钢筋笼放置偏心,以及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每隔2m设一组定位钢筋或绑扎圆形垫块。

钢筋笼吊放时按挂牌编号逐节起吊骨架就位。

先两点水平起吊,待骨架立直后由上吊点吊入孔内。

5.6.1.5.水下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采用下导管水下灌注,导管采用壁厚6mm无缝钢管,底部距孔底30~50cm,导管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导管使用前和使用一个时期后应做压水试验,并试验隔水栓能否顺利通过。

水密试验时的水压不小于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压水试验根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确定。

导管自下而上作标尺和编号,灌注前还要进行升降试验。

混凝土灌注要及时进行,若时间过长须再测沉渣厚度超过设计要求需重新清孔。

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

为防止水下混凝土在灌注过程时间较长,混凝土凝固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混凝土中根据试验加入相应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节约水泥。

混凝土集中拌合,泵送浇筑。

首批混凝土灌注前精确计算首盘混凝土方量,制作足够容积的封底用漏斗,确保封底顺利,确认封底成功后,进行正常浇注。

灌注过程严格依照规范进行,随时进行混凝土质量、导管埋置深度等各项检测以保证整个灌注过程的顺利。

浇注开始时,要连续有节奏地进行,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徐徐地浇注,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气囊,压漏导管。

导管底端要始终埋入混凝土面以下2~6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取加固措施防止钢筋笼上浮。

在浇注将近结束时,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相对减少,导管内混凝土压力降低,而导管外井孔的泥浆稠度增加、比重增大。

若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