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1071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4.免疫缺陷状态如先天性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慢性肉芽肿病。

  5.先天性解剖学缺陷如支气管软化、软骨缺陷、支气管囊肿等。

  6.其他反复吸入性肺炎、Yasung综合征、吸入有害物质等。

  流行病学

  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新西兰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3.7/10万,而美国成人总体患病率为52/10万,英国的患病率约为100/10万,美国18~3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2/10万,但7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72/10万。

这些研究均为多年前的文献,与时尚未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手段。

过去曾认为近50年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这一观点并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证据。

在我国支气管扩张症并非少见病,长期以来对这一疾病缺乏重视,同前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

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支气管扩张症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因此,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仍不清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支气管扩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显示,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或COPD的患者中,约l5%~30%的患者可发现支气管扩张病变据,重度COPD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甚至可达50%。

  病因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多种疾病(原发病)引起的一种病理性改变。

作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评估的一部分,寻找原发病因,不但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措施,而且还可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昂贵或费时的辅助检查。

各种病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且不同人种不同。

但总体看来,多数儿童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继发于肺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如结核)。

免疫功能缺陷在儿童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常见,但成人少见。

其他原因均属少见甚或罕见。

  1.既往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及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病因,占41%~69%,特别是细菌性肺炎、百日咳、支原体及病毒感染(麻疹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询问病史时应特别关注感染史,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呼吸道感染病史。

  2.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支气管和肺结核是我国支气管扩张症的常见病因,尤其是肺上叶支气管扩张,应特别注意询问结核病史或进行相应的检查。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同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道中也易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尤其是中老年女性。

但气道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并不表明一定是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这种情况下建议由结核专科或呼吸科医生进行评估和随访,明确是定植还是感染。

  3.异物和误吸:

儿童下气道异物吸入是最常见的气道阻塞的原因,成人也可因吸入异物或气道内肿瘤阻塞导致支气管扩张,但相对少见。

文献报道,吸入胃内容物或有害气体后出现支气管扩张,心肺移植后合并胃食管反流及食管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也较高,因此,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应注意询问有无胃内容物误吸史。

  4.大气道先天性异常:

对于所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都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异常,可见于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巨大气管-支气管症、马方综合征及食管气管瘘。

  5.免疫功能缺陷:

对于所有儿童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应考虑是否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尤其是抗体缺陷。

病因未明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有6%—48%存在抗体缺陷。

免疫功能缺陷者并不一定在婴幼儿期发病,也可能在成人后发病。

最常见的疾病为CVID、XLA及IgA缺乏症。

严重、持续或反复感染,尤其是多部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者,应怀疑免疫功能缺陷的可能,对于疑似或确定免疫功能缺陷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应由相关专科医生共同制定诊治方案。

  6.纤毛功能异常:

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患者多同时合并其他有纤毛部位的病变,几乎所有患者均合并上呼吸道症状(流涕、嗅觉丧失、鼻窦炎、听力障碍、慢性扁桃体炎)及男性不育、女性宫外孕等。

上呼吸道症状多始于新生儿期。

儿童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采集详细的新生儿期病史;

儿童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应询问慢性上呼吸道病史,尤其是中耳炎病史。

成人患者应询问有无不育史。

  7.其他气道疾病:

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评估是否存在ABPA;

支气管哮喘也可能是加重或诱发成人支气管扩张的原因之一;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以支气管扩张为主要表现,虽然在我国少见,但仍需考虑。

欧美国家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尤其是白色人种,均应排除囊性纤维化,此病在我国则相对罕见。

  8.结缔组织疾病:

2.9%~5.2%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高分辨率CT检查可发现支气管扩张,因此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要询问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更差。

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与支气管扩张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有报道干燥综合征患者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为59%,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马方综合征及复发性多软骨炎等疾病也有相关报道。

  9.炎症性肠病:

支气管扩张与溃疡性结肠炎明确相关,炎症性肠病患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时,应考虑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症。

  10.其他疾病: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支气管扩张症的关系尚有争议,除非影像学提示存在肺气肿,否则无需常规筛查是否存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应注意是否有黄甲综合征的表现。

  分类分型

  支气管扩张存在着几个分类系统,大多数都是以支气管镜和尸检所见到的支气管的解剖异常为基础。

目前常用的是Reid在1950年提出的分类系统。

Reid对45个尸检所得的支气管扩张肺叶的病理和支气管造影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以下分类系统。

这种分类包括:

①柱状支气管扩张,这种支气管的横截面是等大的;

②囊柱型支气管扩张,在柱状支气管扩张上存在局限的缩窄,使支气管外观不规则,类似于曲张静脉;

③囊状支气管扩张,越靠近肺的外周,扩张越明显,支气管最终形成气球样结构。

Reid分类是在病理-支气管造影基础上得出的,因此对疾病的X线描述比较有帮助。

但是,对柱状、囊柱型和囊状支气管扩张等类型之间的临床、流行病学或病理生理学差异了解的还不多。

  辅助检查

  优先检查

  胸部X线检查

  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

  血炎性标志物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血清蛋白电泳

  血气分析

  微生物学检查

  可选检测

  血清IgE测定、烟曲霉皮试、曲霉沉淀素检查

  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其他免疫功能检查

  囊性纤维化相关检查

  纤毛功能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肺功能检查

  治疗细则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提高通气的有效性,维持或改善运动耐力,缓解气短、胸痛症状。

  1.排痰:

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是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治疗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慢性咳痰和(或)高分辨率CT表现为黏液阻塞者,痰量不多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也应学习排痰技术,以备急性加重时应用。

  常用排痰技术如下:

(1)体位引流:

采用适当的体位,依靠重力的作用促进某一肺叶或肺段中分泌物的引流[B]。

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主动呼吸训练联合体位引流效果优于坐位主动呼吸训练。

胸部CT结果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体位;

治疗时可能需要采取多种体位,患者容易疲劳,每日多次治疗一般不易耐受,通常对氧合状态和心率无不良影响;

体位引流应在饭前或饭后1~2h内进行;

禁忌证包括无法耐受所需的体位、无力排出分泌物、抗凝治疗、胸廓或脊柱骨折、近期大咯血和严重骨质疏松者。

(2)震动拍击:

腕部屈曲,手呈碗形在胸部拍打,或使用机械震动器使聚积的分泌物易于咳出或引流,可与体位引流配合应用。

(3)主动呼吸训练: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练习主动呼吸训练促进排痰[A]。

每次循环应包含3部分:

胸部扩张练习,即深呼吸,用力呼气,放松及呼吸控制,尤其是深吸气,使气流能够通过分泌物进入远端气道;

用力呼气可使呼气末等压点向小气道一端移动,从而有利于远端分泌物清除;

呼吸控制,即运动膈肌缓慢呼吸,可避免用力呼气加重气流阻塞。

(4)辅助排痰技术:

包括气道湿化(清水雾化)、雾化吸入盐水、短时雾化吸人高张盐水、雾化吸入特布他林以及无创通气;

祛痰治疗前雾化吸入灭菌用水、生理盐水或临时吸入高张盐水并预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可提高祛痰效果;

喘憋患者进行体位引流时可联合应用无创通气;

首次吸入高张盐水时,应在吸入前和吸入后5min测定FEV1或呼气峰流速,以评估有无气道痉挛;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吸入高张盐水前应预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

(5)其他:

正压呼气装置通过呼气时产生震荡性正压,防止气道过早闭合,有助于痰液排出[A],也可采用胸壁高频震荡技术等。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单独或联合应用上述祛痰技术,每日l~2次,每次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0~30min,急性加重期可酌情调整持续时间和频度。

  2.吸气肌训练:

适用于合并呼吸困难且影响到日常活动的患者。

两项小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干预组相比,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抗菌药物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合并症状恶化,即咳嗽、痰量增加或性质改变、脓痰增加和(或)喘息、气急、咯血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考虑应用抗菌药物。

仅有黏液脓性或脓性痰液或仅痰培养阳性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时的微生物学研究资料很少,估计急性加重一般是由定植菌群引起,60%~80%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潜在致病菌的定植,最常分离出的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

其他革兰阳性菌如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定植患者的下呼吸道。

应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定期进行支气管细菌定植状况的评估。

痰培养和经支气管镜检查均可用于评估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细菌定植状态,二者的评估效果相当。

  许多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频繁应用抗菌药物,易于造成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且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道细菌定植部位易于形成生物被膜,阻止药物渗透,因此推荐对大多数患者进行痰培养,急性加重期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痰培养,在等待培养结果时即应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加重期初始经验性治疗应针对这些定植菌,根据有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1)近期住院;

(2)频繁(每年4次以上)或近期(3个月以内)应用抗生素;

(3)重度气流阻塞(FEV1<

30%);

(4)口服糖皮质激素(最近2周每日口服泼尼松>

2周),至少符合4条中的2条及既往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表5)。

无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立即经验性使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有活性的抗菌药物。

对有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选择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还应根据当地药敏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