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1055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

《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共7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初步形成了具有多种机构类别、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服务方式的中介组织体系,其主要类型包括: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煤矿技术咨询公司、商务调查、广告代理、房产代理、工程咨询公司、工程监理公司、拍卖典当、公证、人力资源开发和婚介服务所等。

我市中介机构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中介机构组织。

如会计、法律、公证、广告代理服务等;

二是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如财税、审计、信息、工程咨询等;

三是为自身所代表的特定利益群体服务。

中介机构的发展,使得行政机关把一些如技术或资产评估鉴定、咨询、认证、拍卖、职业介绍等社会职能交与中介机构行使,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一是行业自律,积极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出于民营经济自我保护和发展的需要而催生的行业协会,一个重要特征是以“行业代言人”身份,代表行业的整体利益,协调行业内外的各种经济社会关系,其首要表现为行业自律行为。

不少行业协会都订有行规行约,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工作。

我市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工作,对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主动服务,积极创造良好发展条件。

积极为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服务。

许多行业协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举办或参加各种展销会、经济博览会、经贸洽谈会等,努力开拓省内外市--

场,为提高省内外市场占有率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农业发展开拓农村市场服务,近几年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迅速,1999年以来己经注册11家,这些协会以自身利益为驱动力,认真对周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农产品市场需求,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并对会员进行各种知识、技术的培训,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组织会员实现科技种植,推进规模化生产、经营、销售,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许多行业协会还代表行业、企业开展维权活动,积极开展“双思”教育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政府分忧,回报社会。

许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捐款修桥修路、扶贫助困。

三是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行业都曾出现过竞相降价、恶性杀价竞争或者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的情况。

这对政府转变职能是个推动,无形中迫使一些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框架中找准自己位带,改变过去的管理经济的方式,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因此,行业协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类组织规模小。

目前,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只有77个,多数都为行业至上而下要求成立并非社会力量自愿组织;

很多协会都处于“非法活动”状态,没有予以正式登记。

二是行业发展不平衡。

部分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

挥。

我市部分行业协会处于发展初期,自身建设还不完善;

加之重视程度不够,有些行业协会就挂靠在行政部门,而这些部门仍习惯于行政干预和指挥,实行严格的控制,没有放手让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

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有些部门甚至行业协会自己都认为必须有主管部门,导致有些行业协会因处于多重管理之下,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应付各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

四是相关法规不完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07年5月13日出台后,给我们规范和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指导方针,但还没有结合我省和我市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

五是领域分布不合理。

目前,我市行业协会多数

分布在工业领域,第三产业的协会数量偏少。

行业覆盖面较窄,势必影响行业协会的代表性和社会性,使协会所能掌握的企业和行业的信息不充分、不全面,加之管理资源有限,往往很难发挥综合协调功能和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

此外,由于对协会的设露与分布,我市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交叉重复组建行业协会,造成协会设露结构不合理、层次偏多。

六是内部机制不健全。

一些官办或半官办的行业协会,作为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没有开展实际工作,仅仅召开一些会议。

在调研中普遍感觉协会内部缺乏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年轻骨干,特--

别是农业专业经济协会缺乏技术力量和专业知识。

行业自律机制尚未普遍形成,有的行业协会虽然制订了行规行约,但不能有效约束会员企业的违规行为,更不能约束同行业非会员企业。

不少中介行业的运作不规范,少数中介更是唯利是图,一些委托“业主”与中介串通等等,致使竞争不公平、结果欠公正。

三、对策建议

高度重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中,行业协会就是要在许多政府部门不应管又不便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上,发挥协调、监督与信息服务作用。

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是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政府转变职能、机关转变作风、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迫切要求。

为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行业协会发展,加大管理和扶持力度,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依法管理。

要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在连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方面的作用,尽快制定实施细则。

要加强对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章程合法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备案审查,工商、民政等登记主管机关要对照其备案的章程,依法加强对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纠正,确保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依法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加快发展。

首先,推进中介机构脱钩改制,把中介机构推向市场,使之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中介组织。

对目前隶属或挂靠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中介机--

构,必须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编制、人员、财务、职能、名称等方面与之脱钩。

其次,是对清理登记后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分类提出整顿规范意见,对行业协会的脱钩分类进行。

对单纯提供服务的社会团体及行业协会应立即脱钩;

对承担部分行政职能、对行业行使一定管理权限的行业协会应采取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脱钩改制;

对于公益性的协会,政府应该扶持。

再是,促进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发展。

要把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调整、规范、培育、提高”的要求,制定规范引导协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协会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协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

?

上海市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调研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部领导关于建立民政工作改革创新观察点的指示精神,2008年年初,上海市被确定为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

为此,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调研组曾专程赴上海调研,考察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发展情况。

在沪期间,调研组共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实地考察了数家社会组织,分别听取了上海市、静安区、浦东新区、闵行区、普陀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汇报。

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上海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区域优势,创新管理理念,营造有利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规范建设,在社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路子,对全国的工作具有启示价值。

一、上海市社会组织发展概况

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东北亚航运中心,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处在全国前列。

从2006年的数据来看,上海市占全国面积的0.06%,人口的1%,完成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8,港口吞吐量占1/10,口岸进出口商品额占1/4,人均生产总值为57695元,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6倍。

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上海市社会组织在全国也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以下特点:

数量增长较快。

近年来,上海市各类社会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数量从2001年的3878家发展到2007年的8366家,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19.3%o2006年,上海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5.9个,远高于全国每万人拥有2.7个社会组织的整体水平。

至2007年底,上海市共有社会团体3234家,其中学术性社会团体772家,行业性社会团体231家,专业性社会团体1493家,联合性社会团体738家;

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5049家,分布在教育、卫生、劳动、科技、体育、文化、民政等行业,其中数量最多的前五类分别为教育类2493家,民政类971家,劳动类573家,体育类180家,科技类114家;

基金会共有83家,其中公募基金会47家,非公募基金会36家。

综合实力较强。

2006年度社会组织年检数据显示:

上海市社会组织净资产总额达142.03亿元,年度收入合计达157.73亿元,从业人员总数达12.71万人。

其中,社会团体净资产23.88亿元,年度收入合计29.83亿元,工作人员

1.8万,会员473.52万;

民办非企业单位净资产

72.05亿元,年度收入合计111.2亿元,从业人员10.87万;

基金会净资产46.1亿元,年度收入合计16.7亿元,工作人员428人,志愿者1.59万人,接受捐赠7.5亿元,其中境内捐赠6.8亿元,境外捐赠0.7亿元。

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上海市二、三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各类行业协会,特别是服务于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物流业等优势产业的行业协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诸如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上海市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

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海市工业旅游促进中心、上海市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等一批为新兴经济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运而生,依托新兴产业、构建服务平台,成为上海社会组织发展的又一亮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文化、艺术、慈善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民办文化艺术机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以及上海衫达学院等民办教育机构迅速成长起来。

2007年,全市有469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了1050次多种形式的主题公益活动,提供社会公益服务达202.58万人次,折合经济效益达2.2亿元。

基金会全年公益支出达4.86亿元,年度资助人数已由2002年度的不足10万人提高到73.83万人,有力地支持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积极谋求区域合作。

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其经济辐射已经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融合,对该地区社会组织提出了区域合作的要求。

上海市各类行业协会积极回应这种要求,主动与周边省、市加强合作,促进整合。

比如,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江苏、浙江等省同类组织在前几年合作发展的基础上,共同筹备组建“长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