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0933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分学期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了这些

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12.功能固着:

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3.情绪:

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14.心理健康:

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心理健康:

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是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如果采用WHO的定义也正确,即:

世界卫生 (WHO)(xx)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11.记忆:

是在头脑中积累

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

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

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2.电报式语言:

1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进入电报式语言阶段,这种语言基本上是由实词构成的简单句,通常是名词和动词,没有介词、冠词等功能词。

13.需要:

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14.认知风格:

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习惯化的信息

方式。

XX年7月试题及答案11.记忆:

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

心理过程,信息

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

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2.表象:

是指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形象的认知过程。

13.动机:

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产生原动力推动个体的行为。

XX年1月试题及答案11.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2.感觉的绝对阈限:

心理物理学中将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

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13.能力:

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4.社会刻板印象:

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11.个体心理:

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14.人格:

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11.组块:

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12.定势: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世界卫生 (WHO)(xx)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xx年6月试题及答案11.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

的过程,这是人

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

12.精细

:

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

起来,应用

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

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xx年1月试题及答案11.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

程,或信息

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它包感

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

13.心境:

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14.能力:

才能就是完成某种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结合,才能的高度发展即天才。

xx年7月试题及答案11.记忆:

xx年1月试题及答案11.知觉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12.组块:

13.定势:

14.情绪:

xx年7月试题及答案11.系列位置效应:

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12.需要:

13.认知风格:

14.亲社会行为:

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

、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xx年1月试题及答案11.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

13.情绪调节:

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

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世界卫生 (WHO)(xx)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xx年7月试题及答案1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等三部分。

12.知觉:

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13.积极情绪:

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

,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

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xx年1月试题及答案11.注意:

14.从众:

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

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数人的看法。

xx年7月试题及答案11.个体心理:

xx年1月试题及答案11.记忆:

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