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00739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

《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物理学复习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

后来,地球上氧气主要是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圈的作用使地球大气进一步演化。

此后,臭氧层浓度增加,促进了生命诞生以及氧气释放。

2、掌握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

大约在85公里以下的大气层,对流、湍流盛行,大气湍流扩散作用远大于分子扩散作用,这层大气的组分比例相同,称匀和层(曾称均质层)。

匀和层内干洁空气的平均分子量约28.96。

约11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分子扩散作用超过湍流扩散作用,称非匀和层,这层大气的组分经重力分离后,轻的在上、重的在下,干洁空气的平均分子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85~110公里是从湍流混合为主过渡到分子扩散为主的过渡带,称湍流层顶。

湍流层顶附近湍流扩散和分子扩散具有同样重要性,大气成分具有从匀和层向非匀和层过渡的特点。

匀和层大气成分基本不变的气体成分:

主要成分氮、氧、氩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其余气体均是微量。

在85公里以下,氮、氧等主要气体各自所占的体积比在各高度上基本相同。

可变的气体成分主要有二气化碳、水汽、臭氧等。

这些气体含量虽少,它们对大气物理状况的影响却很大。

匀和层大气成分:

大气中除了氧、氮等气体外,还悬浮着水滴(如云滴、雾滴)、冰晶和固体微粒(如尘埃、孢子、花粉等)。

大气中的悬浮物常称为气溶胶质粒。

没有水汽和悬浮物的空气,称干洁空气。

①二氧化碳。

在11~20公里以下,二氧化碳的分布比较均匀,相对含量基本不变。

由于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如:

煤、石油、天然气)燃量的增加、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其中,人类对CO2增加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臭氧。

主要分布在10~50公里之间,尤其集中在20~30公里范围内。

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0.2~0.29um),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量紫外辐射的伤害,并使平流层大气的温度较快地随高度增加。

大气低层的臭氧含量少,其主要来源是平流层湍流和大气光化学反应。

高空的臭氧主要由光化作用形成。

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很少,其分布随纬度和时间而异,主要在赤道上空形成,通过大气环流向高纬输送。

③水汽。

最为活跃,地球上生命对水的依赖和水的三相改变,使水汽不同于其他微量气体而具有重要性。

④其他成分。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化石燃料耗量的增多,污染性气体(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二氮、硫化氢、氨、一氧化碳等)将日渐增多。

⑤气溶胶质粒:

匀和层内除气体成分外,悬浮着大量气溶胶质粒,其主要来源是地面。

气溶胶的含量和分布随时间、地点、天气条件而变。

大气气溶胶质粒的总浓度一般是低空多、高空少,陆地多、海上少,城市多、乡村少。

它们使能见度变坏,影响辐射传输,有的能起凝结核的作用。

非匀和层大气成分:

110公里以上的大气,各成分的铅直分布是按分子量(或原子量)的大小由下而上排列的。

由此高度向上,原子氧逐渐增加,再向上依次为原子氧层、原子氦层(距地表1000~2400公里)和原子氢层(2400公里以上)。

3、掌握主要的气象要素和空气状态方程。

气象要素:

是指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 

、日照、辐射、蒸发等。

①气温:

空气冷的程度,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的表现。

当空气获得热量时,其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平均动能增加,气温也就升高。

气温的单位我国一般采用摄氏度。

②气压:

指大气的压强(P)。

是空气的分子运动与地球重力场综合作用的结果。

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气压值一般采用水银气压表测量。

单位为百帕(hPa)。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冬季要比夏季气压高;

高纬度气压低)

水汽压:

大气中水汽的分压强称为水汽压,常以e表示。

假设湿空气中水汽的摩尔分数为:

,式中,分别是水汽和干空气的摩尔数,MV是水汽的摩尔质量。

则水汽的分压强应为:

③湿度:

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与云、降水等关系密切。

大气湿度通常用下述物理量表示:

A.水汽压(e)和饱和水汽压;

B.相对湿度;

C.饱和差;

D.混合比与比湿;

E.露点.

其中,比湿为水汽与湿空气的质量比:

混合比为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比:

,那么r与q有对应关系:

相对湿度: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称为水面的相对湿度:

④降水:

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⑤风: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向量,有数值大小(风速)和方向(风向)。

⑥云量: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冰晶微粒或二者混合物的可见聚合群体,底部不接触地面(接触地面则为雾),且有一定厚度。

⑦能见度:

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单位用米或千米表示。

⑧蒸发:

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气象上指水由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⑨辐射:

能量或物质微粒从辐射体向空间各方向发送的过程。

气象上通常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球表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⑩日照:

表示太阳照射的时间的量,气象上通常提供的是观测到的实照时数。

空气状态方程:

干空气状态方程:

空气可以看成是有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理想气体。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理想气体的压强等于组成混合气体的各成分的分压强之和:

             

混合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湿空气的状态方程:

水汽和干空气组成的混合理想气体称为湿空气,

4、掌握大气静力学方程及其物理意义。

大气压力:

是指单位面积上直至大气上界整个空气柱的重量。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并达到平衡时,称为大气处于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大气静力学方程反映在重力作用下,大气处于流体静力平衡时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所示,厚度为△z的气块,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后得到:

……….①

其中,A为气块的上下表面积

由①式得:

假定:

△z0,则

这是静力学方程的主要形式。

P(E+△Z)

△Z

ρA△Zg

P(Z)

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就是在相对于地面呈静止状态的大气中,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的重力与垂直气压梯度力处于平衡。

所以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又称大气静力平衡方程,简称静压方程。

其方程式是:

dp/dz=-ρg(ρ表示空气密度)分析静力学方程可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当dz>

0时,dp<

0,说明随高度的增加气压是下降的。

2.任意高度处的气压等于从该高度向上到大气上界的单位截面积垂直气柱的重量。

3.因g随高度的变化很小,所以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

密度大的气层,气压随高度的增加降低得快,密度小的气层,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得慢。

5、掌握各种模式大气的压高公式及标准大气的定义。

压高公式:

描述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的公式。

利用压高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高度的气压值,可以分析天气系统垂直结构。

1)均质大气的压高公式:

所谓均质大气,即假定大气密度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

对静力学方程积分:

(此即均质大气压高公式)

2)等温大气的压高公式:

气温不随高度变化的大气称为等温大气。

由积分后:

3)多元大气压高公式:

温度随高度线性递减的大气称为多元大气。

当温度的垂直递减率为:

那么静力学方程dP=-gdz可表示为。

积分后可得:

此式即多元大气压高公式。

几种大气的气压随高度递减情况:

1)由压高公式可以看出,在均质大气中气压随高度线性递减

2)等温大气气压随高度按指数递减,当Z趋近于0时,气压为零

3)多元大气中,气压随高度变化与温度的垂直递减率有关,温度随高度递减得快,气压随高度递减得也快。

Z

多元

等温

H

均质

P0

P

标准大气:

假定某地区(如中纬度)垂直方向上气温、气压、湿度等近似平均分布的一种模式大气。

如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推广委员会所设定的标准大气为:

①空气中无水汽;

②86KM以下大气为均匀混合物,呈静力平衡和层状分布;

③11KM下气温随高度降低,0.65度/100m;

④11-20KM为等温大气。

拉普拉斯压高公式是对较大垂直范围内气压力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通常是在大气静力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气压高度公式。

由于推导时要用到密度或温度随高度分布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大气中是经常变化的。

因此,只能在一定假定条件下求出一些典型的压高公式。

等温大气中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关系由公式表示。

Z2-Z1=18400(1+at)lg(p1/p2)

或P2=P110-(Z2-Z1)/(18400(1+at))

式中,P1为Z1高度上的气压,P2为Z2高度上的气压,a=1/273,t为Z1到Z2间的空气柱平均温度。

若把大气分成若干层,分别求出各层的平均温度,代入公式依次求出各层气压随高度的分布情况,将各层的结果累计起来,就得到整个气层的压高关系。

所以等温大气压高公式能近似地用于实际大气。

从上式可见,在等温大气中,气压是按指数规律随高度而降低的。

此公式在气象上的主要用途是:

根据不同高度上两点的气压值和它们之间的气柱的平均温度,求其间的高度差;

还可以根据某一高度上的气压值和气柱的平均温度来推算另一高度上的气压值。

气象上应用的大气静力学方程:

-dP=ρgdZ。

方程说明:

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取决于空气密度(ρ)和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

重力加速度(g)随高度的变化量一般很小,因而气压随高度递减的快慢主要决定于空气的密度。

在密度大的气层里,气压随高递减得快,反之则递减得慢。

6、熟悉气压的时空分布。

大气压强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称为空间气压场。

[气压变化的实质就是该地上空空气柱重量增加或减少的反映,而空气柱的重量是其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重力加速度通常可以看作是定值,因而一地的气压变化就决定于其上空气柱中质量的变化,气柱中质量增多了,气压就升高。

质量减少了,气压就下降。

空气柱质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热力和动力因子引起。

热力因子是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引起的体积膨胀或收缩、密度的增大或减小以及伴随的气候辐合或辐散所造成的质量增多或减少。

动力因子是指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气柱质量的变化,根据空气运动的状况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水平气流的辐合和辐散与气压变化、密度平流与气压变化、垂直运动与气压变化。

一.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气压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在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的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