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0.docx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0.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0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0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黄河中学
刘春英
一、
设计依据
1、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的传统名篇,作者以及漫画式的笔触,塑造了范进这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灵魂的腐儒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众生相,在讽刺科举制度的同时揭露了社会的世态炎凉。
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
首先要将人物放回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
第一时主要和学生一起分享资料,了解《儒林外史》、吴敬梓、科举制度等,分析其社会背景。
第二时从探讨范进中举的悲喜剧入手,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学生基础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小说学习,基本了解小说的三大要素,并能够自行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于人物的深层把握还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
3、教学任务分析:
《语文新标》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因此我对本的把握是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文中人物形象,把握情节,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去认识小说的主题,认识社会。
新改还指出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因为班级中学生层次存在的差异,我在设计问题时也照顾到各层次学生,把堂交给学生,让每个人都觉得有话可说,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字词
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2能力目标
分析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理解其典型意义。
掌握所运用的讽刺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认识科举制的罪恶,了解其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
教学重点
1、感知主要人物形象范进,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性。
2、欣赏本文的讽刺手法,体味对比、夸张与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认识范进所处的典型环境。
2、探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人格的解构。
教学方法
文献法
讨论法
点评法
赏读法
学法指导
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科举制度,《儒林外史》及其创作背景,阅读《儒林外史》其他章节,与文联系起来思考。
时安排
3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学生结合前预习资料介绍相关内容,互相补充。
学生概括,互相补充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学生从文中找出人物前后变化,分析众人物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人物刻画的方法以及精彩之处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
学生将片段与《范进中举》进行比较,发现艺术手法上的共同之处。
(二)相关资料
学生介绍吴敬梓、《儒林外史》,老师补充。
结合外资料,了解科举制、八股文。
(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听读文,正音正字。
2、概括故事情节
概括故事时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即可,一个中心事: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两类人物变化:
范进和周围的人们,包括胡屠夫、众乡邻、张乡绅。
围绕范进中举,讲述中举前后个人的变化。
3、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文
2、思考“范进中举,是喜还是悲?
”
第二时
(一)回顾第一时内容。
(二)感知人物形象,探究主题。
1、范进中举,是喜,还是悲?
喜——经济状况好转、社会地位提高
悲——3年挣扎的悲哀,受科举摧残至深
总结人物形象,范进是一个迂腐而又虚伪世故,被科举扭曲了灵魂的读书人。
(多媒体显示,补充“周进”片段)
※不仅范进中科举之毒,封建社会的读书人都被科举所戕害。
2、我看众生相
(1)小说中,范进喜极而疯,仅仅是读书人的范进“失常”吗?
他周围的人是否都是“常态”呢?
分析众生相
胡屠户:
前倨后恭
众乡邻:
漠不关心——热情帮忙
张乡绅:
不识范进——送银赠房
(2)补充“周进中举后”片段
※不仅是范进周围的人变化大,而是整个社会太功利,反映的是社会的悲哀。
小结:
病态的科举制度,病态的读书人,病态的众生相,病态的社会。
(三)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赏析讽刺艺术。
1、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刻画最为精彩?
2、小结:
文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学生列举)
对比,夸张,细节——讽刺艺术
(四)拓展延伸,感受名著魅力,充分认识科举制度的危害,体会讽刺的艺术效果
多媒体显示“严监生将死”片段。
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动作、神态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这事充分揭示了他吝啬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里一个不朽的形象。
和《范进中举》一样,“严监生片段”主要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五)堂小结
为我们展现了范进等人的丑态,鞭挞了封建社会期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事态,对我们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有重要意义。
科举制度促成了中国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构与重构,是中国文化的一次浩劫,对社会文明的严重侵害,值得我们深思。
(六)布置作业
1请设计一个场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反映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并且用到本文运用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
(300字左右)
2外阅读《儒林外史》的其他,感受名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