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3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30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docx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

《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

第一篇总则

第一条煤矿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煤矿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

为了实现集团公司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确保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工作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原能源部1989年1月颁发的《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和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煤矿测量规程》实施细则。

第二条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建立矿区(井田)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为煤矿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

2、依据设计文件,进行采掘、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

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煤矿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的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

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各阶段的需要;

5、适时进行各种测量预报,做好业务保安工作。

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移动变形观测站,开展矿区(井田)地表和岩层移动规律、采矿或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

7、根据矿区(井田)地表与岩层移动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保煤柱。

参与“三下”(铁路、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进行矿区(井田)范围内的地籍测量;

9、参与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三条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和工程设计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

在施测过程中,外业观测工作本身须有校核,或者独立进行两次。

对起算数据、外业记录、计算成果和成果台帐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及对算。

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

重要测量工作开始前必须编写技术设计书,测量工作结束后须编写技术总结(或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重要测量工程的技术设计报集团公司审查批准后实施(各直管矿、分公司所属矿井报各直管矿、分公司审批);重要测绘资料和参数的选用须报集团公司审查批准后使用;重要测量工程的技术总结须报集团公司备案。

重要测量工程包括:

(1)井田加密控制测量;

(2)井田区域地形测量;

(3)矿井联系测量;

(4)重要贯通测量(指两井间、或导线长度大于3000m、或贯通点在主要运输平巷和主要上下山的贯通测量,下同);

(5)地表与岩层移动观测站和“三下”采煤观测站。

重要测绘资料包括:

(1)井田控制测量成果;

(2)井田地形测量成果成图;

(3)矿井联系测量成果;

(4)重要贯通测量成果;

(5)地表与岩层移动变形参数等。

矿区控制测量成果、地形图由集团公司统一提供。

第四条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对测绘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进行检验、校正和维修。

此外,应根据测量工作和仪器状况,随时进行检查、校正和维修。

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必须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验校正。

新购和修理后的测绘仪器、钢尺(包括缺少全面检验校正资料的仪器、未比长检验过的钢尺)必须进行全面检验校正或比长检验,正在使用的仪器、钢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验校正或比长检验。

测绘仪器的检验校正资料和钢尺比长资料应建立台帐,记录每次仪器检校结果、维修情况和钢尺比长资料。

第五条集团公司采用统一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

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

带、中央子午线114。

高斯—克吕格坐标;高程暂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第六条《煤矿测量规程》和本细则未规定部分,参照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现行规范执行。

第七条本细则以中误差和允许误差作为评定测量精度的标准,允许误差一般采用中误差的两倍。

各单位应经常对实测成果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求得测角、量边和定向等测量误差参数。

由实测资料求得的各种测量误差参数应报公司备案。

第八条各单位要创造条件引进先进仪器和先进设备,逐步建立煤矿测绘资料数据库,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绘图的自动化、信息化,不断提高煤矿测绘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九条在符合本细则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提倡采用经过监定、行之有效的技术革新成果。

 

第二篇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第一章矿区地面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十条矿区(井田)地面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GPS网或三角网、边角网的方法建立,也可以采用导线网和测边网等布网方法建立。

在布设平面控制网时必须编写技术设计书,矿区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查批准,井田区域加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报集团公司地质测量处审查批准。

技术设计书按《测绘技术设计规定》进行编写。

郑州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采用国家三等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布设,在三等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布设四等及一级(5″)平面控制网。

在满足当前生产建设的前提下,加密网可以采用越级加密控制网的方法布设。

矿区各级平面控制网的标石和觇标规格、埋设方法及水平角(方向)和光电测距边的观测方法与要求、操作程序、超限的处理方法、观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除按本细则要求执行以外,并参照执行《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和《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在建筑物上埋点时标石规格和埋设方法参照《城市测量规范》附录二执行。

第十一条布设矿区(井田)各级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须符合下列规定:

1、布设三角网的精度技术指标符合表1规定:

表1

等级

一般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起算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三等网

四等网

一级小三角网

二级小三角网

5~9

2~5

1

0.5

±1.8

±2.5

±5.0

±10

1/200000(首级)

1/150000(加密)

1/150000(首级)

1/80000(加密)

1/40000

1/20000

1/80000

1/40000

1/20000

1/10000

2、布设测边网的精度技术指标须符合表2规定:

表2

等级

一般边长(km)

测距边相对中误差

三等网

四等网

一级小测边网(相当于一级小三角网)

二级小测边网(相当于二级小三角网)

5~9

2~5

1

0.5

1/150000

1/100000

1/50000

1/2500

3、布设光电测距导线的精度技术指标须符合表3规定:

 

表3

等级

闭(附)合导线长度(km)

一般边长(km)

测边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全差

三等导线

四等导线

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

15

10

5

3

2~5

1~2

0.5

0.25

1/150000

1/100000

1/30000

1/20000

±1.8

±2.5

±5

±10

1/60000

1/40000

1/20000

1/10000

4、布设钢尺量距导线的精度技术指标须符合表4规定。

表4

等级

闭(附)合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往返丈量互差的相对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

2.5

1.8

250

180

1/20000

1/15000

±5

±10

1/10000

1/7000

第十二条在矿区(井田)布设基线或基线网作为控制网的起始边时,其布设应符合表5规定。

表5

等级

基线一般长度(km)

基线丈量的

相对中误差

基线网扩大边或起算边的相对中误差

三等线

四等线

一级小三角基线

二级小三角基线

2~3

1~2

0.5~1

0.3~0.8

1/350000

1/200000

--

--

1/200000

1/150000

1/40000

1/20000

第二节水平角观测

第十三条水平角观测所用经纬仪,必须按第四条规定进行检验。

1、J2级经纬仪的检验项目和要求。

(1)望远镜光学性能的检验,要求望远镜成象清晰;

(2)照准部旋转是否正确的检验,要求各位置气泡读数互差不超过1格;

(3)照准部水准器格值的测定;

(4)光学测微器隙动差的检验,要求隙动差不超过2″;

(5)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检验,要求行差不超过2″;

(6)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

(7)水平度盘光学测微器对径分划线重合一次中误差的测定,要求重合中误差不超过1″;

(8)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要求系统误差不超过1″;

(9)光学测微器分划误差的检验,要求分划误差的最大值的绝对值不超过2″;

(10)按照三等或四等的观测方法、测回数限差要求,试测一份四个以上方向的水平方向观测成果。

(11)照准部水准轴与垂直轴是否垂直的检验校正,要求气泡偏离不超过0.5格;

(12)水平轴与垂直轴是否垂直的检验,要求水平轴倾斜误差J6:

i∠20″,J2:

i∠15″;

(13)视准轴与水平轴是否垂直的检验,要求水平轴倾斜误差J6:

2C∠10″,J2:

2C∠8″;

(14)十字丝的垂直丝是否垂直的检验,要求无明显偏差;

(15)垂直度盘指标差的检验校正,要求J6:

i∠12″,J2:

i∠10″;

2、J6级经纬仪的检验项目为上述(11)~(15)项。

3、在作业过程中,必须经常对光学对点器和镜上中心、2C、竖盘指标差进行检验校正。

4、光电测距仪和陀螺经纬仪上所配备的经纬仪按上述相应等级经纬仪进行检验校正。

第十四条地面各级平面控制网的水平角(方向)观测须符合下列规定;

1、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规定。

表6

等级

测角中误差(″)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方向观测测回数

DJ1

DJ2

DJ6

三等网

四等网

一级小三角网

二级小三角网

±1.8

±2.5

±5

±10

±7

±9

±15

±30

9

6

_

_

12

9

3

2

_

_

6

3

2、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规定。

表7

3、各测回间度盘整位置σ用下列公式计算:

1)DJ1、DJ2级仪:

δ=180°(j-1)/m+i′(j-1)+ω(j-1/2)/m

2)DJ6级仪器:

δ=180°(j-1)/m

式中m—测回数;

j—测回序号(j=1,2,……、m);

i′—水平度盘最小间隔分划值,DJ1级仪器为4′,DJ2级仪器10′;

ω——测微器格值,DJ1级仪器ω=60格,DJ2级仪器ω=600″。

各测回间度盘位置见表8。

4、水平角的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9规定。

5、进行水平角度观测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观测开始前,首先找好观测方向,选择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象清晰的某一方向做为零方向,调好仪器望远镜焦距,三、四等观测时一测回内焦距要保持不变;

(2)观测应等仪器与大气温度充分一致时开始进行,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

(3)在观测过程中,J1、J2级仪器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1格,否则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2C的绝对值若J1级仪器大于20″、J2级仪器大于30″时,应在测回间校正视准轴;表8

仪器

DJ1

DJ2

DJ6

测回

9

8

6

12

9

8

4

3

2

6

4

3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