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002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

《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科康复5. 物理因子治疗.pptx

物理因子治疗PhysicalAgentsTherapy,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刘楠,课程概览,相关定义物理因子治疗总论物理因子治疗各论,相关概念,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Medicine&Rehabilitation物理治疗PhysicalTherapy,Physiotherapy物理因子治疗PhysicalAgentsTherapy,PhysicalMedicine&Rehabilitation,物理医学的治疗主体手段:

运动和理疗康复医学:

强调采用综合措施,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改善、适应、代偿和替代为主要特征的治疗,PhysicalTherapy,Physiotherapy,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运动疗法各种物理因子治疗为主要手段理疗,PhysicalAgentsTherapy,应用天然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声、光、电、磁、力、热、冷、水,课程概览,相关定义物理因子治疗总论物理因子治疗各论,物理因子的分类,1.天然物理因子日光浴疗法空气浴疗法森林浴疗法海水浴疗法温(矿)泉疗法,物理因子的分类,2.人工物理因子超声波疗法光线疗法: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电疗法:

直流电、低频、中频、高频磁疗法机械疗法:

牵引疗法温热疗法、冷疗法水疗法,历史,公元4世纪前,古希腊Hippocarates就倡导用矿泉、日光、海水治病公元2世纪以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用水治病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建立了物理治疗专业,原始物理因子治疗,按摩疗法,热疗法,砭石针,现代物理因子治疗,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物理能被人体吸收发生能量形式的转换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通过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理调节机制产生局部或全身的生理效应最终影响病理过程,产生治疗作用分为一般性治疗作用和特异性治疗作用,一般性治疗作用,充血消炎作用镇静作用兴奋作用,充血消炎作用,几乎各种物理因子都可以产生,如电疗、蜡疗、光疗、水疗等其中高频电疗充血反应持久深入血液循环旺盛,局部组织营养改善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病理产物和代谢产物的吸收、排泄加速,促进炎症吸收,镇静作用,多种物理因子可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传导性降低,起到镇静作用,同时止痛、缓解痉挛如长时间的低频电疗,温水浴,红斑量紫外线,大剂量超短波,兴奋作用,与镇静作用应用的物理治疗的方式或剂量有差异如低频电疗短时间较强的刺激,短时间的冷水浴或热水浴,小剂量紫外线,特殊性治疗作用,指各种物理因子所具有独特作用直流电:

电解作用低频电:

肌肉收缩紫外线:

皮肤红斑反应高频电:

组织内部显著的内生热超声波:

细微按摩作用,治疗方法,物理治疗的种类治疗的部位、剂量时间、频度和疗程理疗的环境、条件综合疗法的应用,物理治疗的部位、剂量,不同个体对治疗的反应不同。

如女性、婴儿对许多物理因子的刺激的感受性较强不同的治疗部位对治疗的反应不同。

如不同部位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如屈侧较伸侧敏感人体初次接触物理刺激时比较敏感,物理治疗的时间,时间:

一般理疗加热3min即开始有充血反应,理想反应出现在2030min以后随时间的延长,充血反应不再加强因此大多数治疗时间最好为2030min但紫外线要根据前次病人的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时间,物理治疗的频度和疗程,频度:

作用时间短:

2次/日,如温热疗法、可见光作用时间长:

1次/日或隔日,如超短波作用更强:

2-3次/周,如红斑量紫外线疗程两个疗程中间要有一个间歇期(2-3周到1-2个月),以恢复机体对治疗的敏感性,物理治疗的环境、条件,一些特殊的治疗要有防护设备环境清洁整齐,操作有序,物理治疗综合疗法的应用,如配合适宜,可有协同作用如先温热疗法后离子导入,可增强导入的效果,适应证(indication),运动功能障碍:

肢体及排尿、排便障碍急慢性疼痛:

肌肉、关节、神经、内脏急慢性炎症:

感染性、非特异性其他:

肿胀、伤口感染与愈合不良、骨质愈合迟缓、神经生长不良、瘢痕、褥疮、粘连、肌肉萎缩,禁忌证(contraindication),全身衰竭状态高热出血疾病与出血倾向者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植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对某些物理因子过敏者,物理因子的选择,皮肤表面:

紫外线(光化学效应),红外线(热效应),直流电(电化学效应)皮下脂肪层:

短波、超短波肌层:

分米波、微波(热效应)、低中频(肌肉收缩)骨等电阻大的组织:

短波、超短波肌骨交界处:

超声,课程概览,相关定义物理因子治疗总论物理因子治疗各论,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therapy),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超声波疗法是应用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超声波疗法,是一种机械弹性振荡波,一般常用频率为800-1000kHz具有光波特性,可在介质中传播,并具反射、折射和聚焦等特点对组织产生机械作用和温热作用,超声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原理,机械作用:

增加细胞膜的弥散作用,改变膜的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结缔组织温热作用:

改变局部代谢,有利组织再生组织吸收声能越多产热越多(神经肌肉脂肪)交界面上产热多(骨膜、肌腱、韧带)机械作用和温热作用促发的理化作用,超声波的治疗作用,镇痛、缓解痉挛软化和消除瘢痕、松解组织粘连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吸收、促进再生,消除炎症,减轻水肿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修复过程对内脏器官的作用,超声波的临床应用,indication:

软组织损伤、血肿、腱鞘炎、关节挛缩、瘢痕及粘连、乳汁瘀积、神经炎、神经痛、注射后硬结等contraindication:

恶性肿瘤、出血倾向、高热、活动结核、急性炎症、孕妇下腹部、心脏起搏器者,幼儿骨骺处等。

眼、甲状腺、睾丸等处不宜直接投射,超声波的治疗技术及方法,直接治疗法固定法量小,0.5w,时间短,小部位移动法量大,1.22w,大部位,1-2cm/s间接治疗法水下法水囊法,超声药物透入疗法,将药物加入接触剂中,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使药物经皮肤或粘膜透入体内机理:

机械作用,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超声药物透入疗法的优点,药物不限于可电离和水溶物质可透入细胞内无极化现象,无电刺激操作简便具有超声波和药物的综合作用,光疗法(phototherapy),利用各种光线的辐射能作用于人体来防治疾病的方法紫外线疗法(ultraviolettherapy)可见光疗法(visiblelighttherapy)红外线疗法(infraredtherapy)激光疗法(lasertherapy),ElectromagneticSpectrum,与X线之间,青蓝紫,紫外线长波400-320nm中波320-280nm短波280-180nm,红外线疗法(infraredtherapy)红外线波长760nm-400m(1m=1000nm)短波红外线(近红外线)760nm-1.5m长波红外线(远红外线)1.5-400m,红外线光源红外线发射器长波红外线白炽灯短波红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治疗原理,红外线主要生物学作用是温热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促进组织的修复:

细胞活动旺盛,代谢加强,再生和修复过程加快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降低骨骼肌张力镇痛:

神经痛、肌痉挛性疼痛、缺血性疼痛促进创面的干燥:

局部升温,水分蒸发,表面干燥,红外线治疗方法,红外线发射器与皮肤距离30-50厘米治疗部位有舒适的温热感有皮肤红斑反应20-40分钟/次,1-2次/日,10-20次/疗程,红外线红斑,红外线照射10分钟左右出现不均匀红斑大理石样红斑,界限不明显1-2小时消退反复多次治疗后可出现网状色素沉着,红外线疗法的临床应用,indication:

主要用于缓解痉挛,改善血循,消炎止痛亚急性和慢性损伤:

肌肉劳损,软组织扭挫伤各种表浅的神经炎、神经痛、关节炎慢性延迟愈合的伤口、冻疮、褥疮、皮肤溃疡contraindication:

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红外线疗法的注意事项,红外线可引起眼部的损害,严重可导致白内障,避免直接照射,颜面部治疗时加以保护对于急性创伤,需等24-48小时局部渗出和出血停止后方可做小剂量红外线照射对感觉障碍区照射时,要特别注意剂量,以免发生烫伤对急性瘢痕,如果毛细血管扩张、水肿和增殖突出,不宜用红外线,可见光疗法(Visiblelighttherapy),包括红光、蓝光、蓝紫光及多光谱疗法蓝紫光(波长400nm-500nm)治疗新生儿核黄疸(使不溶于水的间接胆红素发生光照异构,使其极性增强,水溶性增加,可随胆汁或尿液排出),紫外线疗法(ultraviolettherapy),利用紫外线波长180nm-400nm照射人体来防治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紫外线的分类,穿透深度UVAUVBUVC,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红斑反应色素沉着作用对细胞的影响对血液、免疫系统的影响,红斑反应,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经过一定时间,照射区皮肤出现均匀的、边界清晰的红斑,称为紫外线红斑需一定的潜伏期红斑的强度随照射剂量而异红斑形成的两个高峰:

297nm、254nm,红外线、紫外线出现红斑的比较,色素沉着的机理,色素的形成:

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小体内酪氨酸酪氨酸酶黑色素紫外线的作用:

激活黑色素细胞,使黑色素细胞增生,黑色素小体增多,促进酪氨酸酶的合成,增加黑色素的合成,对细胞的影响,对DNA的影响大剂量:

使DNA严重受损,导致细胞死亡紫外线杀菌小剂量:

DNA合成于照射后1-3h受抑制,而后恢复正常小剂量紫外线促进肉芽、上皮的生长,伤口的愈合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大剂量紫外线引起RNA破坏,蛋白质分解和变性,紫外线的治疗作用,消炎、杀菌作用:

260300nm最强止痛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消肿、提高局部痛阈促进伤口愈合:

小剂量:

促生长大剂量:

促脱落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VitD3,促进钙、磷的吸收脱敏作用:

小剂量多次照射加强机体免疫力、保健作用,生物剂量(MED),一定的灯管强度、一定的灯距下,紫外线垂直照射于体表最敏感区产生肉眼可见的最弱红斑反应所需要的照射时间称为生物剂量。

又称最弱红斑量单位:

秒或分钟,简称MED,紫外线剂量的分级,0级红斑(亚红斑量):

1个MED以下,无红斑反应,级红斑(弱红斑量):

1-3个MED,微弱红斑反应,,24小时消退,级红斑(红斑量):

4-7个MED、皮呈鲜红色,轻微烧灼感,皮肤微肿,2-3日消退,轻度色素沉着级红斑(强红斑量):

8-12个MED,皮肤呈暗红色,烧灼痛,水肿,4-5日消退,色素沉着级红斑(超红斑量):

10个MED以上,暗红色红斑,剧痛,局部有水泡,明显水肿,5-7日消退,严重的色素沉着,0级红斑量:

促VitD形成(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提高机体免疫力级级红斑量:

消炎、杀菌、止痛、促进伤口愈合、脱敏级红斑量:

抑制消除坏死组织,紫外线的临床应用,indication:

外科感染:

甲沟炎、疖、痈、丹毒、伤口感染儿科疾病:

佝偻病皮肤科疾病:

带状疱疹、皮肤色素缺失contraindication:

严重心脏、肾脏病患者,光敏性疾病,急性湿疹,恶性肿瘤局部,紫外线的照射方法,全身照射局部照射体腔照射多孔照射,激光疗法(lasertherapy),应用受激辐射发出的光作用于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热效应:

是激光的显著作用机械效应:

辐射压力光化学效应:

引起分解及电解等效应电磁效应:

激光是一种很强的电磁波,临床应用,适应证:

伤口及其感染、扭挫伤、腰肌劳损、神经炎、神经痛、肩周炎禁忌证:

恶性肿瘤、皮肤结核、活动性出血、心肺肾衰竭,腰椎牵引(lumbartraction),作用机理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宽松解神经根粘连禁忌症重度或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有骨质破坏性改变骨质疏松腰椎滑脱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