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99819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校本课程发展规划范文文档格式.docx

二、改革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认真学习新课程,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切实转变课程功能;

调整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更新课程

内容,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

构建信息化平台,迅速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

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1.课程设置应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1.任选选修课是学校和教师为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身条件创造开设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

2.思想政治课的时事政策教育部分通过校、班、团活动,组织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时事新闻或校园广播进行。

3.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部分通过专题选修课进行。

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所给的课时主要用于课题组织、教师指导、小组讨论交流与研究报告发布,实践活动学生主要在课余时间完成。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

学校采用相对集中的形式,结合实际,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

四、课程管理

学校把观念的转变作为课程发展的先决条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并多次聘请专家讲座辅导。

使教师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和育人方式观,为课程改革发展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同时注意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等关系,强化科学意识和规范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学校鼓励教师努力实现更新教学观念,变教师主导学生为教师引导学生;

优化教学环境,变强制、封闭为民主、开放;

优化教学过程,变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优化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探讨式;

优化教学手段,变传统的单一媒体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保证课程既定目标的实现。

五、课程实施策略

课程实施主要涉及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因素。

1.加强教师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基本素质优良,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队伍;

一支由学校领导、教科研人员、与教师三结合的教育整体改革骨干队伍。

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

题进行研究,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使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3.学校要根据课程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样的高质量选修课程,努力办出特色。

4.课程实施过程应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形

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

5.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学校网络资源、图书馆、实验楼、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都要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六、过程管理

l、建立校本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2、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校本课程改革动员报告会、专家专题报告会、培训等活动。

3、围绕课改实验,结合学校特点,确立课改实验课题,进行扎实有效的实验研究工作,并确保每阶段的研究成果。

4、充分发挥班集体、班团等团体的教育教学功能,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进一步开辟校园文化资源,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促进作用;

把团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基础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提高课实施的社会化水平。

七、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

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

学校根据“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一)考核方式

随着课程内容的改革,考核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并且不断完善。

学校根据不同选修课的内容、授课方式,运用观察、交流、测验、自评与互评等不同考核方式组织技术、艺术和体育等必修课、综合实践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考查。

如学科知识竞赛、各种技能竞赛、论文写

作,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调研报告、表演等多种方式,重点考察学生主动参与的态度以及在学习中能力的提高程度。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发展

课程评价内容与方式必须有所变化并不断发展,以达到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目的。

学校将认真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指标包括:

(1)认知领域内(知识、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学力评价;

(2)技能领域内(语言技能、实验观察及实用操作技能、运动技能、表演技能等)的学力评价;

(3)情感领域内 (态度、兴趣、习惯、审美、鉴赏等)的学力

评价;

(4)其它领域内的潜能发展的评价。

通过以上对学生诸方面的评价使学生能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加强个性培养,加强自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