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9958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

《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docx

18秋山西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0001标准答案

实用法律基础第四次作业_0001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

1405883

、单项选择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张某在火车站候车室窃得某人一提包,到僻静处打开一看,里面没有钱财,却有手枪一支,子弹若干发,张某便将枪支、子弹放回包内,然后藏于家中。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B.盗窃枪支、弹药罪

C.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

D.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罪

参考答案:

B

2.

甲购得警服一套。

于是身穿警服,在公路上拦截过往的外地车辆收取罚款,共计2万余元。

甲的行为

A.构成招摇撞骗罪

B.构成敲诈勒索罪

C.构成诈骗罪

D.构成抢劫罪

参考答案:

C

3.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行(  )

A.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的行为

B.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C.准备犯罪工具

D.窥测作案现场

参考答案:

A

4.刘某在过16周岁生日的晚上,和另外三名15岁的同学到火车铁轨沿线玩耍,2l时许,刘某提出放一些石头在铁轨上,看火车来时是刹车还是冲过去。

刘某等四人搬出了五块较大的石头放在铁轨上,然后站在离石头40米左右的前方观看。

由于一直没有火车来,四人就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九时左右,一辆货车经过,造成货车出轨和严重经济损失。

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A.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

B.因为发生行为结果时,刘某已满16周岁,所以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C.因为刘某实施犯罪行为时,尚不满16周岁,所以不承担刑事责任

D.构成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参考答案:

B

5.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甲驾驶自己的出租车在马路上行驶,乙招手后甲停下车,乙说去某偏远处,甲问去那里干什么,乙说去杀人,甲仍然将乙运送至目的地,乙在此地杀了丙,甲构成乙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将自己配置的猎枪借给乙使用三天,但在次日,甲便向乙索要猎枪,乙问为什么提前索要猎枪,甲说需要用猎枪杀丙,于是乙将猎枪还给了甲,甲随后杀死丙,乙对于甲的杀人行为构成共犯。

C.甲邀约乙为自己的盗窃望风,乙同意,某日完,乙按约定为甲的盗窃望风,但甲进入丙家后立刻实施了抢劫行为,乙与甲构成故意抢劫罪的共犯。

D.甲乙二人共同以伤害的故意对丙施加暴行,结果甲的行为引起丙死亡,乙与甲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共犯。

参考答案:

D

6.

王某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考虑其有积极退赃并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

考验期满内,王某又犯交通肇事罪,但在考验期内未被发现,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又查获(未过追诉时效)。

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处理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交通肇事罪处罚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D.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

参考答案:

C

7.

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政府一职员,2001年5月14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日,施某在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的塑料餐叉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

关于本案是否可适用我国刑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本案的犯罪行为人是外国人,则受害人亦为外国人。

依照属人管辖原则不适用我国刑法

B.该案中涉案人员施某是外国政府职员,依照国际法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而因本案不适用我国刑法

C.依照地域管辖原则,如果施某实施伤害行为时,该飞机正在中国领空,则本案应适用我国刑法,若在他国上空则适用他国法律

D.施某杀人行为发生在中国的飞机内,是在中国刑法规定的领域效力范围内触犯中国刑法,应依照中国刑法论处

参考答案:

D

8.

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

A.构成故意伤害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

构成非法拘禁罪

D.

应当以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参考答案:

D

9.

甲在1998年5月5日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对这个犯罪行为,旧刑法规定的刑罚较轻,新刑法规定的刑罚较重,根据有关规定,甲的犯罪行为适用:

A.根据从旧原则,适用旧刑法。

B.根据从新原则,适用新刑法

C.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旧刑法。

D.不涉及刑法溯及力问题,直接适用新刑法。

参考答案:

D

10.

A与B在某一商场前拦住C准备抢钱,因人多一时难以下手。

刚好E经过此地,因为E与A、B认识,E就对A、B说:

“你们在这里下手,自己找死啊。

要下手也应该找个偏僻的地方。

”结果A、B听信了E的话,就将C劫持到一僻静处,抢走了C的钱物。

则E在此犯罪中

A.是主犯

B.是从犯

C.是教唆犯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D

11.

甲夜入乙家,盗走现金200元,正欲离去,被乙发现。

甲为逃走而将乙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

A.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和故意伤害罪

D.构成抢劫罪

参考答案:

D

12.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

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

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参考答案:

A

13.

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营业员甲将储户存款2万元用于赌博。

甲的行为

A.构成赌博罪

B.构成挪用资金罪

C.构成挪用公款罪

D.构成赌博罪和挪用公款罪

参考答案:

C

14.无业人员甲身穿借来的警服,深夜在公路旁边守侯。

妇女乙由此路过。

甲手持假手枪大吼一声:

“站住,把钱掏出来!

”乙说:

“没钱”。

甲即动手搜身,将乙口袋内的50元钱搜走。

甲的行为构成()

A.抢夺罪

B.抢劫罪

C.敲诈勒索罪

D.招摇撞骗罪

参考答案:

B

15.

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

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

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参考答案:

B

、多项选择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1.

()致人死亡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

A.非法拘禁

B.司法工作人员刑讯逼供

C.司法工作人员暴力取证

D.监管人员虐待被监管人

参考答案:

BCD

2.

下列情形,哪几种根据犯罪的规定,实现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甲行贿,但因情节较轻,被免予刑罚处罚

B.乙盗窃5000元手表一块,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C.丙诈骗1000元,经过十年,因超过诉讼时效,公安机关不再追究

D.丁是一外国大使馆人员,享有外交特权,因犯罪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

参考答案:

ABCD

3.我国刑法规定,法定的量刑情节有()

A.自首犯

B.累犯

C.犯罪动机

D.中止犯

参考答案:

ABD

4.我国刑法中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有()

A.侵占罪

B.诽谤罪

C.重婚罪

D.非法侵入住宅罪

参考答案:

AB

5.

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C.人民团体 

D.社会团体

参考答案:

ABC

、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

1.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犯罪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2.犯罪过失,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3.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4.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5.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刑法》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6.犯罪主体,是指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并且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7.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8.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9.不满16周岁的人,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人,其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10.甲将乙杀死。

此故意杀人罪的客体是乙的身体。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A

1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罪刑法定原则。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12.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13.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14.我国刑法规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15.王某16岁,盗窃邻居财务价值20万元。

王某应负刑事责任。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

B

、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共20分。

1.被告人华某,男,28岁,某煤矿井下放炮工。

某年7月6日,华某利用工作便利,将在井下放炮剩余的雷管25枚、炸药30管、导火索和起器等盗回家中。

第二天,华某相约同事孔某、金某一起去河里炸鱼。

由华某操作起爆器,孔、金两人连接导火索和炸药,三人商定要等孔、金两从回到华某身边时始得引爆。

孔、金两人装炮时,华某因天将晚,心里着急,没有按事先约定,主观预测两人已装好炮,便将起爆器引爆,致使孔某被当场炸死,金某被炸断手臂。

对华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参考答案:

华某构成盗窃爆炸物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首先,华某出于炸鱼的动机,盗窃矿内的雷管、炸药、导火索和起爆器,构成盗窃爆炸物罪;其次,在炸鱼过程中,华某因过失而造成一死一伤的结果,一个过失行为同时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属想象竟合犯,应从一重罪处罚。

再次,华某的行为对象是特定的,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是过失爆炸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