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99408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

《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文翻译--博客系统Word格式.docx

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

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

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

”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

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

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

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

许多Blogs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撰写这些Weblog或

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

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方兴东建立的;

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

道或者一个地址)。

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博客与黑客的区别

博客一词的创始人方兴东先生对于博客与黑客的区别有这样一段论述:

①博客与黑客一样,也是“知识工人”的一种类型(注:

这里所说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区成员那样的生产性而非破坏性黑客)。

黑客的力量与其说来自于他本人作为“知识个体户”的智力,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组织机制。

而这种组织机制——开放性、自组织、自我优化,恰恰是由知识的充分共享——源代码的开放——来保证的。

在这个意义上,黑客与其说是指人,不如说是指一种全新的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交流方式。

与黑客不一样的是,博客从一开始首先就是指一种网络交流方式——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种媒体形式——自媒体(we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

换言之,仅从字面上讲,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个人,首先是指“我们”,其次才是指“我”——通过多链接的、“序曲——导言”式的网络日志,使

“我”成为“我们”,并让更多的人汇入到“我们”中来的“我”。

知识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的血缘。

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里,借用邓恩的诗句来说,“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大地的一部分。

单个的博客不是一个自足的点,而是一个知识网络上的节点。

相对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显地表现出“节点”的性质来。

②与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识门槛低得多。

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类迅速成长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这个兴趣即可。

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权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链接而已。

另外,博客的读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链接。

因此,与传统媒体不一样,博客往往不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过已有或潜在

(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链接,把注意力引向一个个“他者”。

最重要的是,博客通过把读者引向读者自己,让读者逐渐成为作者。

从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变成提供者。

博客的发展历史

博客的发展史漫长而曲折,从因特网出现伊始博客即以某种形式存在。

实上,有一个早期的网页和博客的形式很类似——站长提姆•李博纳(TimBerners-Lee,因特网发明人)定期更新该网站及其他一系列的网站(当时的数目仅为10个)。

后来,博客演变成一种分享个人心得及其他一些个人认为是有用信息的方式。

从发展之初,博客就带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是很棒的在线写日志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绝佳的交流工具。

而后的1993到1996年间,NCSA和网景的“What’sNew”栏目,也有着博客网站的雏形。

博客真正的历史可以从

90年代中后期开始。

1998年JesseJamesGarrett发表在Camworld的网络旅行日记,是点燃博客社区之火的导火索,从此博客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1999年

8月,Para(就是现在B的前身)在网上免费发布了Blogger软件。

而此前,算得上博客的人大概还只有几打而已。

结果,这样一来,如同干柴碰上烈火,许多人利用这个软件作为武器,进入博客队伍。

博客队伍开始迅速繁衍开来。

到2000年,博客开始成千上万涌现,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

2001年9

月11日:

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

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正是这场恐怖的袭击,使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2004年是博客发展的关键一年,企业思想先驱,如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

(TomPeters)、创业家盖川崎(GuyKawaski)等人都开始体验到博客的威力,事实上,如今的经济类读者都必须为作品开设博客才算完整,《财富》、《商业2.0》等全球性商业杂志也纷纷感受到博客的效用,全世界的企业都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到2005年全球已有5000万以上的人加入写博客的行列。

到2007年,全

球博客数量突破一亿。

虽然与13亿以上的网民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这些博客的影响力,却早已超出了他作为个人、甚至作为自己所在行业的原有范围。

开始引起主流的媒体的强烈关注,并明显感受到博客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除了美国,英国、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博客也形成声势。

亚洲,包括中国也开始感受到博客的脉动。

2002年,博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并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博客得到规模性增长;

2006年,中国网民注册的博客空间更是超过3300万个。

截止到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

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平均近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伴随着注册数量的增多,博客以极快的速度融入到社会生活中,逐步大众化,成为基于互联网的基础服务。

并随之带来一系列新的应用,诸如博客广告、博客搜索、企业博客、移动博客、博客出版、独立域名博客等创新商业模式,在未来几年内,

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

博客的未来

因为博客是由个人整理发布的所以其单个的内容、风格是相对一至的。

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为其文章分类然后在博客与博客之间形成链接。

(分类采用节点式的,不一定是己有的分类,可以使用像编程里继承与多态那样,文章可以属于哪个大的节点,而成这个节点里有自己的独特分类。

在这里可以用些方法使博客文章分类尽量的准确。

如:

分类越准确越细至在搜所时越容易搜所到,而那些越模糊的分类就使其在更多的地方能搜所到,但其排名却更落后)这样利用博客之间的链接就形成大量的信息群,而且是准确的有序的,这就将网络上所有的博客文章进行准确的分类,将大量的零乱的博客集中到了一起。

当博客足够多时管理者就可以进行整理汇总到特定的页面上去。

这样基于博客的信息交流平台就产生了。

而这时候为了让博客更加的拥有能量还可以给博客模块化。

这些模块是额外的。

这时当一个有足够多的信息的小说发布平台产生时人们就可以去订制这个小说模块。

这时这个模块就可以集成小说的发布、订阅、收藏。

当然不一切并一定是免费的。

比如在小说模块中有一部分订阅是收费的,而这理的收费会有一部分给小说的发布者。

这样利益会驱使有更多的人写小说并利用这个模块发布。

而且模块的提拱商并不一定是博客管理者,只是按照某种协议(如:

http)做成的。

模块提拱商也可以在模块上集成文广告,也可以使用收费的模块。

甚至于QQ/msn这样的ICQ商也可以把即时通信软件集成到博客中。

这时博客里有了上网时的网络收藏夹模块,听音乐的音乐模块,电影模块,聊天模块,新闻模块,小说模块。

此时的博客已经无所不包了,而且博客的风格、样式、模块都是用户自己订制的,是自已最喜欢的。

博客周边——网摘

摘又名网页书签,英文原名是SocialBookmark,直译是“社会化书签”。

世界上第一个网摘站点del.icio.us的创始人Joshua发明了网摘。

通俗地说,网摘就是一个放在网络上的海量收藏夹。

它提供的是一种收藏、分类、排序、分享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方式。

使用它存储网址和相关信息列表,使用标签(Tag)对网址进行索引使网址资源有序分类和索引,使网址及相关信息的社会性分享成为

可能。

多数人对WIKI的兴趣部分源自维基百科(Wikipedia)的成功,维基百科是网上免费的百科全书,它依靠众多投稿人来增加和修改其条目。

自从2001

年创建以来,维基百科的英文版本不断扩充内容,现在已经包含48万个条目,而且已经有了许多其他语言版本。

维基百科也许是最有名的wiki,不过它不是第一个。

世界上第一个wiki是一个叫做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Pattern

Repository)的计算机编程网站,由沃德·

坎宁安(WardCunningham)于1995年创建。

wiki和blog有何不同?

wiki都有"

editthispage"

的链接,允许访问者对页面做出修改。

这个链接的存在是wiki区别于Weblog和blog的地方,后两者允许读者发表针对性的评论来提供反馈信息,但是除了编辑自己发表的内容,不能修改其他任何东西。

blog可以用来建立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们组成的社区。

而wiki在这个基础上更向前迈了一步,可以构建共识(consensus-building)。

想象一下:

一组人坐在一块白板面前,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添加想法,做出修改,甚至擦掉一点东西,你就可以对wiki有了个大致的印象。

wiki的优势在哪里?

以当今快节奏的商业工作为例,远距离的人员之间良好的的交流沟通和想法共享(idea-sharing)将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访问wiki的要求只是因特网连接和一个Web浏览器,比其他一些协作应用程序和组件容易部署和使用。

通过让人们在wiki上共享信息页还可以减轻收件箱的负荷,减少协同工作人员之间的电子邮件发送数量。

为什么企业重视wiki?

由于维基百科的成功,关于wiki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而这种媒体具有的集体性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毫无疑问,wiki可以用于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应用中。

对于一些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信息更新存在问题的公司来说,wiki使得雇员和客户能自己来做更新。

wiki也能帮助调整内部的开发项目,在这一领域中wiki已经开始有所作为了。

wi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