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太阳病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病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枝加附子汤
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舒,小便不利
阳气虚弱
阴亦不足
扶阳解表
桂枝汤加附子
附子:
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桂枝去芍药汤
胸满,脉促,汗出或汗不出
胸阳不振
宣通阳气
桂枝汤去芍药
桂枝合甘草:
温通阳气
生姜合桂枝:
辛温发表
大枣佐甘草:
补中州,益中气
(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脉微,胸满
胸阳损伤
温经复阳
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
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
畅通胸阳,温经复阳
(二)伤寒表实证:
方药
麻黄汤
无汗而喘,头痛,周身疼痛,脉浮紧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失宣
宣肺平喘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
宣肺降气
调和诸药,缓麻桂之心
葛根汤
头痛,项背拘急不舒
太阳经输不利
桂枝汤减轻桂、芍,加葛根麻黄
升津液,舒筋脉
桂枝汤减少贵芍加麻黄:
一则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再则发汗解表,治恶寒无汗之表实
葛根加半夏汤
头身疼痛,下利或呕吐
内犯阳明
升清止利,或降逆止呕
葛根汤加半夏
葛根汤:
外散风寒,发汗解表
半夏:
和胃降逆
大青龙汤
身痛(或重),无汗,
烦躁,脉浮紧)(浮缓)
阳郁内热
内清郁热
麻黄汤倍用麻黄,减杏仁剂量,加石膏、姜、枣
重用麻黄,佐桂枝、生姜:
辛温发汗,外散风寒,以开去邪之路
石膏:
解郁除烦
炙甘草、大枣:
和中以滋汗源
小青龙汤
气喘,呕恶,咳嗽,脉浮紧(或浮滑),兼见其他水饮内停的症状
水饮内停
温化水饮
麻黄汤、桂枝汤合方去杏仁、生姜,加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发汗、平喘、利水
通阳宣散
干姜、细辛:
散寒温肺,化痰涤饮
五味子:
敛肺止咳
降逆止呕,燥湿祛痰
调和诸药
(三)蓄血证
桃核承气汤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发热,以午后或夜间尤甚,舌红或有瘀斑,脉沉涩
血热互结于下焦
泻下淤热
桃仁:
活血化瘀
温通经脉,辛散血结
大黄:
清泻热邪,祛瘀生新
芒硝:
软坚散结
抵当汤
少腹硬满,脉沉涩或沉结,舌质紫或有瘀斑
淤热互结下焦
破血除瘀
泻热除实
泻热逐瘀,推陈致新
水蛭、虻虫:
破瘀积恶血
抵当丸
少腹满,或有发热,舌紫黯,脉沉涩或沉结
淤热内结,病势较缓
泻热逐瘀
峻药缓图
在抵当丸的基础上减少水蛭,虻虫的用量,加重桃仁:
逐瘀泻热和缓
(四)蓄水证
五苓散
小便不利,少腹硬满,渴欲饮水,甚则引入即吐,苔白滑
水蓄膀胱
气化不利
兼表证未除
通阳化气利水兼以解表
猪苓、茯苓、泽泻:
导水下行,通利小便
白术:
健脾利湿
通阳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茯苓甘草汤
心下胃脘部悸动不宁,推按之可闻及水声,口不渴,脉弦而苔白滑
胃阳不足
水停中焦
温胃阳
散水饮
茯苓:
淡渗利水
通阳化气
温散胃中水饮
和中补虚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变证治则及辩证要点、证候分类)
变证治则及辩证要点
证候分类
热证方药比较
栀子豉汤
心烦不得眠,心中懊弄,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胸中结痛
热瘀胸膈
清宣郁热
栀子:
清透郁热,解郁除烦
香豉:
解表宣热,和降胃气于中
(病人旧为溏者,,不可与服之)
栀子甘草豉汤
短气
中气不足
益气和中
栀子,香豉,甘草
栀子生姜豉汤
呕吐
热扰于胃
降逆止呕
栀子,香豉,生姜
栀子厚朴汤
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邪热留扰胸膈,宽中消满
清热除烦
宽中消满
厚朴:
行气除满
枳实:
破结消痞
栀子干姜汤
身热不去,微有心烦,或有腹满时痛,食少下利
胸膈有热
中焦有寒
清上热
温中寒
清热除烦,以彻在上之热
干姜:
温脾散寒,以祛在中之寒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而不恶寒,尚有口渴,苔黄,脉数
邪热郁肺
清热宣肺
辛温宣肺定喘
直清里热
甘草: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葛根黄芪黄连汤
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稠黏,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舌红,苔黄,脉数
热迫大肠兼表证不解
清热止利
兼以解表
轻清升发,升津止利,透邪
黄芩、黄连:
清热,厚肠胃,坚阴止利
虚证中的心阳虚方药比较
桂枝甘草汤
心悸,心慌,喜按
心阳不足
心失所养
温通心阳
入心助阳
甘缓补中益气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悸,烦躁,舌淡,苔白
心阳虚弱
心神不敛
温补心阳
潜镇安神
桂枝甘草汤:
龙骨、牡蛎:
镇敛心神以治烦躁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牡蛎救逆汤
惊狂,卧起不安,心慌,心悸
心阳亏虚
复被痰扰
温通心阳,潜镇安神,兼以涤痰
桂枝去芍药:
芍药为阴柔之品,不利于阳气的恢复和痰浊的消散
桂枝、甘草:
生姜、大枣:
补益中焦,调和营卫
蜀漆:
涤痰散邪
重镇潜敛以安浮越之心神
桂枝加桂汤
阵发性气从少腹气上冲心胸,心悸
下焦阴寒
乘虚上逆
平冲降逆
桂枝(重用):
通心阳,平冲逆
甘草、生姜、大枣:
温通心阳,强壮君火,镇下焦水寒之气而降冲逆
破阴结,利小便,去水气
虚证中的阳虚兼水气方药比较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
上焦心阳不足
下焦寒饮欲动
化气利水
茯苓(重用):
利小便,伐肾邪而宁心
茯苓配桂枝:
通阳化气利水
桂枝甘草:
大枣甘草:
培土健脾,利水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
脾虚水停
水气冲逆
温阳健脾
利水降冲
健脾养心,利水渗湿
温阳化水,降逆平冲
白术甘草:
补脾益中,培土强源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翕翕发热,恶寒,头项强痛
内影响气机升降,外阻遏太阳经气
健脾益阴
利水通阳
去桂枝:
恐辛散引水饮外散于太阳经脉
利小便
茯苓白术:
健脾利水
生姜大枣甘草:
和中健脾,助利水
虚证中的脾虚证方药比较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腹胀满,午后尤甚,食入则剧,食滞则减,喜温不喜按,舌淡苔白腻
脾虚湿运,气机阻滞
温运健脾消胀除满
消胀除满
半夏生姜:
辛散和胃,降逆化浊
三者合用:
辛开苦降,宣通气机
人参甘草:
补益脾胃,助运化
小建中汤
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喜温喜按,或伴轻微恶寒发热
中焦虚寒
气血亏虚
复被邪扰
建中补虚
调养气血
饴糖(重用):
甘温补中
甘草大枣:
补益脾胃,培育生化之源
养阴和营
桂枝人参汤
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
脾阳不足
兼有表邪
温中解表
理中汤加桂枝
理中汤:
温中焦之虚,散寒止利
解肌理中散寒
虚证中的肾阳虚证方药比较
干姜附子汤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脉沉微,身无大热
阳气暴虚
阴寒内盛
急救回阳
四逆汤去甘草
干姜附子:
茯苓四逆汤
烦躁,肢厥,恶寒,脉微细
少阴阳虚
阴液不足
回阳益阴
四逆汤加人参茯苓
回阳救逆
人参:
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益阴,助阳
健脾益气,宁心安神
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真武汤
心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或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
肾阳虚弱
水邪泛溢
温阳利水
炮附子:
温补肾阳,使水有所住
健脾燥湿,使水有所制
宣发肺气,是水有所散
淡渗,佐白术健脾
活血脉,利小便
虚证中的阴阳两虚证方药比较
甘草干姜汤
烦躁,肢厥,吐逆
阳气不足
温中浮阳
补中气
温中阳
芍药甘草汤
脚挛急或经脉挛急
阴液不足,经脉失养
酸甘化阴
柔筋缓急
养阴敛营,柔筋止痛
甘缓补中
芍药甘草附子汤
恶寒,脚挛急,脉微细
阴阳两伤
肌肤失温
复阳益阴
芍药甘草汤加附子
芍药甘草汤:
酸甘敛阴,缓急止痛
补火助阳,通经实卫
炙甘草汤
心动悸,脉结代
心阴阳两虚
通阳复脉
滋阴养血
炙甘草(重用):
补中益气
人参大枣:
补中气,滋化源
生地,麦冬,阿胶,麻仁:
养心阴,补心血,冲血脉
宣阳化阴,温通心阳
酒精:
振奋阳气,温通血脉
结胸证方药比较
方证
大陷胸汤
心下硬痛拒按,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手,可伴见心烦,口渴,潮热,头汗出,不大便,脉沉紧
水热互结于心下胸胁
泻热逐水
峻下破结
甘遂:
泻水逐饮
泻热导下,荡涤实邪
软坚破结
大陷胸丸
胸膈心下硬满疼痛,颈项强,头汗出,发热,短气,脉沉紧
水热互结,病位偏上
破结缓下
大陷胸汤加杏仁、葶苈子、白蜜
大黄芒硝:
泻热破结
攻逐水饮
葶苈子杏仁:
泻肺行水
白蜜:
缓下
小陷胸汤
心下硬满,按之疼痛,苔黄腻,脉浮滑
痰热互结,正在心下
清热涤痰开结
黄连:
清泄心下之热结
化痰逐饮,消痞散结
栝楼实:
润便导下
白散方
胸胁心下硬满疼痛,无热证,脉沉实
寒水痰实,涤痰破结
温下寒实,涤痰破结
巴豆:
攻痰逐水,泻下寒积
桔梗:
祛痰开结
贝母:
化痰开解
痞证方药比较
大黄黄连泻心汤
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舌红苔黄,关脉浮
无形邪热
痞塞心下
泻热消痞
泻热和胃
泻心胃之火,苦则泻心消痞,寒则清泄邪热
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恶寒汗出
无形邪热,痞塞心下,兼卫阳不足
扶阳固表
大黄黄芩黄连:
泄热消痞,清泻上部之邪热
温经复阳固表
半夏泻心汤
心下痞满,呕恶,肠鸣下利,舌红苔滑
寒热错杂
中焦痞塞
和中降逆
消痞散结
化痰和胃,降逆消痞
温中散寒,消痞结
黄连黄芩:
清热和胃,泄其满,人参大枣甘草:
调补脾胃
生姜泻心汤
心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