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98606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闲话毅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勇营的最大来源是各地团练,而安徽作为金陵屏蔽,是争斗最为激烈的战场,各地常结圩堡以自保,故此皖省团练势力甚大。

团练的目的在于自保家乡,而对待别人的地盘,也常有掳掠,与匪无异;

在对待清廷的态度上,团练也不都是忠诚的,常有反覆。

团练里面也有门道,有官家出面办的“官团”和地方乡绅自办的“乡团”,如李合肥的淮军几个大营头,树、铭、鼎等军均为乡团出身,庆军为官团出身,原本互相间都是斗得象乌眼鸡一样,后来也都站在同一旗帜之下了。

到同治初年,淮河南北的团练隐隐组合成两大集团,命运大相径庭。

淮南江北地区就是李合肥筹组的淮军,援沪以后蓬勃发展,最后竟成为全国最强大的武力。

而在淮河地区,则形成了割据一方的苗沛霖团练集团,反复无常,忽而联络太平军,受封奏王,俘虏安徽巡抚;

忽而执陈玉成以献胜保,得清之督办安徽全省团练事务之名。

苗氏企图借双方以自重,独霸淮域,最终为双方所不容,以被僧格林沁消灭而告终。

勇营的另一个大来源是投降的长毛和捻匪部队,如李合肥就好此道,当初从湘军借调来的程学启开字营,就是原长毛降将,后竟成为李合肥麾下的第一勇将。

抵沪之后人们可能只知道苏州杀降的故事,实际上李少荃收降的更多,像淮军中的建字、玉字、有字、忠字、荣字、群字、义字、昌字等诸营都是由长毛降众组成。

毅军就是在皖北的亳州出现,最初由捻军降众改编而成。

亳州正是老捻总盟主张乐行活动的中心地区,这里的清军主要是袁甲三、僧格林沁等部。

因此毅军与湘、淮等军素无渊源,以后竟能得大发展,乃至自成一系,倒是当初所没有想到的。

2、毅军的渊源与前期发展

谈起毅军,自然要从其创始人宋庆说起。

宋庆字祝三,嘉庆廿五年(1820年)生,蓬莱县泊子宋家村人。

山东蓬莱这个地方,除了以“蓬莱仙境”闻名外,也是个出勇将的地方,远的如明朝的戚继光,近的如大帅吴子玉,都是出自蓬莱。

宋庆早年落魄,弃学而耕,时而为贾,终不得志。

24岁时投靠同乡、亳州知州宫国勋,据说是做宫的卫士。

在宋庆投宫几年后,捻军孙之友部接受宫国勋的招抚,宫派宋庆统带之,号为号奇胜营,并荐授宋庆为千总,此为宋庆发家的开始。

宋庆以这支部队为基础,参加豫南、皖北诸次剿发、捻战斗,到同治元年(1861年)就因功升至总兵,得赐“毅勇巴图鲁”勇号。

适逢新任安徽巡抚裁撤临淮军,将三个营拨归宋庆统带,因其勇号,以后宋庆的部队就被称为毅军。

毅军成立后仍立功频频,如同治三年协助僧格林沁击灭苗沛霖;

四年至七年间纵横于豫、皖、直、鄂、鲁五省,专剿捻军。

其间宋庆实授了南阳镇总兵,毅军自此也成为由河南协饷的军队。

平捻之后,勇营大量裁撤,毅军因战功得以保留,并发展至十营左右,成为河南的两大留防勇营之一。

平捻的次年毅军再奉调随左宗堂平西北,这一去就是六年,到光绪元年(1875年)才调回内地,驻兵潼关。

其间宋庆先后升补了湖南提督、四川提督,但都未到任,还是统领着他的毅军四处拼杀。

毅军由于其历史的发展,其中下级军官最早以亳州人居多,至于一般土兵最早大都是山东曹州府、济宁州一带的人,在毅军中曾流传着“毫州老乡回公馆吃饭,济宁州老乡到大厨房吃饭”的笑话,就是个明显的反映。

到光绪六年(1880年),中俄关系紧张。

清政府开始经营旅顺军港,毅军奉调填防旅顺,直接受北洋大臣节制。

毅军在旅顺一驻就是十多年,军容很盛。

醇亲王来旅顺巡阅,曾叹为诸军冠,宋庆因之加太子少保、尚书衔,至甲午战前毅军有九营一哨兵力。

毅军虽非李鸿章嫡系淮军,但受命专守北洋要港旅顺,足见其名声、战力不容小觑。

而同时为李合肥所倚重、时常大肆吹嘘的淮军嫡系主力,如盛字军,虽然人数多、装备好,但早没了锐气,在甲午战中畏敌如虎,专以扰民为能,与毅军相较,优劣立判矣。

在宋庆之后的毅军总统,马玉昆和姜桂题,也于此时得以独当一面,日后均成为大老级的人物,与宋庆合称为毅军三杰。

马玉昆,字景山,安徽蒙城人,少时以武童从宋庆攻捻,积功至都司,赐号振勇巴图鲁。

当年东捻军任柱等围困宋庆于邓州,宋庆粮罄,马玉昆率壮士三百,潜出立营通馈运,最终解围。

从此马玉昆以其勇,多得宋庆提拔,在征西时曾一路打到天山南北。

李鸿章在上疏荐将才时,就认为马玉昆是可以继承宋庆的人选。

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马玉昆升补了太原镇总兵,但仍以毅军分统的身份在旅顺协助宋庆。

姜桂题,1844年生,字翰卿,安徽毫县人。

姜桂题原投在僧格林沁部下,功至管带。

同治四年僧格林沁在高楼寨阵亡后,姜被宋庆招入毅军,以后随宋庆剿捻、征西,积功升至总兵,加清宇巴图鲁勇号。

毅军回防内地后姜桂题因回家奔丧,后又协助河南巡抚李鹤年练兵于南阳,曾一度脱离毅军。

光绪九年以后姜桂题再回到旅顺的毅军,和马玉昆一起,成为宋庆的左膀右臂。

二、毅军与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可以说是毅军最辉煌的时期,其后三十年毅军的“模样”,则在此一棋局中得以奠定。

试想如果没有此次战争(或者在战争中表现不佳),毅军的结局或许会和其他大多数的练军、防勇一样,逐步被撤并、裁汰吧。

1、平壤之役

话说1894年7月,中日两军在朝鲜开战。

毅军以分统马玉昆率五营一队(约2100人),与淮军盛字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超为驻平壤各军总统。

9月15日,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

马玉昆率毅军分守平壤东门及大同江左岸防线,当面为凶悍的大岛义昌的混成第9旅团,有步骑五千人,炮二十门。

是日凌晨三时,第9旅团分左、中、右三路进犯大同江左岸毅军阵地,遭到毅军猛烈还击,日军第11联队中队长林久实大尉、第21联队附细井有顺中部、第11联队附今井键中尉等当场被击毙。

日军中、右两队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岛助义中佐拼命督战,攻陷了左右两翼的堡垒。

但随即遭到毅军的步炮协同夹击,据《日清陆战史》记载,日军“死伤甚多,如第十一联队第一中队(一户少佐部队)将校悉数战死或负伤,第二—十一联队(武田中佐部队)第一大队第二、第四中队,其士官办皆战死”。

毅军甚至从桥头堡中冲杀而出,向日军发起反冲锋,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

在双方步兵进行鏖战的同时,两军炮兵也展开激烈的炮战。

对射不久,日本“炮兵中队山本大尉以下二十四名被杀伤”。

午前十时,日军中路第十中队企图攻占中碑街西方江岸堡垒,受到毅军步炮十字火力的射击。

同时,毅军发起逆袭,将日军击退。

日车发动第二次冲锋,以中队长负伤,小队长以下非伤即死,被迫后退而告终。

至午后一时,日军已无力再战,大岛义昌只得下令退却。

日军中央各队来不及搬运尸体,只好将死者“遗发及认识牌收藏,将遗骸掩埋”,狼狈退离战场。

这一仗,日军遭受了重大伤亡,据《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公布的数字,“将校以下死者约一百四十名,伤者约二百九十名”。

中队长级大尉军官被击毙四名,少尉军官被击毙二名。

第9混成旅团长大岛义昌少将、第21联队长西岛助义中佐、炮兵第5联队第3大队长永田龟少佐均被击伤。

毅军虽然战胜,但不幸的是,平壤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门被日军元山支队与朔宁支队联手攻陷,奉字军统领左宝贵力战阵亡。

当夜9时,叶志超率军由平壤仓皇溃退,狂奔500里,逃入中国境内。

一路被日军埋伏邀截,人马自相践踏,死者2000余人,被俘500余人,伤者无算。

各部之中唯有毅军撤退有序,受损最轻。

2、九连城之役

继平壤、黄海两战失利后,东北边境告急。

9月20日,朝廷任命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令率军赴九连城设防。

10月,宋庆率领在旅顺剩余的毅军约五营2000人,抵达东边道九连城,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会商协守鸭绿江防务。

时清军集结于鸭绿江下游九连城一带兵力,计毅军、铭军、盛军、奉军、芦榆防军、黑龙江镇边军等新旧达70余营,2万多人。

除依克唐阿所部镇边军外,其余各军均归宋庆节制。

在防守部署上,毅军的亲兵营四百人和分统宋得胜的四个营随宋庆驻于九连城北面的苇子沟,马玉昆的五个营部署于其南面的榆树沟。

10月24日晚,日第一军乘夜渡鸭绿江,中路在虎山遭到聂士成的阻击。

聂军得到马玉昆、宋得胜毅军的增援,激战终日,将当面的日桂太郎第3师团本队打得前进不得。

但其他战线的部队实在相差太远,如东线倭恒额的齐字练军一闻炮声,就纷纷逃走。

淮军主力刘盛休的铭军“仅凭垒施炮”,在虎山战斗紧急时,宋庆几番令其接应,但仍观望不前;

另一支主力淮军盛军也是同样表现,“并末一矢加遗”。

结果虎山失守,铭军先自“惊溃”,“盛军十数人乘势哗溃,纵火焚烧军械”,全军大乱,“铭军溃而南,盛军败而北”。

而毅军兵力单薄,且营哨官伤者十六,无力继续抵抗,也连夜北退。

次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垂手占领了九连城。

在鸭绿江之战中,毅军在虎山阵亡333人。

三天后,凤凰城也被放弃,不久东边道几乎全部失陷。

鸭绿江之役失利,从毅军和宋庆的角度看,七旬老将宋庆虽是勇将,但并非帅才,长于力战而短于料敌,从无统带如此众多军队的经验,固是原因(说到这个,牵涉到勇营指挥体制问题,远了),但各军诸将不服调遣,更为主要,宋庆能够调得动的只有他的十营毅军。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李中堂经营以久的淮军,竟不堪用至如此。

作为淮军两个最大营头的盛军和铭军,起了很坏的作用。

据载盛军“见贼即溃,遇物即掳,毫无顾忌,杀之不止,责其统将亦徒涕泣伏罪。

是该军虽有如无,尚须防其搔扰”。

铭军虽“素称劲旅,惟承平二十年,已非旧日士卒,近悉为刘氏族邻少年子弟,饷糈过厚,踵事增华,既骄且惰,不听约束”。

整个淮军几乎只有聂士成的芦榆防军能战,但也只有区区几营,与事无补。

所以李合肥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始终底气不足,与淮军表现不无关系,以至后来朝议招湘军旧将出战,更是令李颜面无光。

3、旅顺海城诸役

日军在以第1军沿正面进攻的同时,10月底又以第2军在辽东花园口登陆,很快占领金州和大连湾,包围了旅顺。

旅顺本是毅军和铭军驻防的地区,战事起后大多前调,此时驻防的部队有八成是新募的,包括毅军旧将姜桂题新招募的桂字四营,还有怀字、和字、庆字、成字、拱卫等营,只有徐邦道的拱卫军有战斗力,取得过小胜。

以这样的部队防守旅顺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清军也太不济,在人数、炮火、工事都占优势的情况下,11月21天只打了一天,就把旅顺口给丢了。

这时宋宫保率领的援军刚到金州,看到的只能是“溃卒北奔”的悲惨景象了。

战后姜桂题被诏令“革职留营,以观后效”。

寻接统刘盛体铭军十营,继续跟随宋庆作战。

两年后被袁世凯请出来担任新建陆军的右翼翼长,后来又去编练江防军,当他再次回到毅军时,则是12年后以总统武卫左军身份了。

12月13日,日军第3师团孤军深入,乘隙攻占海城,引出了后来的清军五攻海城之役。

12月29日,宋庆率毅、铭、嵩武等军20余营反攻海城,在感王寨激战两日。

毅军作战仍十分顽强,据《日清战争实记提要》载,毅军“不愧为闻名的白发将军宋庆的手下,不轻露屈挠之色”。

是役以宋庆调度不利,清军失利而告终,仅毅军阵亡78人,但日军付出了408人的巨大伤亡代价。

在1895年初的两个月内,毅军在盖平一带进行了重整,通过编并他部与新募的方式,扩大到39营之多。

其中老毅军有14营,分别由右路分统马玉昆和左路分统宋得胜率领,还有新毅军25营,由李永芳、李家昌、龙殿扬、程允和、刘凤清五总兵分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