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文档格式.docx
《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集锦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祛: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
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
强调;
特定称谓;
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阅读理解的应试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
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速读,审题:
先速读文章一次,了解文章大概后再看问题,然后细读文章找答案。
审题要认真,避免答多。
例如题目问「为什么」就要找原因,题目问「怎样」就只要答经过。
2.不直接抄录原文:
此举只会影响答题速度及阅卷人对你的印象。
应引述关键字词,以自己的文句加以解释,表现你的分析能力。
有些问题的答案不能在文章中找到,如修辞技巧或文章表达的信息等,应冷静分析文章内容和作者意见,间接找出答案.
初中阅读理解主要题型
综观卷中阅读理解的题型,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一加以解析。
当然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把阅读文章认真仔细的看一遍。
l、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僧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1)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
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3)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4)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
提高表达效果。
(5)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6)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
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
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日,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现代文阅读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口袋里的父爱
李
静
①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
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②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
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
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
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③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
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
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
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
她的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④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
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她。
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
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
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⑤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
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
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⑥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
起初,父亲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
后来发病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
⑦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
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
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
③付了车费,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
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
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钱,匆忙中错放进了她的口袋。
想到这儿,她倒吸了一口凉气。
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
⑨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
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
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地说:
“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
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却从未停止。
选白《读者》(2017年第1期)
(1)选文围绕“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写了哪几件事情?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
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⑧段和第⑤段中“竟然”一词的含义有何异同?
(4)如何理解文题“口袋里的父爱”?
(5)就像文章中的父亲一样,很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都不尽相同,甚至藏得很深。
请结合生活实际,试举一例谈淡你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的?
【答案】
(1)①父亲忘记她刚刚过去看过他;
②父亲想来看她却迷路了;
③父亲给她塞几百块钱;
④父亲给她买最爱吃的点心时迷路了;
⑤父亲往她的外套口袋里塞100元钱。
或“①刚离开父亲就打电话过来②屡次出门都迷路了③依然偷偷给我钱④有时候还不认识我”
(2)插叙。
补充父亲以前给她塞钱,交代了父亲在回家时给她几百元钱的理由,凸显出父亲的记忆力差,表现了父爱,为下文做铺垫,是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3)不同。
第③段是在路口看到父亲而感到惊讶不解;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