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6902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九年级化学一线教师竞赛教案《溶液的酸碱性》Word文件下载.docx

建立酸碱性及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1)掌握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遇酸碱性不同的溶液时的颜色变化。

(2)学会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鉴别酸碱性不同的溶液。

2.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概念,知道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遇酸碱性不同的溶液时的颜色变化。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思维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比较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与知识体系的构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所设置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优良品质。

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1.知识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积淀了如下的事实性知识:

①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第2章);

②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第3章);

③盐酸和硫酸这两种常见的酸;

④氢氧化钙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第5章)。

同学们还掌握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3章)、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等理论性知识(第6章)。

2.技能与方法

同学们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他们已熟悉实验探究的途径与方法,能主动与他人合作,能较为地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在有明确目标任务的驱动下,能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实验、分析和讨论,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他们已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他们更习惯“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合作→得出结论→自主展示→归纳总结→自主拓展→自主评价”的教学模式。

4.心理特征

初中学生喜欢“民主和揩,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的教学氛围,喜欢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变复杂为简单,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产生探索的冲动。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有关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镇江饮食文化中“镇江三怪”的图片。

让学生品尝镇江香醋、句容草莓和酸果汁。

【设问】食醋、草莓和酸果汁等物质为什么有酸味?

【讲解】生活中用尝的方法可确定物质是否有酸性,而化学上禁止尝化学试剂的味道。

【引导】如何利用化学方法检验物质是否有酸性?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溶液的酸碱性》

【观看】PPT课件展示的图片。

【品尝】镇江香醋、句容草莓和酸果汁。

【思考】物质有酸味的原因。

【聆听】

【关注】本节课的大致内容。

1.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爱家乡的热情。

(2)让学生从身心上更加靠近化学。

2.资源及环境:

(1)镇江本土的饮食文化。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提问】二氧化碳通入含有紫色的石蕊的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设问】食醋、酸果汁等酸性物质能否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演示实验】将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滴入食醋、酸果汁中。

【回顾并解答】略

【猜想】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食醋、酸果汁溶液的颜色变化。

【观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顺同于学生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特点的问题情景或问题。

(2)利用引导,启发学生猜想、思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校化学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

引入概念

分组实验

【过渡】如何检验由二氧化碳气体?

【讲解】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均属碱性物质。

【设问】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碱性物质是否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布置任务】通过PPT课件呈现实验内容及要求。

【聆听】碱性物质的概念。

【猜想】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碱性物质是否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实验】将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滴入7种不同的溶液中(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各有代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密切知识的“上”、“下”位关系。

(2)寓新知识的教与学于旧知识的回顾之中。

(3)利用引导,启发学生猜想、思考。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在《第2章》学习中已获取的有关知识。

(2)学校化学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

交流

总结

【引导】组织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总结紫色石蕊试液遇酸碱性不同的溶液的有关变化规律。

【交流】汇报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总结】紫色石蕊试液遇酸碱性不同的溶液的有关变化规律。

发展学生的演绎归纳能力。

(1)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的相关信息。

(2)学生已有的初步的演绎归纳能力。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由氨水联系到证明“微粒不断运动”的实验及实验中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从而引出另一种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

【设问】酚酞遇到其它物质是否会发生颜色变化?

【猜想】酚酞遇到其它物质是否会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9种不同的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顺同于学生知识结构和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问题情景或问题。

(1)在《第3章》学习中已获取的有关知识。

【引导】组织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总结无色酚酞试液遇酸碱性不同的溶液的有关变化规律。

【设问】上述实验中使用的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具有怎样的作用?

它们属于怎样的物质?

【总结】无色酚酞试液遇酸碱性不同的溶液的有关变化规律。

【归纳】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1)发展学生的演绎归纳能力。

(2)启发学生利用类推的方法对石蕊、酚酞等物质进行定义,让学生加深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的了解和印象。

自主

实验

【提问】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是稀硫酸、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某一种,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

【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实验方案

【实验】动手实验

【汇报】实验过程、现象与实验结论。

1.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概括水平与能力。

2.资源及环境

(1)学生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已获取的相关知识。

(2)学生已有的初步的实验能力。

引发探究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介绍波义耳发现指示剂的经历。

【提问】波义耳发现指示剂的经历中包含了科学探究中的哪些环节?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呈现相关的人文素材(贾祖章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杜牧的《山行》),介绍指示剂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作用。

【感悟】波义耳发现指示剂的经历。

【讨论】科学探究几个重要环节。

【实验】学生自制指示剂并用来检验盐酸、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

【感悟】大自然的美与化学的关系。

【思考】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

(1)拓展学生的视野。

(2)让学生通过领略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要义和本质。

(3)动手制作指示剂,用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从中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

(4)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性和化学教学积极的价值取向,陶冶学生的情操。

(1)科学家在科学探究中的趣闻轶事。

(2)学生的人文沉积。

(3)学生已有的初步的实验能力。

课堂

检测

【布置任务】5分钟测试题

【评价】根据练习结果给学生打分

【答疑】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

【提问】提出自己的疑惑。

(1)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2)答疑解惑,为“二次回授”搭建平台。

(1)预设的笔试测验试题及测试结果。

(2)学生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盲点”等。

回顾

【提问】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本节知识要点及学习心得

对所学知识及时加以总结,提供构建知识结构的时空

(2)学生已有的归纳能力及表述能力。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1.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

(1)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学生已有的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化学学科知识或能力出发,选取顺同于学生知识结构和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的问题情景或问题。

(2)从学生已有的并能理解的相关人文素材中筛选,赋予化学知识以人文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在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中搜索,让学生体会化学厚重的历史。

(4)考虑到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及环境,使现有资源的效用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2.资源制作或搜集方法:

(1)重新审视以往的化学素材与教学内容,正确捕捉“上位”资源。

(2)在儒幼皆知的乡土文化中截取。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盘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4)纸质资料的查阅及网络搜索。

(5)利用多媒体呈现视频、音频及文字材料。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本课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

在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活动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各占25分。

(1)学生活动评价(分值25%)

“溶液的酸碱性”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班级、姓名、学号

评价项目

质性评价

量化评价(等级分)

具体评价内容

填写具体事实

满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1

实验操作

(1)

能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有效

4

2

分析并得出结论

(1)

分析推断紫色石蕊试液遇酸碱性不同的溶液时的颜色变化情况。

3

实验操作

(2)

分析并得出结论

(2)

分析推断酚酞试液遇酸碱性不同的溶液时的颜色变化情况。

5

实验操作(3)

6

表达和交流

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等级

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