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扩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05729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扩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植物扩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植物扩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植物扩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植物扩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扩展.docx

《植物扩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扩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扩展.docx

植物扩展

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概述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毓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按中国亚热带自然历史条件,结合庐山地区地貌类型,其自然植被应该是森林,主要是阔叶林。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植被几乎破坏殆尽,从各种群落类型分析比较,次生的灌丛,草丛面积大于森林面积,从分布地点来看,植被保存较好,具有代表性的是在庐山山麓秀峰,白鹿洞等处,山体中有黄龙寺,大月山等。

总体上庐山的南部比北部自然植被保存较好。

庐山植物区系:

据统计,庐山维管束植物计有210科,735属,1720种。

其中种子植物175科,661属,1517种;蕨类植物35科,73属,149种。

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复杂性,许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

为保存古老类型,如鹅掌楸、擦木、大血藤、紫树等和引进新的植物种类,提供了有利条件。

早在本世纪之初,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啸教授,便对庐山的植物社会进行过调查;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也相继作过研究。

他们三人于1934年在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

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总数达到3000余种。

庐山植物区系中,中国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

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喜树、香果树、长年兰等。

其它残遗种,裸子植物中有银杏、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连香树、枫香、玉兰、糙叶树等。

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等征。

(一)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要求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调查和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3、认识庐山的常见植物及其分布,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

4、调查庐山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对植被分布和形成的影响;

5、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6、了解在同一气候区内,不同海拔、坡向和坡度等地形对植物群落组成与群落类型的影响;

7、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庐山植物地理调查使用的仪器工具

植物群落调查表、记录本、笔、卷尺、皮尺、照相机、GPS、湿度计、海拔计;

(三)方法与步骤

1.样地的选择

样地是指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

样地的选择标准是:

各类成分的分布要均匀一致;群落结构要完整,层次要分明;生境条件要一致(尤其是地形和土壤),最能反映该群落生境特点的地段;样地要设在群落中心的典型部分,避免选在两个类型的过渡地带;样地要有显著的实物标记,以便明确观察范围。

2.群落类型与样方大小的确定

选择同一海拔的南北两个山体坡面的次生阔叶林群落、南北两个坡面的灌丛群落和南北两个坡面的草地群落。

按照样地选择原则设置样方。

相同群落类型的南北两个坡面,要设置同样大小和同样数目的样方。

次生阔叶林群落,样方选取10m×10m,分乔、灌、草三个层次进行数据统计;灌丛群落,样方选10m×10m,分灌、草两个层次进行数据统计;草本群落,样方选10m×10m,统计样方内的所有植物种类及其各数量特征;次生阔叶林与灌丛群落,样方重复3次;草本群落,则样方重复5次。

3.群落内各数量指标的调查

1阔叶林群落各数量指标的调查

乔木层数据的调查:

在10m×10m的样方内识别乔木层总共有多少个树种,目测出样方的总郁闭度,然后统计每个树种的株数,测量胸径、树高以及目测每个树种的高度、枝下高、胸径、树冠直径、株数,并将数据记录到表中。

灌草层数据的调查:

首先在同样10m×10m的样方内识别灌木层中的物种数,目测每个灌木种类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然后进行草本层每个植物物种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的调查,并将数据填入表中。

②灌木群落中各数量指标的调查

首先在10m×10m的样方内识别灌木层中的物种数,目测每个灌木种类的盖度、平均高度及多度,然后进行草本层每个植物物种的盖度、平均高度及多度调查,并将数据填入表中。

③草本群落各数量的调查

在1m×1m的样方内识别并记录草本层中的所有植物种数,目测每个植物种类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

并将数据填入到表中。

4.地理数据的测定

运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每个样方的经度与纬度。

由于GPS给出的海拔高度误差较大,应用海拔表校正海拔高度。

用坡度仪测出样地山体的坡度,并测出坡向。

判断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以及群落内人类活动等情况。

并将这些数据与情况填入表1中。

注意这些地理数据与群落内的其他情况记录得越详细,就越有利于对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低的环境理解。

(四)庐山植物地理实习路线调查

A、2011年9月4日

下午:

月照松林(植物种类识别,群落演替,生态特征,“月照松林”景观分析)。

B、2011年9月6日

上午:

去五峰的路上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C、2011年9月7日

中午:

庐山植物园(了解植物园的历史,并在植物园里面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特点)。

D、2011年9月8日

上午:

东谷沿线植物识别、回龙路植物群落调查。

(五)植物群落定义

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类的组合例如一片森林、一个生有水草或藻类的水塘等。

每一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一般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群落的层次结构较复杂,种类也丰富,如热带雨林;而在严酷、恶劣的生境条件下,只有少数植物能适应,群落结构也简单。

群落的重要特征,如外貌、结构、生产量主要取决于各个植物种的个体,也决定于每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发育能力。

不同的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差别很大,相似的地理环境可以形成外貌、结构相似的植物群落,但其种类组成因形成历史不同而可能很不相同。

(六)植物群落的动态

植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主要包括群落的形成、发育和变化、演替及演化。

(1)群落的形成

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开始。

裸地(或称芜原,barren)是指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它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和场所之一。

裸地有原生(primary)裸地和次生(secondary)裸地之分,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生长过的地面,或原来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次生裸地指原有植物生长地的地面,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条件仍基本保留,甚至还残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

在这两种情况下,植被形成的过程是不同的。

裸地的成因主要有地形变迁、气候现象、生物作用、人类影响等。

植物群落的形成是以植物繁殖体的传播和定居为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开敞的、郁闭未稳定的和郁闭稳定的群落。

(2)群落的发育和变化

一个植物群落形成后,会有一个发育过程,一般可把这个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群落发育的初期、盛期和末期。

直到被另一群落替代(演替)。

其间群落会有一些变化,主要有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和种群的更新等。

(3)群落的演替

演替(succession)是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它是植物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植物群落演替因分类依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各种类型,按裸地性质分类,演替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原生演替指在原生裸地上开始进行的演替,它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旱生和水生演替两个系列。

旱生演替系列是从岩石表面开始的,它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演替使旱生生境变为中生生境。

水生演替系列是从淡水湖沼中开始的,它通常有以下几个演替阶段:

自我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演替从水生生境趋向最终的中生生境。

次生演替指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比较典型的是森林的采伐演替和草原的放牧演替。

森林如云杉林被皆伐后,要经过以下几个演替阶段:

采伐迹地阶段、小叶树种(桦、杨)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恢复阶段。

草原的放牧演替则一般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

放牧不足阶段(草甸化阶段)、轻微放牧阶段(针茅属阶段)、针茅消灭阶段(羊茅属阶段)、早熟禾废墟阶段、放牧场阶段。

不管原生还是次生演替,其进展演替的最终是形成成熟群落(maturecommunity),或顶极群落(climaxcommunity)。

演替顶极是由美国学者Clements提出的,这一学说对植物群落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Clements把一个群落比拟为一个有机体,并认为,一个气候区只有一个潜在的演替顶极,是这种气候下所能生长的最中型的群落,该地区所有的群落最后向着唯一的一个顶极群落(气候顶极,Climaticclimax)演替,他的这一学说称为气候顶极或单元顶极假说(MonoclimaxHypothesis)。

但英国学者Tansley认为,在每一气候带内,不仅有一个气候演替顶极类型,而有几个甚至很多个顶极类型,这些类型决定于土壤、小气候和其它局部条件,因此有气候、土壤、地形、火烧、动物等演替顶极之分,这一学说称为多元顶极假说(PolyclimaxHypothesis),现在支持多元顶极假说的人越来越多。

此外,美国学者Whittaker等在提出植被连续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顶极格局假说,认为一个演替顶极是一个稳定状态的群落,其特征取决于它本身生境的特性,生境梯度决定种群的格局,因此生境变化,种群的动态平衡地改变。

由于生境的多样性,植物种类又繁多,所以顶极群落的数目很多。

他认为,不管存在着干扰不连续现象,顶极群落与其用镶嵌来解释,不如用与环境梯度格局相应的逐渐过渡的群落格局来解释,格局中的中心、分布最广的(稳定状态的、未受干扰的)群落类型,就是占优势的或气候的演替顶极,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

并认为顶极群落是种群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优势种替代的稳固状态,不同于演替阶段群落,顶极群落的种群围绕着一种稳定的、相对不变化的平均状况进行波动。

(4)群落的演化

植物群落的演化(evolution)是植物群落的历史进化过程,是随着地质年代的变迁和相应的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植物群落的演化与植物种类的演化是相互制约的,也是与动物界的演化协同进行的。

现代的植物群落类型,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自然界发展到现阶段所特有的。

(七)植物群落的属性特征

植物群落的属性特征主要包括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群落外貌、植物生活力等项目。

(1)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是一个植物群落的主要属性特征,因为群落的其他特征,诸如结构和外貌等,都是由种类组成所决定。

进行群落调查时,首先必须查清本群落有哪些植物种类。

种类组成的调查工作,在测定最小面积时已基本完成。

但可能还有遗漏,应在样地周围反复踏查。

最后将全部名单按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进行登记。

在调查种类组成时,应采集标本,即使是已经认识的种类,也应采集,以便于以后定名和订正。

(2)群落结构

群落结构是一个群落的重要属性特征,因为它能说明群落中的各种植物,不是杂乱无章的堆集,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群落的。

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其中以垂直结构最为重要。

1群落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主要表现在地上部分的成层现象上。

层是群落的最大结构单位,各项群落调查项目,一般均以层为单位分别进行。

成层现象以森林群落最为明显。

一个森林群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四个基本层。

如果各层由一些高度不同的种类组成时,通常还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亚层。

乔木层由各种乔木组成,灌木层是各种大型灌木,草本层中除各种草本植物外,还包含矮小灌木和亚灌木,地被层则由地衣、苔藓和匍匐生长的蕨类植物组成。

在四个基本层中,乔木层是森林群落的优势层,它反映群落所在的外界环境特点,其他层则更多地反映群落内部环境的状况。

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列为层间植物,单独记载。

调查时,应记载它们各自枝叶分布的层次。

乔木的幼苗高度不一,无论混生于哪一层里,都应单独记载。

对于混生在草本层的灌木幼苗也应单独记载。

2群落的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例如,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

在草原中也有同样情况。

例如在比较稀疏的草原群落中,禾本科草丛中有与其伴生的少数其他植物,而草丛之间的空间,则由各种不同的其他禾草和双子叶杂草占据。

植物群落内部这样一些小型植物组合,称为小群落。

小群落是整个群落的组成部分。

在样方中发现小群落时,应进行记载。

要记载其植物种类、面积大小以及形成原因。

(3)群落外貌

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有植物种类组成、每种个体数量、个体大小、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如落叶、常绿)、季相和色相等,这些因素集中体现在生活型的组成上。

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在生活型的分类上,通常采用若恩开尔(Raunkiaer)系统,将生活型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五大类、各大类又共细分为29类生活型。

群落外貌决定于本群落中各类生活类的数量对比关系即生活型谱。

每种植物究竟属于哪类生活型,无须在野外确定,可在回校后,查阅植物志和有关生活型分类的书籍,将所调查的植物种类,一一确定它们的生活型类别。

然后再统计每一类生活型中的植物种类数目,按下列公式求出百分率。

(4)生活力

生活力是指植物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它可以用来判断各种植物在某一群落中是否能够正常生活。

在野外记录时要求区分三级生活力。

(七)植物群落的特征

(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①由一定植物种类组成;

②各种植物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③具有一定外貌和结构;

④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⑤是一个功能集体;

⑥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⑦在时间上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

(2)植物群落的本质特征

植物群落是某一地段上全部植物的综合,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种间的数量比例,一定的结构和外貌,一定的生境条件,执行一定的功能,其中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它们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在时间上是整个植被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八)植物群落类型

1、热带雨林(rainforest);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evergreenbroad-leavedforest);

3、温带落叶阔叶林(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

4、寒温带针叶林(coniferousforest);

5、温带草原(steppe);

6、荒漠(desert);

7、冻原(tundra)。

(九)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一、生活型组成特征

生活型(lifeform):

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

同一生活型的植物表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途径和适应方法相同或相似,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却可属于不同的生活型,这是生物之间趋同适应的结果,深刻地反映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植物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

  植物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和地下成层。

层的分化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生活型,生活型不同,植物在空中占居的高度以及在土壤中到达的深度就不同,水生群落则在水面以下不同深度形成物种的分层排列,这样就出现了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配置的成层现象。

成层现象在森林群落表现最为明显,而以温带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层最为典型,热带森林的成层结构则最为复杂。

一般按生长型把森林群落从顶部到底部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苔藓地衣)四个基本层次,在各层中又按植株的高度划分亚层,例如热带雨林的乔木层通常分为三个亚层。

草本群落则通常只有草本层和地被层。

  在层次划分时,将乔木和其他生活型植物不同高度的幼苗划入实际所逗留的层中,生活在各层中的地衣、藻类、藤本等层间植物通常也归入相应的层中。

群落的地下分层和地上分层一般是相应的。

森林群落中的乔木根系为分布到土壤的深层,灌木根系较浅,草本植物的根系则大多分布在土壤的表层。

草本群落的地下分层比地上分层更为复杂。

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如在发育成熟的森林中,上层乔木可以充分利用阳光,而林冠下为那些能有效利用弱光的下木所占居,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能够利用更微弱的光线、草本层往下还有更耐荫的苔藓层。

(2)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

具有这种特征的群落叫做镶嵌群落。

在镶嵌群落中,每一个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小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成份和生活型组成,它们是整个群落的一小部分。

例如,在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

这些小型的植物组合就是小群落。

内蒙古草原上锦鸡儿灌丛化草原是镶嵌群落的典型例子。

在这些群落中往往形成1~5米左右的锦鸡儿丛,呈园形或半园形的丘阜。

这些锦鸡儿小群落内部由于聚集细土、枯枝落叶和雪,因为具有良好的水分和养分条件,形成一个局部优越的小环境。

小群落内部的植物较周围环境中返青早,生长发育好,有时还可以遇到一些越带分布的植物。

群落镶嵌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例如小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温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光照的强弱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在群落范围内,由于存在不大的低地和高地因而发生环境的改变形成镶嵌,这是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引起镶嵌性的例子。

(3)层片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它所包含的种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小环境,这种小环境是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

层片的特征: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生活型类别。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有一定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其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4)时间结构----季相

群落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昼夜相:

与环境因子的昼夜节律有关。

季节相:

与环境因子的季节节律有关。

(十)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

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1、黄山松群落:

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

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

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扁柏林——线状植被。

主要分布在回龙路1060米处的阴坡。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

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

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

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

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落叶阔叶林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

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

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

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

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

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

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A、2011年9月4日月照松林地区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植被种群主要有黄山松种(冬科)、柳杉种(柳杉科)、风杨、马尾松,并且这里的柏树比较典型的是扁柏,此阶段为成熟阶段,下阶段为落叶阔叶林(演替顶级),阳性。

林中几乎没有藤本植物生长,灌木较少,最多的是乔木。

我们注意到此处并没有找到主要树种黄山松的幼苗,并且树种长势良好,说明会发生顺向演替。

表一为月照松林的调查数据:

月照松林植物群落调查基本表1

日期

2011年9月4日

样方号

1

样地面积

10×10㎡

调查地点

江西省九江市

纬度

29º34.063′N

经度

115º58.464′E

天气

坡度

20º

微风

温度

25℃

土壤

山地黄棕壤

坡向

阳坡

海拔高度

1121m

地貌

山地

群落名称

乔木

群落乔木优势种

黄山松

群落周围情况

植被茂盛

灌木

映山红

调查人

0902班01-10号

记录人

刘丹

植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情况

人类活动干扰较轻

群落总覆盖率

90%

月照松林植物群落调查基本表2

  树别

项目

 

 

 

 

树冠直径

3.5m

 

2.5m

4m

3m

树高

8.3m

6.8m

8.4m

6.9m

枝下高

4.3m

3.9m

5.5m

5.3m

胸径

6cm

5.5cm

12cm

10cm

株数

16棵

优势种

黄山松

B、2011年9月6日去五峰的路上进行植物群落调查

纬度

29º33.056′N

经度

116º01.899′E

海拔高度

1327

气压

866mb

海拔高度

1121m

地貌

山地

树别项目

树冠直径

4.8m

3.8m

5.9m

枝下高

6.2m

5.3m

4.2m

树高

9.5m

6.4m

11.7m

胸径

24cm

15cm

28cm

株数

9棵

优势种

黄山松

这里应该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黄山松是这里的优势种,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

这里与其他的调查群落不同的是,有不少的低矮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

从调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