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689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docx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第10号

附件4

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

临床评价指导原则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下文简称口腔锥形束CT)的临床评价资料,撰写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基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下文简称通则)并结合口腔锥形束CT产品的特点制定。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口腔锥形束CT的临床评价工作,口腔曲面体层X射线机的临床评价工作可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三、基本原则

注册申请人应按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价。

注册申请人应本着科学化、合理化的原则,根据申报产品实际情况确定临床评价方式和方法,并说明所选择临床评价方式和方法的依据,提供相应的临床评价资料。

四、临床评价方式

本文件定义的临床评价方式是在通则第六章“通过同品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或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的框架和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注册申请人应根据本文件的要求确定口腔锥形束CT产品的临床评价方式。

口腔锥形束CT临床评价工作可参照如下两种评价方式进行:

评价方式Ⅰ:

临床试验;

评价方式Ⅱ:

模体试验及小样本量临床研究。

(一)评价方式Ⅰ

注册申请人可按照《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口腔曲面体层X射线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临床试验要求开展申报产品的临床试验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临床试验:

1.申报产品与申请人的已注册产品的工作原理、技术结构不同,如模拟设备和数字设备、螺旋CT和锥形束计算体层摄影(CBCT)、单能和双能;

2.申报产品属于申请人的全新产品,如“申请人过去生产的产品为不带有曲面体层摄影扫描方式的口腔锥形束CT,本次申报的产品为口腔曲面体层X射线机”;

3.申报产品与申请人的已注册产品的适应部位不同,如口腔颌面部和耳鼻;

4.申报产品与申请人的已注册产品的摄影模式不同,如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和曲面体层摄影。

(二)评价方式Ⅱ

如申报产品不属于评价方式I规定应进行临床试验的情形,注册申请人可选取评价方式Ⅱ进行评价。

注册申请人应分析评价申报产品和对比产品的差异,根据差异性进行必要的模体对比试验,并根据对比结果确定是否还需补充必要的临床研究。

具体操作为:

注册申请人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对比产品,按照附录1表格的对比项目进行对比和分析,确认是否存在差异,并评价差异部分是否影响图像质量;如差异部分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应进行模体试验以获得申报产品和对比产品的模体图像,并根据模体图像分析申报产品和对比产品在成像性能方面的差异性。

当申报产品模体图像的性能指标不劣于(优于,或者等同)对比产品时,可以认为申报产品满足预期的临床应用要求;当申报产品模体图像的性能指标劣于(全部性能指标劣于,或者部分性能指标能劣于)对比产品,则需要进行小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或提供等效临床研究的文献和资料。

五、模体试验基本原则

模体试验的具体试验指标及方法见《YY/T0795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专用技术要求》(CBCT摄影模式)、《YY/T0010口腔X射线机专用技术条件》(曲面体层摄影模式),并遵循以下原则:

1.注册申请人根据对比差异,确定模体试验方案,并根据方案实施模体试验,其中模体试验方案应能充分验证申报产品和对比产品的差异性;

2.模体试验的目的应是获得图像质量/性能指标的评价;

3.对比产品的试验条件应与申报产品的试验条件一致;原则上,申报产品和对比产品应选取相同的典型曝光条件下进行试验,将两者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其选取的典型曝光条件应具有合理性;若申报产品与对比产品选取的典型曝光条件无法达到一致,需遵循就近原则;

4.为使试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减少偶然性和随机性对分析结论的影响,应考虑统计技术的应用,对样本量进行确定,如试验条件、样机具有多样性(原则上,应不小于5次),记录每次试验后的图像性能结果,并采用均值比较方法评价申报产品和对比产品的图像性能差异。

5.不同拍摄模式之间不可进行对比。

模体试验报告模板见附录2。

六、小样本量临床研究基本原则

(一)参考文献

CBCT摄影评价部位及评价标准可参考《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曲面体层摄影、头影测量摄影评价部位及评价标准可参考《口腔曲面体层X射线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二)评价对象

临床影像。

(三)评价人员

应由有经验的口腔科医生或专业从事口腔放射工作的医生阅片,要求中级职称或以上,且至少一人为副高级或以上。

对同一张影像采用双人独立评价的方式,若同一患者的两份评价结果不一致时,可请年资高的第三人参与评价,且少数服从多数;或者以较低评价为准。

(四)获取临床影像的条件

应覆盖所有配置、摄影模式、典型曝光条件。

(五)例数

每个部位需要6例临床影像。

临床图像应覆盖申报的部位,如上颌、下颌、颞下颌关节等。

小样本量临床评价报告模板要求见附录3。

七、其它

螺旋CT在耳鼻部位诊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验证。

相对于螺旋CT,锥形束CT采用高分辨率探测器的技术,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更高,患者剂量更低。

但因两者的成像原理不同,锥形束CT散射大、噪声大、软组织分辨效果差,现阶段对于口腔锥形束CT能否满足耳鼻部位的临床需求,国内外还缺乏共识性的结论。

因此,若声称口腔锥形束CT适用于耳鼻部位,应提供临床试验资料。

具体要求见附录4。

八、参考文献

[1]《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5号)

[2]《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15年第14号通告)

[3]《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第6号通告)

[4]《口腔曲面体层X射线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第9号通告)

九、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附1

表1-申报产品与对比产品的对比项目表格

对比项目

对比产品

(注册证号:

申报产品

差异性分析

注册人

产品名称

型号

工作原理

技术结构

摄影模式

适应部位

预期用途

探测器技术

 

附2

模体试验报告模板

一、试验指标

在此列明模体试验的试验指标。

以CBCT模式为例,参照《YY/T0795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专用技术要求》,试验指标包括图像信噪比、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和图像灰度均匀性。

二、试验用仪器和体模

应给出仪器和体模的清单,包括其型号、编号、校准日期。

详细描述体模的技术参数。

给出测试布局图。

三、试验条件

(一)工作条件

包括电源条件、温湿度和大气压等环境条件

(二)曝光条件

在此列明申报产品与对比产品在各摄影模式下的典型曝光条件和拟曝光次数。

以CBCT模式为例,典型曝光条件清单如表2-1:

表2-1CBCT模式典型曝光条件清单

序号

申报产品

对比产品1

曝光次数

第1组

管电压:

75kV

管电流:

6mA

视野:

10*8

体素:

200μm

……

管电压:

75kV

管电流:

6mA

视野:

8*8

体素:

200μm

……

5

第2组

注:

模体试验所包括的所有图像性能试验,需要和临床使用条件一致,整个试验中不允许修改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的图像处理软件。

如果试验中需要调整,则需要重新开始试验所有的图像性能指标。

四、试验数据

在此列出各项指标的试验数据。

以CBCT模式的图像信噪比试验为例,在每个典型条件下曝光5次,试验数据记录如下表2-2所示。

表2-2图像信噪比试验数据记录

典型试验条件

计次

轴位

矢状位

冠状位

第1组

1

36.0

40.6

36.8

2

3

4

5

第2组

五、试验数据分析

在此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说明分析方法。

以CBCT模式的图像信噪比试验为例,采用均值对比方式。

分析过程和结果见表2-3。

表2-3图像信噪比对比

轴位

矢状位

冠状位

第1组

典型条件

申报产品

36.3

40.42

36.81

对比产品

36.0

40.5

36.79

对比结果

优于

劣于

优于

第2组

典型条件

六、试验结论

在此汇总申报产品与对比产品的各项试验指标在各个典型条件下的对比结果(不劣于/劣于),得出总体结论。

以CBCT模式为例,试验指标及对比结果如表2-4:

表2-4CBCT模体试验结果汇总试验指标

典型条件序号

对比结果

轴位

矢状位

冠状位

图像信噪比

第1组

不劣于

劣于

不劣于

第2组

第3组

.

试验结论:

申报产品第1组典型条件下的轴位、冠状位上的成像性能不劣于对比产品,矢状位上的成像性能劣于对比产品。

七、试验人员

应明确试验人员以及审核人员,并在报告中签名。

给出试验日期和审核日期。

附3

小样本量临床研究报告模板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产品概述

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注册人信息、产品的预期用途、扫描模式和应用的部位。

(二)评价表(示例见表3)

如表3所示,评价部位包括上颌和颞下颌关节;CT1_1是指某机型的配置1采用CBCT摄影模式拍摄的第一幅覆盖上述部位的临床影像;评价结果:

其中A为清晰可见,B为可见,C为不可见;符合性判定:

符合为P,不符合为N。

推荐使用表3格式评价CBCT摄影模式的影像;曲面体层摄影、头影测量摄影模式的影像评价也可参照表3格式,并参照相关要求制定。

(三)总结

注册申请人提供由评价医生签字的小结报告,并附医生的资质证明文件。

表3评价表

评价部位

CT1_1

CT1_2

CT1_3

CT1_4

CT1_5

CT1_6

符合性

医生1

医生2

评价结果

医生1

医生2

评价结果

医生1

医生2

评价结果

医生1

医生2

评价结果

医生1

医生2

评价结果

医生1

医生2

评价结果

上颌部位(含牙列)

上颌窦形状,连续性,窦底与后牙根的关系

上颌皮质骨完整性,连续性,形状

鼻腭神经管道及走向

牙槽突

腭突

牙齿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