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6468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6项目总体目标

本项目通过建设现代牧业示范园,引进新品种和先进的种草养畜禽技术,建立牧草、示范、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及草地牧业示范区,逐步形成畜禽牧草良种供给,先进种养殖技术应用示范推广中心,改变该区域传统耕作方式、增加牧草种植面积和草食畜禽养殖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的收入,地方财政的收入;

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比率,达到现代农业生产结构的需要(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生产的60%-80%)。

项目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把种草养畜禽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宁波市及周边肉牛、红毛鸭生产基地,加快全市及周边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行现代农业管理方法,运用现代农业经营手段,产销依据市场需求运作,采取统一管理、分类核算、责权利挂钩的经营管理模式,把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引入农业领域。

1.1.7项目主要示范内容与规模

宁波市现代牧业园,占地面积4125亩

1.1.7.1三个功能区:

1.1.7.1.1畜禽良种繁育区,占地面积1500亩(含沼气工程)

其中:

优质杂交肉牛繁育区占地1100亩

良种猪繁育区占地100亩

宁波红毛鸭繁育区占地300亩

生物工程实验室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设置800立方米,沼气设备一套

1.1.7.1.2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区占地750亩

良种牧草引种实验园占地20亩

牧草良种选育基地占地200亩

良种牧草生产示范基地占地520亩

农业科技综合楼建筑面积2005平方米。

1.1.7.1.3草地牧业示范区占地1875亩

畜禽栏舍建筑面积占地10000平方米

项目建设期限:

2007年—2009年

1.1.7.2产品方案:

1.1.7.2.1畜禽良种繁育区:

种猪每年1200头

优质商品猪每年2万头

产冻精每年120万颗

种牛胚胎每年5000枚

种鸭苗45万羽

种鸭蛋245万枚

1.1.7.2.2优质牧草良种繁育区:

年产牧草种子5万公斤

1.1.7.2.3草地牧业示范区:

年产优质肉牛2200头

1.1.8项目主要辐射点和技术内容及规模

项目辐射宁波市上州区青原区和近郊的宁波县、上水县、泰和县,以及宁波市区域内各县,将示范区效果明显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

在宁波市区域形成一批上规模的优质肉牛饲养基地和优质牧草基地。

示范园的建成将影响到周边县市的畜禽养殖区域,从而加快宁波市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该区域农、林、牧的生产比率趋于合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畜牧业产业优化进程。

1.1.9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2165万元。

1.1.10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后,专用草地鲜草产量达1万公斤/亩,肉牛饲养成活率达98%。

出栏活重400公斤,肉牛屠宰率60%以上,净肉率45%以上,种鸭3000羽,鸭苗45万羽,种鸭蛋24万枚。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五年)

单位:

万元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总投资

2164.820

2

年销售收入

3616.800

3

年总成本

3168.090

4

年经营成本

3011.400

5

年销售税金

44.850

6

利润总额

403.860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9.570

8

财务净现值

646.000

9

投资利润率

18.201

10

投资利税率

20.221

11

资本金利润率

12

借款偿还期

13

投资回收期

6.120

14

盈亏平衡点

44.445

15

资产负债率

7.61

16

流动比率

724.780

17

速动比率

609.880

1.1.11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可提供50万个就业工作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效益。

项目采用沼气和发酵降解工艺,对肉牛、红毛鸭粪便进行处理,生产能源和有机肥料、降低了饲养成本、节约了能源,充分利用了资源,保持了生态平衡,生产的无公害畜产品,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源。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浙江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2.“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决定赣发[1997]1号;

3.《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要点》;

4.浙江省畜牧业发展规划;

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

6.《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7.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

8.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及重点方面指南;

9.《浙江省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10.《浙江省宁波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1.《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

12.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及委托本院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转型阶段。

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农业和农村百业待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技术和经营技术都相对比较落后,与现代农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还较低,广大农村处于小农经济状态,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缺乏市场判断力和市场预测力,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农业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新技术成果,急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面临如何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因此,必须加强科技引导和示范,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农业科技项目区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的载体,建设农业科技园是我国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科技园日趋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热点,全国各地纷纷建设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项目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更是热火朝天。

这些项目区的建设和建成,对推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浙江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加速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就必须建立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及农业与国际接轨。

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加快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实现资源合理流动,走科技型农业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

按照“高起点、高效率、快辐射”的原则,以良种产业化为重点,突出农业畜牧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现有科技、土地、人力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重组及合理配置。

示范园的总体功能定位在使之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畜牧业产业化的典型样板,成为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示范和展示的舞台;

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通过政府搭台、基础铺垫、集中示范、逐步辐射、签约销售等运作,将示范园办成集转化与应用相促进、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示范与服务相统一、培训与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型基地;

着力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并实现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2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虽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产量低、品质差、效益较低,农业经济整体质量不高。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农业发展的最终推动力在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转化应用,在于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高效益转化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机制和先进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

建立科技项目区既是农业发展趋势的必要选择,也是广大农民的现实要求。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力量是农业生产力。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仅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且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根本源泉。

近几年来,我省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推广应用,获得了较快发展。

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较大,严重制约着农业质量的整体提升、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必须通过引导和示范,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推动农业的发展。

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的研究日新月异、高产、特优质、多抗性的新品种层出不穷,农业生产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但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园建设,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途径,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选择。

加入WTO,将使我省农业进一步融合于世界经济结构中,我省农业的发展既面临着一次新的机遇,也将随巨大的冲击。

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必然要求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市场化。

因此,要通过建立农业示范项目,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优势,不断开发、引进新品种,组装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我省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增强我省农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是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水平和培养造就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勤思考的新型农民的现实需要。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依靠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推广,依靠科技型农民的运用实践。

因此,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的素质,增加农业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宁波市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的建立,能采取多种形式,推广普及先进农业的新技术,切实提高老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脱贫致富的科技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及项目保证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赣江中游,古称庐陵、上州,元初改为宁波,取上泰民安之意,是举世闻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历史上宁波素有“文章节义之邦”和“江南望郡”之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地。

基地理位置北纬25°

58″到27°

58″,东径113°

46″至115°

56″,东邻抚州,西倚湖南,南连赣州,北接鄱阳湖平源,地势自西南向北,由边及里徐徐倾斜,中间形成上泰盆地。

全市辖一市:

井冈山市,二区:

上州区、青原区,十县:

遂川、万安、泰和、宁波、上水、永新、安福、永丰、峡江、新干。

有256个乡(镇),3139个村民委员会,26966个村民小组。

国土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约占浙江省国土总面积的15.16%。

全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18.6度,年平均积温6300度,年平均降雨量148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20-1800小时,年均无霜期283天,既适宜喜温作物栽培,也有利于秋作物的安全越冬,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