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三、想想做做
四、巩固
五、小结: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指出:
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
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
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
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
交流:
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
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
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说明:
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教学例2。
谈话:
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
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
它说: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
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
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
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
4.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小结:
(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
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5.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
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6.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
7.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
填空:
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交流结果。
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
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
你是怎样分的?
1—5、2—4、3--3
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
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学生操作:
自己动手分一分。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
交流分法和结果。
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
(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把结果填在()里;
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平均分
(二)
1.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掌握“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内涵。
2.使学生联系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表达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
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理解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和小正方形若干。
一、操作回顾,揭示课题
二、动手实践,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操作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现在就来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一分。
(1)请拿出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
(2)追问:
这是平均分吗?
这里的平均分是按什么来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这里的平均分是按每2根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板书:
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分成几份]
2.谈话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板书课题)小朋友要注意两种分法不同的地方:
1.教学例3。
(1)学生操作、交流。
出示例题,让学生了解题意。
这里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摆2根小棒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大家动手分一分8个桃,按照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来分.把桃分完,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在书上()里填一填。
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2)明晰分法。
刚才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
先摆2根小棒表示要按什么平均分?
(按2份平均分)
小朋友按2份平均分的分法有一些不同,有的每份先分1个,有的每份先分2个……再把剩下的这样分完;
也有的每份一次分4个,刚好分完。
过程不同,但都是按2份分,把每份分得同样多。
想一想,每次摆的时候为什么都要把每份个数分得一样多呢?
8个桃按2份平均分,结果知道了什么?
(3)回顾小结。
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分法,把8个桃按几份平均分的?
我们是怎样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要确定好几份来分,能看出怎样的结果?
平均分成3份、4份呢?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教师画圈或横线表示份数),明确各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根,并板书。
小结: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懂分的方法,说说要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每份先分1个,接着怎样分;
提问:
这里平均分先看什么,都是按什么分的?
这里的平均分,都是先看要平均分成几份,按几份平均分,结果能知道每份几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题意后,要求学生先看着图在脑子里分一分,想想每只松鼠分得几个,再连一连、分一分、填一填,看自己想的结果对不对一
这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个?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回顾过程,全课总结
(学生操作)
8根小棒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
结合交流演示按每2根一份地分,并画圈表示分法和结果:
现在请大家先拿出8个圆片代替8个桃;
再拿出2根小棒横着摆.代表2个小朋友。
把8个桃按几个小朋友平均分的?
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要平均分成2份.所以先摆小棒或画圈确定分2份,再按2份平均分。
今天把8个桃平均分是这样分的:
按指定的2份平均分,分完后看到每份分得4个。
学生操作。
交流连线结果,逐题说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每份几个:
说一说、填一填。
平均分(三)
1.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能区分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能根据平均分的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表达等活动,比较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加深认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和结果,感受不同分法的内在联系,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了解现实情境中具有数学现象和数学内容,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
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
根据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分法。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各若干。
一、复习感知,初步比较
二、动手操作,比较分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谈话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什么知识?
2.操作激活。
I出示8根小棒。
要求:
把它们每2根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根?
刚才各是怎样分的?
请小朋友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3.小结归纳。
二、动手操作,比较分法
1.教学例4。
老师这里有12支铅笔,你能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把12支铅笔平均分吗?
2.初次尝试。
请一名学生在展示台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结合学生黑板上出现的实际分法进行教学:
如出现:
////////////
(1)交流:
你能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吗?
小朋友听明白他是怎样分的了吗?
(2)提问:
有没有分好后与他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却是不同分法的呢?
那你怎样分的?
(3)比较:
现在平均分摆出的结果一样,但他俩的分法不同在哪里呢?
大家先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不同的分法告诉大家。
(4)小结:
小朋友现在看到,虽然平均分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却不一样:
一种是“每3支一份地分”,看出可以分成4份;
一种是“按4份平均分”,看出每份3支。
不管哪种分法,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支数相同,因此都是“平均分”。
3.再次尝试。
12支铅笔平均分,你还可以怎样分,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先自己用小棒分一分.再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并互相说说你摆出的结果还可以用哪种分法得到。
你分的结果是什么?
能说出哪两种分法都能得到这个结果吗?
讨论:
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结果,你能有序地说说一共发现了多少种平均分的结果吗?
启发:
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份的分,结果是分成几份”,也可以是“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是每份有几个”,
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这里两种分法摆的圆片结果一样吗?
分法有什么区别?
这里平均分摆出的相同结果,可以用两种分法得到:
一种可以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