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2950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20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

《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油工理论试题库(附答案).docx

目 录

初级采油工理论试题 2

一、选择题 2

二、判断题 20

中级工理论试题 27

一、填空题 27

二、判断题 47

三、简答题 53

三、计算题 55

高级工理论试题 58

一选择题 58

二、判断题 77

三、简答题 86

四、计算题 88

初级采油工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

1、AA001 石油分为(A)两种。

(A)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 (B)重质油和轻质油

(C)成品油和原油 (D)天然石油和轻质油

2、AA001 从煤或油页岩中可以干馏出(D)。

(A)煤油 (B)原油 (C)天然石油 (D)人造石油

3、AA001 石油是由各种(B)混合组成的一种油状液体。

(A)碳氢混合物(B)碳氢化合物(C)碳氧化合物 (D)碳氧混合物

4、AA002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井底压力(A)原始饱和压力。

(A)高于(B)低于 (C)等于 (D)降低到

5、AA002 为了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要求样品保持在(C)状态下。

(A)常温 (B)常压 (C)地层 (D)密闭

6、AA002 在地层条件下取出样品,进行各种物理参数分析,叫(D)取样。

(A)物性 (B)密闭 (C)常规 (D)高压物性

7、AA003 油井生产时,每采出一吨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称为(A)。

(A)生产气油比(B)生产油气比(C)原始气油比(D)日产气量

8、AA003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B)。

(A)结蜡点 (B)凝固点 (C)熔蜡点 (D)凝析点

9、AA003 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C)。

(A)脱气压力(B)地层压力(C)饱和压力(D)流动压力

10、AA003 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产生的磨擦阻力称为原油(A)。

(A)粘度 (B)阻力 (C)毛细管力 (D)表面张力

11、AA003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其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

(D)。

(A)收缩率(B)溶解系数(C)体积变化率(D)体积系数

12、AA004 石油主要由(C)等元素组成。

(A)碳、氧 (B)氧、氢 (C)碳、氢 (D)硫、氢

13、AA004 石油的组分主要以(A)为主。

(A)油质 (B)碳质 (C)胶质 (D)沥青质

14、AA004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C)左右是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5~30 (B)5~17 (C)15~42 (D)32~56

15、AA004 原油中的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为(A)。

(A)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沥青相对分子质量

(B)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沥青相对分子质量

(C)胶质与沥青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无法确定

16、AA005 天然气颜色一般为(C)。

(A)白色 (B)黄色 (C)无色 (D)蓝色

17、AA005 天然气是以(B)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A)碳氧 (B)碳氢 (C)氮氧 (D)硫氧

18、AA006 天然气在流动时其分子间产生的摩擦力叫(D)。

(A)阻力 (B)流动压力 (C)气压 (D)天然气粘度

19、AA006 单位体积的天然气,压力每变化1MPa,气体体积的变化率称为(A)。

(A)弹性压缩系数(B)体积系数(C)收缩率(D)体积变化率

20、AA007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A)。

(A)甲烷 (B)乙烷 (C)丁烷 (D)二氧化碳

21、AA007 干气多产自(A)。

(A)纯气藏 (B)石油 (C)伴生气 (D)凝析气藏

22、AA007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按含量大小依次是(B)。

(A)丁烷、丙烷、乙烷、甲烷 (B)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C)丁烷、乙烷、丙烷、甲烷 (D)甲烷、丙烷、乙烷、丁烷

23、AA007 每立方米天然气中含汽油(D)g以上者称湿气。

(A)10 (B)20 (C)50 (D)100

24、AA007 乙烷以上的重烃含量超过(A)时称为湿气。

(A)5% (B)10% (C)80% (D)95%

25、AB001 根据石油的有机成因理论,生成石油、天然气的物质基础是(A)。

(A)古生物 (B)沉积岩 (C)淤泥 (D)微生物

26、AB001 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古生物存在于(D)中。

(A)岩浆岩 (B)花岗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7、AB001 根据石油的有机成因理论,一般来说,(B)对生成油气最为有利。

(A)高等植物(B)低等动物(C)低等植物(D)高等动物

28、AB003 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整个过程是在地壳(B)、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的地质背景下发生的。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相对稳定 (D)不断运移

29、AB004 把地壳中具备有生油条件的地层均称为(D)。

(A)储油层 (B)盖层 (C)产油层 (D)生油层

30、AB004 生油岩层多为(C)。

(A)砾岩 (B)花岗岩 (C)泥质岩和碳酸盐岩(D)砂岩

31、AB005 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是(A)。

(A)水动力、浮力、构造运动力等 (B)岩层的挤压力

(C)化学作用力 (D)溶解压力

32、AB005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是(A)。

(A)上覆岩层的压实力 (B)流体的弹性压力

(C)水动力 (D)溶解压力

33、AC001 储集层所具有的两个重要特性是(A)。

(A)孔隙性和渗透性 (B)孔隙性和润湿性

(C)生油性和储油性 (D)生油性和渗透性

34、AC001 具有孔隙裂缝或空洞,能使油气流动、聚集的岩层是(B)。

(A)生油层 (B)储油层 (C)盖层 (D)油藏

35、AC002 岩石形成后,受外力等作用形成的孔隙称为(C)。

(A)原生孔隙 (B)绝对孔隙 (C)次生孔隙 (D)有效孔隙

36、AC002 岩石的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称为(A)。

(A)原生孔隙 (B)次生孔隙 (C)有效孔隙 (D)绝对孔隙

37、AC002 岩石中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A)。

(A)有效孔隙度 (B)相对孔隙度 (C)渗透率 (D)原生孔隙度

38、AC002 岩石中所有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B)。

(A)有效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相对孔隙度 (D)总孔隙度

39、AC003 在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中,一般(C)增高,渗透率增大。

(A)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有效孔隙度 (D)总孔隙度

40、AC003 在岩石孔隙是同时有两相以上的流体时,岩石孔隙允许某一相通过的渗透率,称为某相的(C)。

(A)渗透率 (B)绝对渗透率 (C)有效渗透率 (D)相对渗透率

41、AC004 岩石有效渗透率(A)绝对渗透率。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42、AC004 岩石中所含的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叫(C)。

(A)饱和度 (B)孔隙度 (C)含油饱和度 (D)含油率

43、AC004 岩石中含水体积与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百分比称为(C)。

(A)孔隙率 (B)孔隙度 (C)含水饱和度 (D)含水率

44、AC005 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A)为主。

(A)原生孔隙 (B)次生孔隙 (C)裂缝 (D)熔洞

45、AC005 储油层的类型分(A)三种类型。

(A)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他类型 (B)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C)碎屑岩、变质盐和其他类型 (D)石灰岩、粘土岩和碎屑岩

46、AC005 碳酸盐岩类储集层包括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灰岩、鲕状灰岩、

(B)等。

(A)岩浆岩 (B)石灰岩 (C)变质岩 (D)泥岩

47、AC006 形成油气藏必须具备生油层、储油层、盖层、(C)等条件。

(A)气顶 (B)边水 (C)油气运移 (D)底水

48、AC006 根据圈闭的成因,油气藏分为(B)三类。

(A)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断层油气藏

(B)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C)沉积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裂缝油气藏

(D)岩性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古潜山油气藏

49、AC006 紧邻储集层的不渗透层,起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作用的地层叫(B)。

(A)夹层 (B)盖层 (C)渗透层 (D)生油层

50、AC006 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称为(D)。

(A)断层 (B)储集层 (C)盖层 (D)圈闭

51、AC006 生成的油气经过二次运移之后,必须保存于(B)中方可形成油气藏。

(A)盖层 (B)圈闭 (C)断层 (D)裂缝

52、AC006 油、气、水在储油构造中的分布规律是(B)。

(A)顶部是油,中部是水,底部是气 (B)顶部是气,中部是油,底部是水

(C)顶部是油,中部是气,底部是水 (D)顶部是水,中部是油,底部是气

53、AD001 某油田十二月份原油产量是2.96×104t,当月生产能力是3×104t,那么该油田的折算年产量是(D)×104t。

(A)35.3226 (B)35.52 (C)36 (D)34.8516

54、AD002 累积采油量除以地质储量之比的百分数叫(B)。

(A)采油速度 (B)采出程度 (C)采收率 (D)采收比

55、AD002 采油速度的定义是(B)。

(A)年产油量与可采储量之比 (B)年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C)日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D)日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56、AD002 某油井测得的静压为38MPa,正常生产时测得井底流压为32MPa,日产液量100t,其中油量90t,则该井的采液指数是(D)t/(MPa·d)。

(A)2.63 (B)3.13 (C)15.0 (D)16.67

57、AD003 油层在末开采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称为(C)。

(A)饱和压力 (B)目前地层压力 (C)原始地层压力 (D)流压

58、AD003 油田在开发以后,在某些井点,关进待压力恢复以后,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称(B)。

(A)原始地层压力 (B)目前地层压力 (C)流动压力 (D)生产压差

59、AD003 地层压力随地层的深度增加而(A)。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波动

60、AD003 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是(B)。

(A)静压 (B)流压 (C)油压 (D)压差

61、AD003 总压差的定义是(A)。

(A)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之差 (B)目前地层压力与流动压力之差

(C)静压与饱和压力之差 (D)流压与油压之差

62、AD003 静压与流压之差称为(B)。

(A)流动压力 (B)生产压差 (C)流饱压差 (D)总压差

63、AD003 标志着油田天然能量消耗情况的指标是(D)。

(A)生产压差 (B)流饱压差 (C)采油压差 (D)总压差

64、AD003 注水压差是指(D)与注水井静压之差。

(A)注水井套压(B)注水井油压(C)注水井泵压(D)注水井流压

65、AD003 注水井注水时,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A)。

(A)注水压差 (B)注水压力 (C)吸水指数(D)注采比

66、AD003 在油田开发中,静压的变化与(D)有关。

(A)动液面 (B)井温 (C)流压 (D)采出量和注入量

67、AD003 油井关井后,井底压力恢复到稳定时,每100m液柱所产生的压力叫

(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