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9481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docx

沪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一块轻塑料片挡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下端,将筒竖直插入水中到一定的深度,然后玻璃筒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当筒内液面高出筒外水面1cm时,塑料片下沉,下列关于液体密度

和水密度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不能确定

2、小华在一根橡皮管的一端接一个玻璃喷嘴,另一端接在一个大容器上,把玻璃喷嘴放在低处,在容器里加上半容器水,做成一个人工喷泉,如图所示,如果小华想让喷泉喷出的水比玻璃嘴更高一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盛水的大容器不动,把玻璃嘴提高一些

B.玻璃嘴的位置不动,把盛水的大容器提高一些

C.把玻璃嘴和盛水的大容器都同步提高一些

D.向盛水的大容器内加水,并保持玻璃嘴和液面的相对高度差不变

3、(2016•兰州校级三模)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水、盐水和煤油,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C.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4、下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不是连通器的是()

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只拔掉b、c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同一深度,水的压强相等

C.只拔掉a、c的孔塞时,观察到c孔比a孔水的射程远,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D.只拔掉d的孔塞时,观察到有水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

6、如图所示,关于液体中a、b、c三点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向下压强比向上压强大

B.b点压强比c点压强小

C.a、b两点压强相等

D.b、c两点压强相等

7、(2015•湖州一模)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密封容器,其中盛有一些水,现将容倒置过来,这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将(  )

 A.压力增大,压强减小B.压力减小,压强增大

 C.压力不变,压强增大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内装同种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各容器内液面相平。

比较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比较各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二、填空题

9、(2015•黑河中考)一平底圆柱形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的底面积为50cm2,装水后,水对杯底的压强为1000Pa,则杯内所装水的高度是  cm,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是0.6kg,则杯子对桌面的压强是  Pa。

(杯壁的厚度忽略不计)

10、甲、乙、丙三容器中液体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已知图中A、B、C三点液体的压强相等。

则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________

________

10题图11题图

11、如图所示,A、B两圆柱体容器中装有深度相同的水,比较A、B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A________FB;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________

12、(2016春•黄陂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所画的鱼,仔细观察鱼儿吐出的气泡,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物理规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长颈鹿是个子最高的动物,平均高4.3m,血液密度约为1.05×103kg/m3。

当长颈鹿的心脏收缩可以把血液压到比心脏高3.4m的脑子里去时,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压强至少是________Pa。

(g取10N/kg)

14、如图所示,一开口的杯子装入8cm深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杯子内部底面积为50cm2,外部底面积为60cm2;杯子装上水后的总质量为0.6kg,则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_______,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

(g=10N/kg)

                  

三、计算题

15、(2015•河西区模拟)将重为5N的竖直、薄壁空水桶(竖直壁厚度忽略不计)放在水平地面上,桶的底面积为1×10-2m2、高为50cm;向桶中装入40cm深的水后,晓玲同学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水桶,如图所示,此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Pa。

求:

(g取10N/kg)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竖直向上的力F。

16、如图所示,用细绳吊着一圆柱体G,浸没在圆柱形容器的水中,G刚好没入水面,G的横截面积是容器的底面积的1/4,若匀速提起圆柱体G,当圆柱G刚好离开水面时,水对圆柱形容器底的压强减小490Pa,问此时绳沿力F方向拉过的距离有多长?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当塑料片刚好下落时,塑料片上下表面的压强相等,

     

 

 

     又∵

   ∴

2、【答案】B

【解析】“喷泉”喷出水的高度由玻璃嘴处水的压强决定,压强越大,喷得就越高.盛水容器提高,增大了玻璃嘴处的压强。

3、【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三杯子中液体的深度关系为h甲>h丙>h乙,因三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所以,由p=ρgh的变形式

可知,三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乙>ρ丙>ρ甲,

因ρ盐水>ρ水>ρ煤油,所以,甲是煤油,乙是盐水,丙是水,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D只有一个开口容器,而连通器是底部连通上部至少有两个开口的容器。

5、【答案】A

【解析】a、c两孔在瓶的同一侧,故不能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6、【答案】B

【解析】a、b相比,b深度大,液体密度相等,故

;又b、c深度相同,而

,故

7、【答案】B

【解析】

(1)正放时,水的深度小,倒置后水的深度大,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倒置后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增大;

(2)正放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有两部分组成,即是该容器两侧壁的压力与容器内水的重力之和,故压力大于重力,倒置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容器底正上方那一块圆柱形的水的重力,而其他的水压到了容器的侧壁上,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小,小于自身重力。

故选B。

8、【答案】D;D

二、填空题

9、【答案】10;1200

【解析】已知水的杯底的压强p=1000Pa,

根据p=ρgh,杯内所装水的高度:

h=

=

=0.1m=10cm;

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力F′=G总=m总g,

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p′=

=

=

=1200Pa。

10、【答案】>;>

11、【答案】<;=

12、【答案】不符合;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会减小,气泡体积应变大

【解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所处的深度减小,根据p=ρgh可知,气泡所受水的压强会减小,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应逐渐增大,而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不符合道理,故答案为:

不符合;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水的压强会减小,气泡体积应变大。

13、【答案】34986Pa

【解析】p=ρgh=1.05×103kg/m3×9.8N/kg×3.4m=34986Pa。

14、【答案】4N;1×103Pa

 【解析】水对杯底的压强:

     水对杯底的压力

     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三、计算题

15、【答案】

(1)4000Pa;

(2)30N

 【解析】

(1)水深h=40cm=0.4m,水对桶底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0.4m=4000Pa;

(2)由p=

得,水桶对地面的压力为F=pS=1500Pa×1×10﹣2m2=15N;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对水桶的支持力为F支=F=15N;

水桶中水的体积为V=Sh=1×10﹣2m2×0.4m=0.004m3;

水的质量为m=ρV=1.0×103kg/m3×0.004m3=4kg;

水的重力为G水=mg=4kg×10N/kg=40N;

水和桶的总重力为G总=G水+G桶=40N+5N=45N;

竖直向上的拉力F=G总﹣F支=45N﹣15N=30N。

16、【答案与解析】

根据压强减少的数目可算出在此过程中水面下降的数目,再根据水的总体积不变,可求出G的体积,进而求出G的高度,再减去水下降的高度,就是绳拉过的距离,设圆柱体的高度为h,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S。

  解:

由p=ρgh,

  水面下降:

  G的体积:

  ∴h=4Δh=0.2m。

  则绳拉过的距离L=h-Δh=0.15m=15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