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94006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概念总结及实验心理学的46个实验基础Word下载.docx

或"

事物"

,包括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

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5.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6.记忆:

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7.思维:

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他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8.语言:

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具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特征。

9.动机:

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10.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

11.能力:

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

12.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4个特性。

13.学习:

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书中特别列为小标题的概念

1.行为:

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2.意识:

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3.无意识:

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感觉编码:

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5.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6.绝对感受性:

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7.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8.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9.明度:

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10.颜色:

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11.音调:

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

12.音响:

是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

13.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

14.触压觉:

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

15.内部感觉:

是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静觉)和内脏感觉。

16.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他的稳定性。

17.单眼线索:

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线度线索。

包括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

18.双眼线索(两眼视差):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

19.方向定位:

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20.似动:

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21.错觉:

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22.无意识:

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

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海里的冰山的话,那么人的意识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23.白日梦与幻想:

是意识的自发漂移状态,通常表现为漫无边际的遐想。

幻想比白日梦要严重。

24.催眠:

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其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引导下进行的。

催眠状态不同于睡眠状态,其脑电纪录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相同。

25.不随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6.随意注意:

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7.随意后注意:

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8.选择性注意:

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29.持续性注意:

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30.分配性注意:

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31.情景记忆:

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32.语义记忆:

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33.外显记忆:

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34.内隐记忆:

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5.感觉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36.短时记忆: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37.长时记忆:

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38.程序性记忆:

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

39.陈述性记忆:

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40.反响回路:

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

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短暂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41.再认:

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42.回忆:

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43.思维概括性:

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44.思维间接性:

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45.分析:

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46.综合:

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个属性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47.比较:

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48.抽象:

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属性和特征的过程。

49.表象:

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50.想象: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1.粘合:

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52.夸张(强调):

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略去另一些特点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53.典型化:

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54.联想:

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也可以创造新的形象。

55.无意现象:

是一种没有目的、不自觉的产生地想象。

56.有意想象:

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它分为: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57.幻想:

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8.理想:

是当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未来时的想象。

59.空想:

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

60.概念: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由于概念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

61.推理:

指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62.问题解决: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机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63.算法策略:

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64.启发法:

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65.创造性:

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66.语言表征:

就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语言的表征具有层次性。

67.语言加工:

就是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加工和受控制加工、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模块化加工和交互作用式加工。

68.音位:

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分元音和辅音。

69.语言理解:

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70.词汇理解:

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

词汇的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

71.图式:

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72.语言表征:

73.需要:

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4.价值观:

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75.意志:

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76.兴趣:

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力。

77.信念:

是坚信某种观点、思想或知识的正确性,并调节控制自己行动的人格倾向性。

78.理想:

是个体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79.驱力:

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