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专题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专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专题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做好散文阅读题,力争获得理想的高分呢?
根据历年的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
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⑴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
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
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
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
2.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
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
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
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
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3.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
古人形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文章开头就是“文眼”。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台湾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生命;
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续,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当然,文章的写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文章的关键语句不在开头,也不在结尾,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寻找了。
关键语句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在文中或总起,或概括,或警策,或衔接,或揭示主旨,直接关系到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4.品语言,悟句意,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语言的含意和作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质朴明朗等方面思考;
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含蓄、深刻、自然、淳朴等;
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思考,有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问、设问、借代、对偶等。
写作方法多指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人物、环境、景物场面、细节、白描等)、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铺垫(伏笔)、渲染、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
另外,谋篇布局方面的线索、过渡、照应、详略等也属于写作方法。
如江西省2007高考散文题,汪曾琪的《泰山很大》:
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
这是一道分析语言的表达作用的题目,应据“泰山是一面镜子”这句话,抓住比喻(暗喻)来回答:
泰山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
联系全文内容前后对照仔细品味,泰山这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价值:
无论是文人、帝王还是游客,泰山都照出了他们各自的不同。
从杜甫、李白等人描写泰山的诗文中,照出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才情、风格和气质;
从秦皇、汉武的封禅行为,照出了他们人格夸大的一面和虚弱的一面;
从作者再次登临泰山,照出了他的偏激和最终安于微小和平常。
5.观全文,明哲理,领悟深层意蕴。
哲理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常运用象征手法。
所以,我们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
另外,哲理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而意在言外。
因此,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辩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
如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2007四川高考题):
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从平静的湖水写起,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
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接着文章联想到战争的“噩梦”,因为炮火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而焰火是和平、欢乐、繁华的象征,它们分别指向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意在提醒我们:
在享受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
最后,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收束全文,卒章显志。
“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
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6.按步骤,精答题,获得理想高分
要获得理想高分,考试技巧也很重要。
答题前应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接着先做最后一道双项选择题,因为这道题的五个选项总有两项或三项是对的,分析这些选项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然后再做其余三道简答题。
简答题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要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要尽量做到一分都不丢。
概括作答的题目要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然后找到原文中相关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精心写出答案。
答题卡预留的区域尽量写满,因为改卷是按得分点记分,多写的不扣分。
最后注意字迹工整,改卷老师看不清自然就不会给高分了。
【试题示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2分)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
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
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
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
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
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
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
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
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
想到夏洛蒂"
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
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
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
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
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
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
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
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
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
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
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
写吧,无论写什么。
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
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
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
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
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
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
永远。
1.文章第二段“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
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一句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与题目“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中的“近”和“远”的含义相同吗?
为什么?
(4分)
2.文章第七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
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结合全文,针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3分)
(2)“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
4.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请参照原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两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
【题目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筛选、整合与归纳能力。
理解第二段中的“近”和“远”的含义主要结合第一、二两段解答;
而理解题目中的“近”和“远”的含义,则要结合全文的主旨来把握。
所以解答本题要以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为基础,着重筛选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句,然后加以分析归纳陈述。
参考答案:
不同。
因为第二段中的“近”指现代社会(荧屏闪电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物理(外部)距离接近;
“远”指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绝加大。
(2分)题目中的“近”,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
作者与大师情感相通、心灵相遇、灵魂相望。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