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325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高校招生考试地理模拟测试试题13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2017-2018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十三)

地  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伊始,一条关于“美联航890航班穿越了”的新闻在网络上火了。

该航班联系上海和旧金山(西八区)两城市,2017年起飞,2016年到达,飞行时间11个小时。

据此回答1~2题。

1.飞机起飞时,太平洋上的日照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2.关于该次航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飞机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B.飞行过程中穿过晨线

C.飞机先向东南飞,再向东北飞 D.飞行过程中太阳处于偏北的方向

图1

“七下八上”是指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国气象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多雨时期。

读中国雨带进程示意图(图1),回答3~4题。

3.与“七下八上”多雨期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

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阿留申低压

D.江淮准静止锋

4.“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各地与其面临的气象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梅雨、洪涝 B.华北平原——洪涝、暴雨

C.东北地区——冰雹、滑坡 D.华南沿海——伏旱、台风

当海面有空气平流运动时,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产生温度差异,空气和海面之间发生热量交换,空气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雾,海雾的发生和洋流的运动密切相关。

图2为图3中AB航线附近海域海雾时空分布图(图中数值越大,出现海雾的频率越高),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AB航线附近海域海雾时空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海面和大气温差较大季节海雾发生频率更大 B.东侧海雾发生的频率比西侧高

C.55°W地区海雾发生的季节变化最大 D.西侧和东侧海雾发生频率多的季节相同

6.下列关于B附近海域海雾的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

A.寒暖流交汇是当地海雾形成的重要原因 B.海雾导致该地区阴雨天气较多

C.海雾的形成与流经该地区的暖流相关 D.海雾对当地环境产生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

图4是我国贵州某地地质地形图(从①~⑤,岩层年龄由老到新),该地大部分地区已开辟为梯田。

读图,回答7~8题。

图4

7.K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玄武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8.有关该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当地突发暴雨,甲处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B.乙处的地貌是堆积作用形成的

C.该地地表水丰富,梯田农业水源充足

D.受内力作用的影响,岩溶地貌分布广

图5是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预测图,图6是2013年实行二孩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预测图。

据此回答9~10题。

9.与独生子女政策相比,实行二孩政策下中国人口(  )

A.人口性别比和青壮年人口系数都持续下降

B.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下降趋势

C.老年人口系数在2037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呈下降趋势

D.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幼儿优质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10.绘制不同区域的人口结构预测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表1是2007~2015年间我国及部分省(区)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据此回答11~12题。

表1

年份

地区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全国

45.89

46.99

48.34

49.95

51.27

52.57

53.73

54.77

56.10

内蒙古

50.15

51.71

53.40

55.50

56.62

57.74

58.71

59.51

60.30

江苏

53.20

54.30

55.60

60.58

61.90

63.00

64.11

65.21

66.52

浙江

57.20

57.60

57.90

61.62

62.30

63.20

64.00

64.87

65.80

广东

63.14

63.37

63.40

66.18

66.50

67.40

67.76

68.00

68.71

山东

46.75

47.60

48.31

49.70

50.95

52.43

53.75

55.01

57.01

11.2007年以来

A.五省(区)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2007年城镇人口数量最少的是山东省

C.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在省级行政单位中属全国首位

D.五省区中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大

12.2007年以来,内蒙古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全国的原因,主要是(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③生态保护政策的影响 ④外省迁入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7表示我国某地传统民居,以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各屋都向天井排水。

外围耸起马头墙,墙头高出屋顶,作阶梯状,白墙黛瓦,明朗而素雅。

读图,回答13~14题。

图7

13.马头墙、天井这种民居最可能位于(  )

A.东北地区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南地区

14.下列有关这种民居建筑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防晒通风和排水 B.马头墙能在发生火灾时防止火势蔓延

C.为了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 D.与当地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关

全球化指数Gi=(Ti+Fi)/2(Ti为区域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Fi为实际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全球化指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读江苏三大区域2000~2009年经济全球化指数比较图(图8)及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表2),回答15~16题。

图8

              表2

一般预算

支出中教

育支出

(亿元)

城镇居民

人均教育

支出

(元)

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

单位数

(个)

卫生

机构数

(个)

公共

图书馆

(个)

普通

高校数

(个)

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

(万人)

苏南

288.65

1067.64

34022

5931

50

86

220.93

苏中

109.20

855.02

14399

3451

23

14

53.29

苏北

168.71

685.25

12067

4006

37

22

105.01

15.三大区域相比,苏南全球化指数高的原因是(  )

A.苏南卫生机构和高校多,就业机会多 B.苏南地形平坦开阔,劳动力丰富

C.苏南有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 D.苏南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较强

16.下列有利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

A.促进人口由苏北、苏中向苏南迁移

B.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开发苏北的矿产资源

C.充分发挥苏南的比较优势,促进高技术产业从苏北、苏中向苏南转移

D.苏北、苏中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特大型钢企,其优势产品是硅钢和重轨,这几年亏损严重。

宝钢的优势产品是汽车板和家电板,附加值高,利润丰厚。

2016年9月,武钢和宝钢合并重组,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读长江沿江地带钢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图9),回答17~18题。

图9

17.与武钢相比,宝钢的优势是(  )

A.历史悠久,资金雄厚

B.技术先进,高素质劳动力多

C.水源充足,原料成本低

D.市场广阔,能源充足

18.有关武钢和宝钢合并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提高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

B.有利于企业协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C.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D.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能

(二)双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图10

图10为世界某区域海平面1月等压线图(单位:

hPa)。

读图完成19~20题。

19.此时,图中四地降水概率较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此时,同纬度甲、乙两地相比(  )

A.甲海区水温高于乙海区

B.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C.甲、乙两地风向基本一致

D.该日甲、乙地均日出东北

图11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

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图11),回答21~22题。

21.红军长征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22.红军长征过程中走过的水草地,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A.涵养水源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调节径流

图12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我国在东北和华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一些玉米制种基地,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并不能提供理想的制种条件。

图12为现代农业种、粮分工示意图,据此回答23~24题。

23.河西走廊相对于东北、华北玉米制种的优越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B.相对湿度小,利于储藏

C.光照时间长,强度大

D.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4.发展现代农业种、粮分工的意义是(  )

A.降低普通农民的种植成本 B.技术水平高,种子质量好

C.劳动力投入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 D.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生态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其中“产出”是指企业生产或经济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投入”是指企业生产或经济体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及它们所造成的环境负荷。

读2011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的国际比较表(表3),回答25~26题。

表3

人均GDP

人均生态足迹

(全球公顷)

人均生态

足迹排名

生态效率(美

元/全球公顷)

生态效

率排名

第三产业

比重(%)

荷兰

46309

4.45

8

10407

1

75.9

德国

41730

4.37

9

9549

2

68.7

美国

49746

6.76

2

7359

9

78.1

日本

34295

3.80

15

9025

5

72.7

墨西哥

16392

2.39

23

6858

12

60.3

中国

10006

2.49

21

4019

24

44.3

25.据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收入国家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均生态足迹

B.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生态效率也越高

C.生态足迹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

D.人均生态足迹越高越有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26.下列有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