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2493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docx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书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创建2011-2013年度市级文明学校三年总体规划

一.基本情况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于2006年元月建校,坐落于江南高新科技园区,学校现有教师48人,22个教学班,1100名在校生。

学校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

建校以来,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与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夯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以“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信息化校园、高品位校园”为内容建设校园。

着力打造“文化艺术长廊、感恩教育长廊、古诗词、每日英语长廊、科技长廊”,设立“法制教育基地”“心理咨询室”“手工创意园”“科学探究室”“国画创作室”等特色教育基地,营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先后获得“鲤城区平安校园、鲤城区文明学校、鲤城区绿色学校、泉州市绿色学校、泉州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泉州市素质教育先进校、泉州市教学管理先进校、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现状分析

优势

(一)办学目标

我们的工作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遵循教育教学的内在自然规律,尊重和关注每位学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为突破口,充分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的统一,充分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个人事业发展需求的统一,从而使学校、学生、教师三者和谐发展,做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为培养适应和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办学经验

   1、形成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

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学校编撰的《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教师工作手册》、《教师考核细则》、《值日教师职责》、《安全工作管理细则》等制度的有效落实,有力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着力队伍建设,教师开始发挥潜能。

2006-2011年期间,学校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89.5℅,五年来,我们逐步形成了一支可以承担各类课程的教师队伍,“从小项目起步,做研究型教师”成为学校教师的共同目标,教师中有15人执教区级以上研究课和评教课,获奖论文52篇,发表文章15篇。

我校教师在区级以上其它项目的比赛中,获得61项奖。

有多位教师获得区“教坛新秀”、区优秀班主任、区骨干教师等称号,一支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

3、关注学生成长,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教育成功与否,主要显现在学生身上。

几年来,我们通过运动会、书香校园活动、六一文化艺术节、每日英语风采四大活动的开展,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最大、最佳的空间。

几年来,学生的兴趣得到广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施展,学生的多方面的学习成果得到肯定,实现了全面发展。

4.关注文化建设,学校文化逐年积淀。

学校应该是最有文化的地方。

三年多来,我们依托学校传统优势,逐渐搭建起了以“和谐、特色”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框架。

标志型文化。

建立了校标、校旗、校歌、校园网(外网、内网、特色网)、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

环境型文化。

我们开挖特色资源,构建个性文化环境,体现和谐教育特色,包括:

体育馆的建立,“文化艺术长廊、感恩教育长廊、古诗词、每日英语长廊、科技长廊”创建活动等。

特色型文化。

学校以“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信息化校园、高品位校园”为教育载体,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宗旨,初步形成了学校特色文化并获得认同,精神内涵浸润学校各个方面。

5、注重校企融合,构筑发展桥梁

根据我校坐落于江南高新科技园区这个地理位置的特点,我们着力于与园区内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先后与“天宇化纤实业、鸿星尔克集团、卡丁集团”等园区内知名企业结成共建单位。

几年来,我们秉承学校、企业、家庭的和谐发展的中心理念,践行校企融合的思想,让学生走入企业,让企业关注学生的发展。

 

弱势

1、教师个人发展意识不够

教师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理想。

学校教科研发展的水平滞后,不利于学校档次的提升

2、教师队伍年轻化,经验尚欠。

目前我校教师平均年龄约33岁,中年老师居少,年轻老师居多,教师队伍整体研究力尚欠,师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虽然,我们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搭建了“泉州市小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引导教师做适合自己的研究项目。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泉州市小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刚起步,精神的积累还不够丰厚,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干部和教师整体素养、专业研究水平、团队协同作战的力量还欠佳,我们还缺少品牌教师、特色教师。

我们深感:

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3、校园特色文化的渗透力还不够。

我校以“校企文化、感恩教育”为载体进行学校品牌创建的工作已进行了五年,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获得了一些知名度。

但是,四年前,我们不是以文化这个角度来切入的,渐渐实践下来才积淀起了文化。

因此,在文化表现,在文化发展的广度、深度、厚度上面还不够,还要作进一步探索。

潜势

1、研究型教师队伍与中层管理队伍的潜势。

我校年轻教师居多,有一支爱岗敬业、善思创新的教师队伍。

学校中层领导班子虽然年轻,但是善于思考、精于管理、令行禁止、能创新、做实事、;教师教学工作扎实、乐于奉献,思维新。

继续循着这条路走下去,这种研究力会逐步发挥,有利于未来三年我校骨干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提升。

2、校本课程发展的潜势。

我校以“古诗词诵读、每日英语”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具有特色,这个优势将带动课程系列的进一步的形成与丰富,将带动课程执行力的增强与提升,还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斑斓与多姿,进而成就老师、学生与学校的整体提升。

3、学校特色文化的潜势。

“学校特色文化”将是我校新三年规划中领衔学校新一轮发展的总课题。

通过这个课题的系统研究,相信老师们在此过程中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会有长足的进步。

渐渐地,学校倡导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和科学探索,倡导老师开启学生的心慧、智慧和灵动之慧,倡导整所学校崇尚真学、真做、真理,这些愿望会实现。

渐渐地做探究型学生、做研究型教师、办个性化学校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并在有些群体、有些个体身上显现。

三、发展总目标

总目标阐述

总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中心学校向江南新区窗口示范学校的转型,使学校具有现代化的办学理念、科学化的管理制度、精细化的管理过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特色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全体学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和公平教育。

分目标:

环境建设目标:

完善环境设施建设,建立精特美学校形象。

学校管理目标:

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推行班级、年段管理制度。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

教学管理目标:

注重、细化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工作目标:

建立专项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建设目标:

完善德育管理制度,锻造良好德育教育基地

课题研究目标:

低起点高投入,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文化特色建设目标:

夯实校园文化积淀,丰富学校办学内涵。

四、分目标及措施

一、环境建设

分目标

完善环境设施建设,建立美好学校形象。

主要措施

1.完成学校建筑硬件整体改造工程,体现安全、美观、统一、协调。

项目包括:

①打造“文化艺术长廊、感恩教育长廊、古诗词、每日英语长廊、科技长廊”四个文化长廊

②建好体育馆

2.加强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提高信息技术、档案、图书、卫生、食堂、保安等服务质量,认真维护、保养环境设施,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作用。

预期达成

2010.9——2011.6:

完成项目改造,建好四个文化长廊;修建好体育馆。

2011.6——2012.6:

修建教师活动室,丰富教师生活。

2012.6——2013.6:

关注学校环境建设的细节,维护好各个功能室。

二、管理机制

分目标

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推行班级、年段管理制度

主要措施

健全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推行班级、年段管理制度。

创造科学的校园管理文化。

1、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发挥学校教代会监管学校管理的职责,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教代会,探讨和出台适合本校特点的学校管理条例,明确三级管理网络职责,(即党支部、校长室——学校中层班子——全体教师),建立和逐步完善学校的德育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2、结合最新的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奖惩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制定与实施向学校一线教师和贡献较大的教师倾斜的制度,进一步规范聘任制度,做到评聘分离、竞争上岗,形成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

进一步完善一系列的教师考核机制,如领导班子的考核,年段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等的考核,增加考核的透明度和公平公正性。

3、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贯彻实行校长负责制,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教师队伍的团结协作,丰富教师的学习和课余生活,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以上三个机制的创建,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谐的管理氛围、具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

预期达成

2011.6——2012.6: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2012.6——2012.12:

推行班级、年段管理制度,建立学校新型管理方式;

2012.12——2013.6:

管理效益提高,管理团队能力增强。

 

三、教师队伍建设

分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

主要措施

1、通过教师个人访谈、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发展潜能等途径,确定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段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制定各类对象的培养计划。

2、加强校本教科研,组建优师专业团队,开展经常性、专题性的教科研活动,通过教科研课题引路,探索教改路径。

3、坚持校级教师业务考核,探索、制定教师培训的学分制评估方案。

预期达成

2011.6——2012.6:

1、成立泉州市小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校曁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团队,2、教师确定个人发展目标,拟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3、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4、建立、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以研究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5、健全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各级各类考核、评优制度,

2012.6——2013.6:

1、有针对性设计校本培训项目,内外结合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2、根据不同教师发展规划,设计不同形式的培养措施:

铺路子、压担子、创牌子等。

3、积极探索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坚持在使用中培养,探索学校自培机制。

4、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师道德规范教育,努力提升全校教师的师德师能。

2013.6——2013.12:

1、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形成优势学科。

2、品牌教师逐渐走向区、市级。

3、学校各级骨干教师作用发挥明显。

4、开展学校相关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5、邀请市级专家前来鉴定、评估学校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情况,给予持续的帮助。

 

四、教育教学管理

分目标

注重、细化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主要措施

在未来的三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规范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开足上齐每门课程,禁止随意调课、停课,确保各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务处随机检查并进行记录。

2、更新观念。

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积极引导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科研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知识的课堂。

3、教育行为。

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语言行为,制定教师课堂教学用语常规,教育中要杜绝破坏师生平等关系的用语,特别是后进生,多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并能善解人意,创造和谐氛围。

4、教研活动。

深化教学改革,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建立以“听课、评课、反思”三位一体教研活动模式,注重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查、督查要讲究形式,注重实效。

5、加强备、教、批、辅、考的过程性管理。

 

备课抓实效。

教师要强化备课意识,提高备课质量,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备教法和学法,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善于驾驭教材,创新性的处理教材;要结合教师的自身优势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倡导教学设计的多样化。

课堂抓效益。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

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精心设计,力保学生全员参与;要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要严格教学管理,强调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

作业抓规范。

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要做到精选精编,认真批改,讲评到位,进一步规范学生书写。

作业布置要科学、合理、有梯度,减少随意性,作业分层要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对学困生要加强个别辅导,体现针对性。

推进评价机制改革。

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原有的评价制度,使之符合学校实际,又贴近教改方向,又能促进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制定出新的评价标准。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

预期达成

2011.6——2012.6:

1、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2、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3、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的研究。

5、推出首批教学常规免检教师。

2012.6——2013.6:

1、进一步完善随堂听课互控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3、在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2013.6——2013.12: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教学策略、案例相关论文,举行相关课堂教学、优秀作业展示活动。

五、学生工作

分目标

建立专项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措施

1.加强学生工作研究,调整学生工作策略。

①把握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调整学生工作的途径、内容、形式。

②面对外来工子女增多的新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领导工作小组会议,研究学生工作策略。

2.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全面关心学生成长。

①强化全体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为学生的成长铺设道路、提供服务。

加强全体教职工的教育工作考核,体现真实、公开、有效。

②加强班主任(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包括:

提高例会质量;立足班队建设;加强考核评价;借助专家资源等。

3.建立专项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①评价方案体现综合性,涵盖品德行为、勤思好学、体育保健、艺术书香、实践创新等项目,体现全面发展的宗旨。

②评价方案体现层递性,即根据年级高低,标准不一,激励学生不断攀升。

③评价方案体现过程性,即避免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现象,起到不断激励的作用。

4、拓展学生活动时空,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创造条件。

①继续举办好六一艺术节、运动会、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搭建舞台;

②能力培养方面:

加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夯实我校跳绳项目的训练;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的特色教育基地。

为“创意活动园”“科学探究室”“国画创作室”挖掘人才,努力为有创意,敢实践的孩子营造一个发展的平台。

预期达成

2011.6——2012.6:

举办好六一联欢会、运动会、书香校园活动,开办首届“鸿星尔克”夏令营。

2012.6——2013.6:

丰富校企之间的活动,加好学校、家庭、企业之间的桥梁;建立学生专项评价机制。

2013.6——2013.12:

推行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德育建设

分目标

完善德育管理制度,锻造良好德育教育基地

主要措施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校力争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具有德育特色的素质教育学校。

1、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行为规范评比等有关的制度。

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教师的政治、业务等方面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师德水平。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树立全员德育的新观念。

塑造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

3、发挥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载体的作用,利用我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形成各方参与的大德育网络,与家庭、社区等联合打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和条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

4、加强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小公民道德教育,让学生学做真人,学做能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弱势家庭、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预期达成

2011.6——2012.6:

以师风、学风的形成打造良好的校风。

2、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开放的德育模式。

3、建立较为完善的学习、管理、评估的制度。

4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我校的德育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融入我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5、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探索班主任论坛模式,完善德育工作会议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召开一次学校德育工作会议。

6、建立完善德育管理的相关制度(学生一日常规、课堂教学要求、文明班、示范班等具体要求、班主任考核等)。

7、探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整合,梳理完善学校特色德育活动,寓教育于丰富的校内外活动中。

8、立足感恩教育,加强安全教育。

9、完善我校“德育教育手册”,建立感恩活动长廊。

2012.6——2013.6:

1、规范建设德育阵地,形成一定的运行机制。

2、教师个人、学校进行相关德育课题研究3、以“学风”为主题探讨形成富有特色的“班风”,倡导“自主、个性”的环境布置。

4、开展以“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评比活动,完善少先队各类评优及校“文明班、示范班、小标兵”等评选活动。

5、进一步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教学整合,形成校本框架,形成相关活动方案设计。

6、有序开展各项专题教育,将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在各项活动。

2013.6——2013.12:

1、德育工作创新性和实效性得到增强。

2、德育思想渗透在方方面面,德育意识体现在全程全员。

3、总结推广有效经验。

 

七、课题研究

分目标

低起点高投入,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主要措施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教育科研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有力保障,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基于我校课题研究的起步较晚,参与科研的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未来三年我们只有增强科研意识,大力提倡研究之风,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着力培养科研人才,才能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1、成立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科研工作。

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加强对学校各类课题的指导,定期召开科研工作会议,并督促、布置阶段性科研工作。

2、增强教师科研意识,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教育教研课题研究,骨干教师至少每人有一个研究课题,把教科科研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其课题研究能力。

3、强化科研成果推广的管理工作,加强对课题应用的评估和考核、奖励。

对科研工作有成绩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要定期进行教师论文评奖活动,每年发表、获奖的市级、区级、区域的论文篇数力争超过教师总数的30%。

4、根据学校特点,以学校课题为依托,成立“低、中、高”三个专题研究小组。

5、做好区级课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研究》的研究。

预期达成

2011.6——2012.6:

扎实开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做好省级课题《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申报工作。

2012.6——2013.6:

做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研究》的结题工作。

继续开展“低、中、高”专题研究,汇编研究成果。

2013.6——2013.12:

根据学校特色,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

 

八、文化特色建设

分目标

夯实校园文化积淀,丰富学校办学内涵

主要措施

夯实文化积淀,丰富学校内涵。

培植好以“古诗词和每日英语”的校本课程,发展“手工创意、科技制作、国画”等特色教育资源,将学校特色课程与学校校本教研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特色辅教、以特色促智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1、总结感恩教育、每日英语、古诗词教学、科技、手工创意园的特色教学的经验,建设学校文化长廊,逐步形成相关的书面材料,汇编成册。

2、培养和发展一支业务精良的特色辅导团队,完善已有的古诗词、每日英语教材,“科技班、手工创意园,国画班”的指导老师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完善特色教学案例。

3、开展丰富多样的校企活动,营造浓郁的学习和活动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深入研究特色课堂教学模式,以点盖面,向其他学科渗透,形成具有浓郁特色氛围的校园文化,创市级特色学校。

预期达成

2011.6——2012.6:

完善“法制教育基地”“心理咨询室”“手工创意园”“科学探究室”“国画创作室”等特色教育基地;编撰《晨露》校刊。

2012.6——2013.6:

探索特色教育的学科渗透,进行1--2次公开课教学。

 

2013.6——2013.12:

整理形成本校特色课程的相关资料;学生在科艺体卫等多项比赛中获得优良成绩。

2011年5月25日

(附: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创建第十五届市级文明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创建第十五届市级文明学校

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张振芳

副组长:

李克强杨金龙

成员:

罗训棉黄冰心

施燕媚陈新鸣

黄芳梅陈晓瑜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

2011年5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