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91553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

《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docx

打包下载学年江西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5教案共19套Word版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节次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3背诵2,3,4段

重点

作者怀才不遇,又不甘沉沦的情感

难点

用典抒情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导入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特点:

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

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

“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

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

(1):

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

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

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

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节次

第二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4积累文言字词

5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6背诵2,3,4段

重点

作者怀才不遇,又不甘沉沦的情感

难点

用典抒情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2导入、

②朗读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

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

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

①色彩变化之美;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

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思考:

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节次

第三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7积累文言字词

8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重点

作者怀才不遇,又不甘沉沦的情感

难点

用典抒情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3导入、

②朗读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

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 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

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

“对众挥毫,珠玑络绎。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节次

第四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9积累文言字词

10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重点

作者怀才不遇,又不甘沉沦的情感

难点

用典抒情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课内练习(及检测)

(一)词语解释1.台隍枕夷夏之交(倚、据,动词)2.时维九月(时序,名词)3.序属三秋(时序,名词)4.俨骖騑于上路(高,形容词)5.披绣闼(披:

开;闼:

小门)6.山原旷其盈视(远,形容词)7.声断衡阳之浦(水滨,名词)8.遥襟甫畅(刚、顿时,副词)9.逸兴遄飞(迅速,形容词)10.气凌彭泽之樽(超过,动词)11.天高地迥(远,形容词)12.识盈虚之有数(定数,名词)13.命途多舛(乖违、不顺,形容词)14.今晨捧袂(衣袖,名词)15.恭疏短引(疏:

书,撰写。

引:

序)16.一言均赋(铺陈,动词)

(二)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襟:

以……为衣襟。

(襟三江而带五湖)带:

以……为衣带。

(襟三江而带五湖)2.使动用法下:

使……放下来(徐孺下陈蕃之榻)腾:

使……腾空(腾蛟起凤)起:

使……起舞。

(腾蛟起凤)屈:

使:

受委屈。

(屈贾谊于长沙)窜:

使……出去。

(窜梁鸿于海曲)3.名词用作状语星:

像流星一样。

(雄州备列,俊采星驰。

)4.名词用作状语目:

看,望。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副词活用动词尽:

都包括。

(尽东南之美)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

才俊。

(尽东南之美)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节次

第五课时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1积累文言字词

12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13背诵2,3,4段

重点

作者怀才不遇,又不甘沉沦的情感

难点

用典抒情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朗读

课内练习(及检测)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齐读课文

归纳文言句式1.省略句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2.被动句纤歌凝而白云遏。

(遏,止,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歌声所阻止。

)怀帝阍而不见。

(见,朝见,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朝见。

)3.宾语前置童子何知(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到动词谓语“知”的前面)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思考练习

《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的异同 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与对仗。

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滕王陶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带来了意思晦涩的毛病。

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渐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

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

两文相比,《滕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美,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

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滕王阁序》抒发的则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作业;

完成全品练习册。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2018

课时

1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逍遥游》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

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难点

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1、新课导入

“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

二、解题

  1.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2.背景材料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3、注音

(北冥mínɡ鲲kūn    抟扶摇而上tuán坳堂āo

  蜩tiáo莫之夭阏yāo枪榆枋fānɡ夜舂米chōnɡ

四、注意下列词以及语句的意义

  ①怒而飞:

振翅而奋飞。

怒,通“努”,振奋的意思。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动风起,这大鹏鸟就借风力迁往南海。

海运,指海的运动,海动必然风起涛涌。

  ③《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情的。

《齐谐》,书名。

志,记载。

“……者……也”,表示判断的句式。

  ④“谐之言曰”五句:

《齐谐》书上说:

大鹏迁往南海时,初飞时以翅膀击起水花而上,高达三千里,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九万里。

它是乘着六月大风而飞去的。

 ⑤“天之苍苍”三句:

天色深青,难道是它的本色吗?

它是高远而没有什么边际的吗?

其,通“岂”。

至极,穷尽。

  ⑥“且夫风之积也不厚”两句:

水的聚积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且夫,承接连词,表示进一层议论。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1、情境导入

2、讲授文学常识与故事背景,学生了解

3、师生合作,正音,划分段落层次,疏通大意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2018

课时

2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逍遥游》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

重点

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难点

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2、复习导入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庄子的了解。

二、研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1.指定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学生思考:

  问题①:

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

  问题②:

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

  问题③:

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什么?

  (解说:

这三个问题较为浅显,让学生细读课文,力求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明确答案:

  问题①:

大鹏飞往南冥,需要“海运”。

  问题②:

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

  问题③:

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枪榆枋而止”。

4、理清第一自然段的思路

本段内容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

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张手法描写神奇莫测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如垂天之云”。

这只鸟不止于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

接着,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怜和可笑。

5、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是第一段,而万物“有所待”是更好理解“逍遥”的基础,必须抓住意象特征,通彻理解。

理清思路,是背诵课文的最佳途径。

6、研习第二、三自然段

小知不及大知zhì 朝菌zhāo   蟪蛄huì   穷发之北fà  斥yàn

沮jǔ数数然shuó泠然línɡ恶乎待哉wū

六、布置作业

1.熟背第一自然段。

2.预习第二、三自然段。

4、情境导入

5、讲授文学常识与故事背景,学生了解

6、师生合作,正音,划分段落层次,疏通大意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2018

课时

3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逍遥游》

教学目标

1、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重点

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难点

背诵第一自然段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3、复习导入

检查学生的第一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二、研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小知不及大知:

见识短浅的小智比不上见识深远的大智。

知,即“智”,指智慧才能。

  ②奚以知其然:

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

奚以,即“以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然,代词,这样。

  ③穷发之北:

草木不生的北极荒远之地。

  ④彼且奚适也:

它将要到哪里去?

“奚适”,即“适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⑤此小大之辩也:

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辩,通“辨”,区别。

三、研习第三自然段

作者在本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

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

 本段中阐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即“无所待”的观点。

 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

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

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

①看奇特的描写

②探大胆的构思

③析隐蔽的情感

5、鉴赏本文的艺术特色

①借用寓言说理,生动透彻。

②想象奇特丰富,意境开阔。

③构思大胆奇妙,叹为观止。

六、课文总结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

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真可谓妙笔纵横,别具一格,无愧鲁迅先生“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评价。

七、布置作业

完成《全品》相关练习

7、情境导入

8、讲授文学常识与故事背景,学生了解

9、师生合作,正音,划分段落层次,疏通大意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2017-10

节次

1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和问题,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

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主旨

难点

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导入

歇后语:

老鼠钻进书堆里——咬文嚼字

二、作者及文体

朱光潜(1897-1986),安微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

代表作:

《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文艺随笔:

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三、解题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  B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 C)

 

四、检查预习

1、作者将“咬文嚼字”贬义褒用,赋予它新的含义。

新的含义是什么?

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2、作者围绕咬文嚼字的道理所举的例子:

5个

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贾岛“推敲”的故事,苏轼《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套板反应

五、分组合作探究

五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作业布置

全品学练考

 

一、歇后语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二、讲授作者及名言,让学生了解积累

三、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督促学生预习

四、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单

内容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时间

2017

节次

2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深入领会文中作者关于“咬文嚼字”的观点

重点

理清文章观点与例子的对应关系

难点

把握作者观点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复习导入

二、分组合作探究

1、郭沫若改台词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2、王若虚修改《史记》中李广射虎情节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更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王若虚在《史记辨惑》将它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字数增减,意味不同)

3、推敲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苏轼《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剖析

③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②独携小龙团 来试惠山泉

①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它们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

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道理:

善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品味妙语③

大胆想象:

a诗人所处的环境:

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b诗中人物的活动:

品茶、赏月

c诗中人的情趣:

恬静幽闲、醉情山水

(明确:

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分析第七段:

联想意义要慎用,否则可能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培根说过:

第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