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5杜甫诗三首
一、目标呈现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河山,培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感受诗人忧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资料链接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杜甫:
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ǎn)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春望》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
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辘(lù)州。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石壕吏》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军打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路经这些地方,一路上所看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于是他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二、预习热身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抄写两遍。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2.解释词语。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3.完成下列文学常识,试背诗歌。
(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三读课文,提出你不能解决的问题
(1)
(2)
(3)
三、 活动探究
活动一学习《望岳》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理解赏析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
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3.学生齐背《望岳》。
活动二学习《春望》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首联:
春望所见
颔联:
春望所感
颈联:
春望所盼
尾联:
春望所思
2.以“望”为切入点比较两首诗:
望岳
春望
“望”的对象不同
“望”的视角不同
远望:
近看:
近看:
远望:
“望”中所感不同
“望”中所寓之情不同
3.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
从写作背景来说:
从写作题材来说:
从思想感情来说:
由此可见,诗人的个人境遇、诗歌的写作题材、主题思想都可以影响诗歌的风格。
4.背诵两首诗并找出两首诗中的对偶句进行默写背诵。
(小组内互背,小组与小组齐背赛出优胜小组)
活动三学习《石壕吏》
1.朗读这首诗,本诗写了件什么事?
请用现代说话交流的方式在组内每人依次口头翻译。
2.“有吏夜捉人”中的“夜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石壕吏》中写老妇和县吏的对话时,运用了藏问于答的方法,只写了老妇的语言,而略去了县吏说的话,请你运用想象将县吏说的话补写出来。
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妇: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妇: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妇: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4.课文题目为《石壕吏》,为什么全文却以老妇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
5.诗中有主要有几个人物形象?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石壕吏:
老妪:
活动四学习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
请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盘点提升
1.诗歌主题:
《望岳》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春望》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荒凉,人事全非的春望之景,表达了自己在连绵战火中家书隔断,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焦虑心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感人至深。
《石壕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表现诗人对叛军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同时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表示的深切同情。
五、我的收获
课外积累
1.积累杜甫诗二首,体会不同历史时期其作品的特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背景】作于763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头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biàn)等州,叛军头领薛嵩(sōnɡ)、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yì),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由此结束。
正流寓梓州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啸哀:
指猿的叫声凄厉②渚(zhǔ):
水中的小沙洲③鸟飞回:
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④萧萧:
风吹落的响声⑤万里:
指远离故乡⑥长作客:
长期漂泊他乡⑦百年:
一生⑧艰难:
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⑨繁霜鬓:
形容白发多。
⑩潦倒:
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背景】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深秋登高有感而作的一首七律诗,后人赞之为“古今七律第一”。
2.对联欣赏
a.对联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仄起平收,音调和谐
b.猜对联活动
猜地名: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武汉黄鹤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州醉翁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广州黄花岗)
猜人物: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屈原)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猜行业: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药店)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茶店)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理发店)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
寒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裁缝店)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
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珠宝店)
名联荟萃:
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
”
祝寿联:
福似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翁。
开业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结婚联:
长天欢翔比翼鸟,大地喜结连理枝。
春联:
春光一片连天碧,笑脸千张映日红。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