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8995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答案

统编-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课本课后练习答案

下面赠送请忽略

板书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

(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

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2.背诵这三首古诗。

课堂作业新设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B深山里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答案】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作者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为什么?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这首诗的感情的。

1、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

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

4、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学简单的古诗。

5、从本节课来看,总体效果还可以,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备课素材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知识储备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

(1)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