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9412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

《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docx

论文《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讨

 

赵曰勇

摘要:

本文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分析后进生的成因,指出后进生的表现特点,然后从情感、自尊心、特长、自信心、社会合力、耐心等六个方面出发分析怎样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

关键词:

后进生成因表现特点教育转化

引言

在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当数学习有困难学生(也被称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

本文从关注和转化“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村教育实践,探究成因、表现特点,及对照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提出解决转化后进生的对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后进生及原因

所谓后进学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会考、高考中达不到学校的质量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

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

有关学习困难的定义较多,目前国内较普遍的看法,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而又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原发性缺陷。

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差,而且常常带有一些行为问题。

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据国外调查,在全体学生中的发生率为8%--12%,国内调查约为6%左右,即使按最严格的标准,也在3%左右。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

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

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当代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

教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

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在我就教的乡镇,父母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初中与小学毕业,很少有高中毕业的,给学生带来的家庭教育是很偏面的、主观的、狭窄的。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

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

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这种情况相当较多。

山区的家长们由于在山区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认为不能守着几亩地,因为绝对种不出“金元宝”,只有出外打工或创业才能有改变穷困的现状。

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

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外出或疏于管教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

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在中学阶段表现更为明显,敲诈、勒索甚至抢劫都来了,社会上犯罪低龄化这个警钟已敲响了,这个发展趋势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更多的重视。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

但如果老师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

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

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这种情况在我县沿江一带也有存在。

有的学校或班级为了考试成绩优秀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或者劝其不要参加考试,或者分班时坚决不要差生、后进生,这对在差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这种情况使得这些后进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这种情况在我县一些特别强调考试成绩的片区中有存在,也时有听说。

4、师资水平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昆阳乡在校网布局调整前有十几所学校,有许多代课教师,师资水平很低,一些村民形容这些教师,说是“斑鸠教鸪鸪”,这话虽难听,但也是实际话。

现在全乡只有三所小学(中心小学、林山小学、梅坑小学)。

昆阳中心小学10班、学生360人;林山小学5班、学生109人;梅坑小学5班、学生80人。

三所小学现有教职工40人,专任教师36人,教师合格率95%,40岁以下专任教师19人,占53%。

学校的发展势头较好,教学质量、教育管理、学历合格率都在上升,各方面都由于撤并有了质的提高。

但也有一些客观的问题,如校网布局调整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住宿生管理等。

特别是外围村到中心小学就读比例大幅度上升,以致外围村学生受到的暴力侵害比例也处于上升之中,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

对社会上恋爱、婚姻道德观念不能明辨是非。

一些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学生培养的投入。

目前,农村经济推进缓慢,导致人均收入滞步不前,个体经济没有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出现不足。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昆阳乡并不少见,昆阳虽然平地不多,每间屋基也贵得惊人,但还是有一批人花很多钱建造了漂亮的房子,却对自己的孩子不关心。

这样造成学生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觉得早日去挣钱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接受更多的教育本身就是财富。

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学生的危害更大。

在消费文化的巨大影响下,使得一些学生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使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在农村从事多年小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觉得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

(1)当地“闲人”(无所事事,好发言论的人)在发表言论时宣传一些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

(2)整个农村处于一个不安的市场经济初期的躁动之中,到处有金钱影响的影子。

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1、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

有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称霸的英雄观,这在外围村表现较为明显。

2、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

从几年来的了解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3、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

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三、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后进生的心理很脆弱,要加倍呵护,其内心越渴望被肯定,哪怕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教师的只言片语,都可能经他们的心灵以最强烈的震撼。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后进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受压抑状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晒不到阳光的角落”。

对于他们而言,长时间的被否定,受压抑,无异于一种漫漫无期的精神刑罚,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极其自卑,下意识地关闭自己的心扉,另一方面心理又时时燃烧着渴望,渴望改善自己的境遇,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是以幻想的形式存在着,因为毕竟希望显得太渺茫了。

这时,教师如能适时地给以关爱,不吝惜自己真诚的期望,那对学生而言,是阴霾中透出一丝阳光,是滋润心扉的滴滴雨露,将有力地鼓励他们奋起,激励他们前进。

从各方面来讲,教师的关爱就是一剂良药。

具体如下:

1、把微笑送给学生,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人的脸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脸部表情往往传达着一个人的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师的脸部表情。

比如,对于后进生,许多教师总是“恨之入骨”,时常板着面孔。

学生表面上对其百依百顺,其实他们往往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并产生逆反心理。

作为老师,如果能够把阴沉的脸变得晴朗一些,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动之以情。

批评教育,注意“艺术”性,“爱”字当头,做到良药不苦口,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这方面,我深有体会。

我曾经带过几十个非常调皮的学生,门门功课,每次考试都是二三十分。

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已经具有良好的“抗药性”。

对此,我采取的措施就是改变态度。

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改变我们的教学态度,走进学生,相信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

2、把爱心送给学生,消除学生戒备心理。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

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关你什么事”、“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

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

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后进生某生,小学四年级,经常为一点小事哭,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反映他有偷东西的行为,家长反映回家不做作业。

下雨天他不在教室里,在雨地里跑,给其他同学造成不好的影响,在教室里也会经常大叫。

该生的表现家长跟我说是有多动症。

我仔细分析了他的情况,我认为这孩子不是多动症,而是缺爱症,他是一个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孩子,因为表现不是很好,经常挨批评,遭冷眼,个性受到了压抑。

针对该生的情况,首先,我在班里给他平等的待遇,宽容他的一些不正常的行为。

有一次,我发现他上课读书很认真,我郑重地对他进行了及时的表扬,还让他站起来读,他声音读得很小,我再让他读一次。

后来,我发现这一表扬对他促动很大。

早读课他也能认真地读书了,也开始写作业了。

尽管他的语文作业做得字迹模糊,我还是想办法找一点优点来表扬一下,如写上“能做作业就是大进步,希坚持!

”“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清楚了。

”同桌同学嫌他脏不肯和他坐,我一方面安慰那位同桌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一方面小声地对他说,要注意卫生。

一段时间以后,该生同学变了,衣服也穿整洁了,还坚持戴红领巾。

每天放晚学,拿着书追着我问:

“老师今天是什么作业?

”我说了,他用笔写在书上,连几遍也写得清清楚楚。

看到他的进步我说:

“老师最喜欢看到你问作业的样子”。

后来,他爸爸告诉我,最近孩子回家能主动做作业了,并说了很多感激的话。

我说孩子的进步是对老师最好的感激。

我们都是为了孩子。

老师和家长的心是一样的。

现在该同学的作业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字迹清楚了,也整洁了许多。

同学们都说他进步了。

3、转变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恶作剧心理。

上海市金山区的平乐学校教地理课的陈新莲老师转换自己的角色当“学生”。

她在一节课中留出30分钟左右时间,请学生上讲台讲课,而她自己则坐到学生座位上当学生。

每当调皮捣蛋的学生上台讲课时,她不时地模仿他们,在下面搞小动作、讲话,有时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弄得他们难堪。

学生们上完课,都很感慨:

当老师真的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容易,上课,最需要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配合,随意讲话或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心里是很难受的。

今后,我们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

通过师生间转换角色,双方加深了理解,在情感上达到共鸣。

不限于上面所述的上课时的师生间转换角色,还应有更大范围,如:

“在关心学生疾苦时,应该是母亲,无微不至;在和学生交往时,应该是朋友,心心相印;在学生犯错时,应该是医生,治病救人。

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情感。

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

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

”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后进生”又被悄无声息地改成了“学困生”。

虽只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且听起来更富人情味。

因为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学困生”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成绩眼下还不够理想,但是通过师生的帮助和他们自身不懈努力,明天亦或是后天他们可能就是最优秀的学生。

在现代信息社会,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

然而,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老师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

在部分老师的观念中,“师道尊严”比法律所赋于的平等权利更有影响力。

因而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很少从两个平等的人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的角度去对待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师道尊严”的面孔下,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

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这话说得多好呀!

我们首先应把后进生视为一个大写的人,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举例:

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

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约合今天3000多元人民币。

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儿子为难地说:

“我没钱赔人家。

”父亲尊重他的人格,说:

“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也体会到尊重和责任的重要性。

这位受过惩罚的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这就是尊重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这是美国典型的教育方式,相对我国的教育方式也有借鉴之处。

引用一作家的话重复一个意思:

“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在脊椎上,有的在神经上,有的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

“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是教育的民主化。

如果没有教育的民主化,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化,也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现代民主师生关系,就意味不可能建立现代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

”实现教育民主,教师必须树立平等的思想。

它括两个内容:

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在教师眼里是平等的,有学生个人尊严的。

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随时尊重他们的人格,体现平等思想。

老师通过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尊重学生、体现平等的过程。

例如当后进生回答老师问题只答出一半,接下来就不知如何说时:

我们应说:

“没关系,别着急,慢慢来”;“仔细想想,想好了再告诉我”;“再让别的同学补充一下好吗”。

而不要说:

“真笨”;“站着听别人说”;“这么简单题都不会,你在做梦吗?

”当后进生上课溜号,被老师叫起来回答不上来问题时,我们应说:

“不要紧,请你再听一听”;“好好想一想,下次再回答”。

而不要说:

“站着听,多做题或是找家长”;“你走魂了”。

当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可以说:

“继续努力啊”;“加油啊”;“你真棒,可别骄傲啊”。

而不能这样说:

“别太高兴,不就这一次吗”;“这是应该的,比你强的多着呢”;“取得这点儿进步高兴什么”。

当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说:

“有什么困难告诉教师”;“让我来帮助你好吗”。

所以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老师应把理解、尊重学生当成首条的金科玉律。

”也指出: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

”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

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三)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有句名言: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

古人云: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

”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

“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

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采取成功教学,帮助学生找回自信。

成功教学是由上海闸北八中首创,在全国中小学颇有影响的教学策略。

成功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增强自信心,培养成功的信念,达到学习上的成功。

对于部分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可适当倾向于这部分学生。

尽管说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但事实上,后进生的“机会”少得可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块“阵地”,给后进生一个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有的教师总盯住好学生,使后进生失去锻炼机会,产生不平衡心理,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摒弃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力求在师生间搭起心灵的桥梁,并给予肯定和赞赏。

因为“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内驱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失败会使人痛苦,甚至于丧失自信心;而成功不仅能给人以自信,而且使人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后进生取得成功时,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恢复他们早已“丢失”的自信心,使他们迸发出比以往十倍至百倍的求知热情。

而对于部分在某些方面具有特长的同学,还可通过组织特定的活动,使其充分展露才华,从而增强自信。

因为有的人,受各方面因素限制,你不可能要求他跟他人一样。

相反,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他可能因之而受到鼓励和启发,从而在各方面取得进步。

比如有这样一位父母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