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823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docx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至必修五

高中课内古代文化常识一(必修一)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晋侯、秦伯围郑)

引申——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引申——夫子:

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重于称`子`.

父(读第三声):

同“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

父(读第四声):

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

丈夫:

古时称成年男子为丈夫,并不专指女子配偶.

匹夫:

本指一个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

须眉:

古代称男子为须眉.古曾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有此称.

4.寡人:

君主、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引申——古代君王自称:

朕(秦之后)、寡人(通用)、孤(通用)、(明太祖朱元璋自称:

咱)

5.执事:

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引申——供役使者,仆从;有职守之人;官员也称执事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引申—— 卿别意:

古代高级官名;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古代夫妻互称

3.竖子:

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引申——小子:

与竖子同义

4.祖:

临行祭祀路神,此处为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5.中国古代音乐基本音阶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引申——唐代时称前五音为“合、四、乙、尺、工”

宫类似于现在乐谱中的do音。

商类似于现在乐谱中的re音;

角类似于现在乐谱中的mi音;

徵类似于现在乐谱中的sol音;

羽类似于现在乐谱中的la音;

6.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引申——官职发展:

西周始设时称“庶子官”,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

战国后期为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

秦、汉为太子侍从官,历代沿用

7.郎中:

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引申——官职发展:

唐朝后为侍郎属官,地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

民间称医生始于宋朝

8.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引申——蹲踞:

两腿张开蹲着,失礼程度较.箕踞轻

踞,在古代日常生活中,是最失礼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

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引申——古代关中指“四关”之内,即东面潼关、西面散关(大震关)、南面武关(蓝关)、北面萧关(金锁关),一般称函谷关以西,即秦、汉、唐时所称的关西地区

3.山东:

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即古代关东地区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引申——三国时关东地区主要是指虎牢关以东

4.季父:

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也专指最小的叔父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引申——伯仲:

旗鼓相当,不相上下

5.河:

特指黄河。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引申——江,特指长江。

6文中设宴于室内座次由尊到卑为:

坐西朝东、坐北朝南、坐南朝北、坐东朝西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引申——古代宫室结构为前堂后室,一般情况下,堂内设宴以面朝南为尊,座次由尊到卑为:

坐北朝南、坐西朝东、坐南朝北、坐东朝西。

古代朝堂为前堂,上朝时天子坐北朝南,故称“南面”,群臣立于天子对面,立南朝北,故称“北面”。

而后室由于东西长而南北窄,故室内设宴座次由尊到卑为:

坐西朝东、坐北朝南、坐南朝北、坐东朝西

古代左右尊卑各朝不同,以左为尊的朝代有:

春秋、唐、宋、明、清等

以右为尊的朝代有:

商、战国、秦、汉、元等

无论何时,一般情况下,车驾中以左为尊

7亚父:

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后人特指范增

(亚父者,范增也)

引申——尚父,可以理解成名义上的父亲。

和父亲同级,一般都在帝王家才有

仲父,地位高于父亲,对长辈极为尊敬之称

8参乘:

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引申——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位卑在右陪侍

9窃:

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引申——窃念:

私下想念。

窃惟:

私下思惟;窃比:

私自比拟;窃言:

私下谈论;窃庇:

私下包庇;

窃窃:

暗中,偷偷地;窃议:

私下议论;私自评论

高中课内古代文化常识一(必修二)

必修二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引申——0岁度:

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

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牙牙:

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提孩"的,后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童龀[chèn]:

龀,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

"始龀、髫年:

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

男孩八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九龄:

为9岁。

黄口:

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

儿童九岁。

10岁幼学:

十岁。

外傅之年:

儿童十岁。

12岁金钗之年:

女孩十二岁。

13岁豆蔻:

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

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志学之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

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

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16岁二八:

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

女子十六岁。

20岁弱冠:

又称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桃李年华:

女子二十岁。

24岁花信年华:

女子二十四岁。

30岁而立(而立之年):

因为"三十而立,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

三十岁。

克壮:

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半老徐娘:

女子三十岁。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四十而不惑。

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艾:

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六九年:

即五十四岁。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

均指60岁。

高龄:

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

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

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下寿:

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耆[qi]:

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61岁还历寿:

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从心之年:

因为七十而从心所欲,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均指70岁。

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

耄[mào]耋[dié]之年

77岁喜寿:

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均指八九十岁。

中寿:

指80岁以上。

伞寿:

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米寿:

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上寿:

九十为上寿。

鲐背:

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白寿:

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

指百岁高寿。

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

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

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

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

期颐指一百岁。

"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

上寿:

百岁

108岁茶寿:

指108岁。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岁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南朝)。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

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3.秦罗敷:

“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4.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

5.床:

古代的坐具。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6.新妇:

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7.初阳岁:

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

8.下九:

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引申——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

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10.青庐:

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11.箜篌: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2.妾:

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引申——女子谦称自己容貌为“蒲柳之姿”

女子自称为“奴家”

女子谦称为“妾”、“贱妾”、“奴婢”、“妾身”、“婢子”

老年妇女谦称为“老身”

民间女子自称为“小女子”、“民女”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为“妾”

寡居皇太后自称为“哀家”

13.公姥:

公公和婆婆。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4.适:

出嫁。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短歌行》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魏太祖”,史称魏武帝。

2.子:

对对方的尊称。

衿:

古式的衣领。

青衿:

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引申——黔首:

黔,黑色。

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

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白丁:

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

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白袍:

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

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布衣:

麻布衣服,借指平民。

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

袍泽:

“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用来形容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因此“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苍头:

原指战国时主人战旗下的军队,多以乡党的青年组成,因以青巾裹头,故名。

至汉代,战事减少,逐渐沦为奴隶,操持贵族邸宅的杂务。

遭逢战乱,仍不失主人近侍军队的性质。

魏晋以后,则纯为私家奴仆。

黄裳:

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

  

缙绅:

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簪缨:

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旧时把它作为做官者之称。

簪缨世族(世代做高官之家)。

   青衫:

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代指官职低的官员。

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珠履:

缀有明珠的鞋子。

豪门宾客的代称。

巾帼:

本是古代妇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自古以来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故代指女性。

青衣:

古时地位低下者所穿的服装。

婢女亦多穿青衣,后因用为婢女的代称。

裙钗:

古代妇女的服饰,因用为妇女的代称。

纨绔:

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

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细绢做的裤子,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因此,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

赭衣:

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赤褐色。

古时囚犯乃服赭衣,因以褚衣代称囚犯。

赭衣塞路,比喻犯罪的人很多。

3.阡陌:

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4杜康: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兰亭集序》

1.癸丑:

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2禊,一种祭礼。

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赤壁赋》

1.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引申——望:

农历每月十五。

晦: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

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3.斗牛: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

1.浮图:

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阴阳: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高中课内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三)

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1.白帝城:

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白帝城高急暮砧)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昭君墓是“当地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名“青冢”。

后泛指坟墓

(独留青冢向黄昏)

引申——青冢,亦借指边疆地区。

《蜀道难》

1、子规:

即杜鹃,又名杜宇、蜀魄、蜀魂、催归。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杜宇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又闻子规啼夜月)

引申——子规也称子归,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

2、 扪参历井:

参,井,星宿名

(扪参历井仰胁息)

引申——分野,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琵琶行》

1.琵琶行: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管弦:

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举酒欲饮无管弦)

3.教坊:

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名属教坊第一部。

4.五陵年少:

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年少争缠头)

引申——五陵:

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

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膏粱:

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

膏粱子弟:

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5.青衫:

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江州司马青衫湿。

《李商隐诗两首》

1.望帝:

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即蜀国古望帝杜宇,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

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望帝春心托杜鹃)

2.鸡人报晓筹:

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无复鸡人报晓筹)

引申——周朝时,鸡人为掌管供办鸡牲的官员,举行大典时,则报时以警夜

3.六军:

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此日六军同驻马)

引申——六军在各朝有不同的意义:

(1)周朝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

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

即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羽林)

4.当时七夕笑牵牛:

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

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当时七夕笑牵牛)

5.四纪:

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近四纪)

(如何四纪为天子)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

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寡人之于国也)

2.河内凶:

河内遇到饥荒。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引申——河外:

黄河以南、以西为河外。

3.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则移其民于河东)

引申——河西:

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过变化。

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后演变为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

现在的河西五市是指:

现在的河西指的是甘肃省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也是河西走廊一带。

河南:

1.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

2.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

3.汉称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

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

元为路,明为府。

4.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河北:

1.(唐)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

2.(宋)河北路,治大名府(今大名东)。

4.粟:

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

(移其粟于河内)

引申——“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

中国最早的酒是用粟酿造的

5.庠序:

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引申——夏代叫校

庠序也有安详肃穆的意思。

庠,通“详”。

安详

(谨庠序之教)

《劝学》

1.君子: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曰)

2.金:

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金就砺则利)

3.跬步: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半步),跨出两脚为步。

(故不积跬步)

《过秦论》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2.八荒:

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

后泛指周围、各地。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并吞八荒之心)

3.连衡:

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与“合纵”对应,也作“连横”。

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

秦国位于西方,六国位于其东。

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外连衡而斗诸侯)

4.合从(从,通“纵”):

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与“连横”对应”。

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

秦国位于西方,六国位于其东。

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

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6.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履至尊,登帝位。

六合,天地四方。

(履至尊而制六合)

7.敲扑:

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8.俯首系颈:

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

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9.迁徙之徒:

征发的人。

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0.谪戍:

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1.万乘:

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引申——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12.一夫作难:

指陈涉起义。

作难,起事,首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3.七庙隳:

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