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711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

《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docx

05下123章《会计原理》课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会计的产生

会计产生于生产管理的需要

人类社会早期,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水平,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工作,并形成了一套用价值形式管理经济的专门方法。

2、会计的发展

(1)中国会计的发展

①在西周就有“司书”、“司会”等专门官职,对皇朝财物和赋税进行“月计年会”。

②至唐宋,形成了一套记账、算账的古代会计模式—“四柱清册”方法。

四柱即“旧管”(上期结余)、“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结存)。

并通过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种关系,系统、综合、全面地反映财物收支的全貌。

③明末清初,出现了“龙门账”、“三柱账”、“四柱账”等较为科学的会计方法。

19世纪中叶,借贷记账法开始传入我国。

④1951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随后,引进了前苏联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⑤1993年7月1日对会计模式的改革,标志着我国与国际会计模式的接轨。

(2)西方会计的发展

①现代会计起源于西方,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②13-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商业经济非常繁荣,为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产生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③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的“簿籍论”专篇的问世,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他也因此被称为“现代会计之父”。

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借贷复式记账法已成为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总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会计的定义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地、完整地、系统地、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现代会计的特点

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②广泛运用复式记账法来连续地、系统地、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用会计干什么。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的特点:

①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②主要核算已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

③主要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

④核算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必须以凭证为主要依据。

2、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的特点:

①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经常性和及时性特点。

②主要用货币计价形式进行监督;

③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的监督,是外部监督不可替代的;

④会计监督的依据是国家的财经法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三)、会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1、核算是基础,核算为监督提供依据,同时,核算本身就是监督的一种形式;监督是核算的深化,通过监督加强核算,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2、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但监督更重要,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四、会计的对象

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2、会计的一般对象

会计的一般对象是: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3、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企业的会计对象可以用六个要素来表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可分为:

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支出等方面。

五、会计的任务

1、会计的任务——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所应担负的责任和工作。

2、会计的基本任务:

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3、会计的具体任务:

①核算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会计目标)

②维护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③预测经济活动,参与经营决策

附:

会计的本质

会计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活动,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明:

第一,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活动,一项管理工作,会计管理工作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第二,会计既为管理提供信息,又直接履行管理的职能

第三,会计方法的变革、发展本身就是管理工作的要求。

因此,会计人员是管理人员,会计部门是管理部门,会计活动是一种管理活动。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定或会计假设,通常是指会计核算中对某些难以确切界定的但对会计工作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根据一般的正常的情况所作的合理推断。

(二)、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组成

1、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

也称会计个体或会计实体,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特点:

①独立性;②实体性

2、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不会进行清算、解散或倒闭,是为会计工作的正常活动作出的时间界定。

3、会计分期

是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时间段落,确定各个时段的收入、费用、利润、负债,编制各个时段的会计报表,进行各个时段的账目结算等。

以一年为单位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是最重要的会计期间,我国规定:

以日历年度为会计年度,即1月1日——12月31日。

每个会计年度还具体划分为月份、季度、半年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4、货币计量

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而且假设币值稳定。

我国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3个)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以及对会计事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原则。

包括:

1、客观性原则

又称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包含三层含义:

(1)会计核算必须符合真实性的要求。

(2)准确性

(3)可检验性

2、相关性原则

也称有用性原则。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与会计资料使用者的要求相关联。

会计资料必须满足三方面的不同需要:

①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②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③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提供的会计资料相互可比,强调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

4、一贯性原则

也称一致性原则。

就是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若要变更,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强调同一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5、及时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究时效,要求会计业务的处理必须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要求:

①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

②要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③要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6、明晰性原则

又称清晰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清晰明了,并便于理解、检查和利用。

对满足当事人的要求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7、谨慎性原则

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主义,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应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必须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以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高警惕,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和损失限制在极小的程度。

要点:

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但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费用。

8、实际成本原则

又称原始成本原则,要求对各项财产物资的核算,要按照购建或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而不考虑随后市价变动的影响。

9、权责发生制原则

收付实现制——它是按费用和收入是否在本会计期间已经付出、收入货币资金,而不管其应否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来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基础。

凡在本期收到货币资金的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在本期以货币资金支付的费用,不论其否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实际上是以实收、实付为标准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按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来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确认基础。

对收入而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本期是否收到货币资金,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既使在当期收到货币资金,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

对费用而言,凡是当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支付货币资金,都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既使在本期已经支付货币资金,也不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

实际上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项目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概念

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定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以实收、实付为标准确定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对收入和费用的处理标准不同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对核算的影响不同

需设(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核算复杂

不需设跨期摊配账户,核算简单

作用不同

能正确计算本期损益

不能正确计算本期损益

10、配比原则

是指营业收入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要求:

时间上配比、性质上配比、数量上配比。

11、划分收益性支出和划分资本性支出原则

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费用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其目的是为了正确计算收益。

12、重要性原则

就是要求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要分清主次,对于影响决策的重要经济业务应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对于相对次要的经济业务可采取适当的变通办法进行简单会计处理。

1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第三节会计的内容、特点和目标

一、会计的内容

会计的内容——是指会计作为一种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报告的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内容。

会计的内容包括:

会计预测与决策、会计核算、会计控制、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等。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2、对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而综合的计算和记录

3、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内容

4、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

三、会计目标

1、会计目标的概念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的目的,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会计工作的目的性。

会计目标分为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

2、会计目标的组成

①直接目标:

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在经营决策中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

②终极目标:

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节会计方法

一、会计方法的概念

会计方法——是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也就是是从事会计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

二、会计方法体系

会计方法体系包括:

1、会计预测决策方法

2、会计核算方法

3、会计控制方法

4、会计分析方法

5、会计检查方法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

1、填制和审核凭证

2、设置账户

3、复式记账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8、资产计价

三、会计核算方法的相互关系P14

1、会计核算的八种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相互配合加以运用。

2、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要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在审核无误的基础上,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的方法编制记账凭证,据以登记账簿,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规定要求进行归集、分配并计算成本。

在进行会计记录时,要运用资产计价的方法计量入账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后,通过财产清查将财产物资实际结存数与账簿记录加以核对,在账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

3、上述8种会计核算方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开始环节,登记账簿是中间环节,编制会计报表是结束环节,这就是实现会计循环的三大环节,即证→账→表。

第五节会计基本规范

一、会计规范的概念

会计规范——是指对会计业务处理与信息生成过程中的各种会计行为所作的各种限定与约束,或者说是在会计业务处理与信息生成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各种规范的总称,它是会计行为的客观标准。

二、会计规范的构成要素

(一)、会计法律——《会计法》

(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关于会计核算的规范,是企业进行价值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必须遵循的标准。

会计准则的层次:

1、企业会计准则

分为两个层次: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内容包括:

一般原则和要素准则。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自1997年以来已发布的16个具体准则: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收入》、《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交易》、《建造合同》、《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存货》、《固定资产》。

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1997年5月28日发布,1998年1月1日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事业单位。

(三)、会计制度

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作的操作性规定。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分三个层次:

1、《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2001年1月1日实施,适用于金融保险业外的大中型企业,暂在股份公司范围内实施。

专业核算办法与之配套。

2、《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

适用于金融保险业

3、《小企业会计制度》

适用于小企业

(四)、专业核算办法

是针对某些特殊行业的业务特点所作出的会计规范。

已发布的有《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

第六节会计学及其分支

一、会计学的概念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

在我国管理学是与经济学并列的学科,会计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会计学——见教材第14页

二、会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数学、哲学等的关系

三、会计学发分支学科

1、会计由于具体的研究内容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学科;

2、应用行业不同会计分支学科构成不同;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形成的项目,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

二、会计要素的组成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项: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按流动性质可以分为:

(1)流动资产

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及待摊费用等。

(2)长期投资

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其他投资等。

(3)固定资产

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4)无形资产

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5)其他资产

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如长期待摊费用。

2、负债

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按流动性分为: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2)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包括:

①实收资本(股本)

②资本公积

是指投资者或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资产。

③盈余公积

④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经营活动形成的,亦称留存收益。

附: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均表现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都是企业经营资金的来源。

项目

所有者权益

负债

投资性质

偿还期不能确定,具有永久性

偿还期能事先确定,投资具有暂时性

享有的权限

有权参与企业管理

无权参与企业管理

对资产的要求权

对净资产有要求权

对全部资产有要求权

投资收益的性质

收益不能预先定值,受经营状况的影响,不受法律保护,作为利润分配的内容之一。

利息能预先定值,不受经营状况的影响,受法律保护,作为费用从收入中扣减

计量属性

不必单独计价

必须单独计价

4、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按营业收入的重要性和经常性程度分为:

①主营业收入

②其他业务收入

5、费用

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费用一般分为:

①营业成本

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各种费用,也称计入有关成本的费用。

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②期间费用

由于它仅与当期实现的收入相关,必须计入当期损益,故称期间费用。

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亦称不应计入有关成本的费用。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第二节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用公式表示的会计要素在数量上存在的特定平衡关系称为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二、会计等式

最基本的会计等式为:

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说明:

1、企业没有负债,全部资产都属于投资人所有,也就是投资人对企业的权益。

2、在经营过程中,会计等式变为: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即:

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总额

3、上式除了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外,同时也包含着收入、费用、利润因素。

于是会计等式扩展为: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收入-费用)

上式全面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公式,是复式记账法建立的基础。

会计等式的一般形式写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1、经济业务——亦称会计事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

2、经济业务引起资产与权益关系变化的类型

(1)资产与权益同增,总额增加,总额相等

①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1:

投资者以银行存款100000元对企业进行投资。

②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例2:

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0000元

(2)资产与权益同减,总额减少,总额相等

③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3:

用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30000元

④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例4:

用银行存款10000元归还短期借款

(3)⑤资产有增有减,不影响总额,总额不变

例5:

用银行存款2000元购买机器设备一台

(4)权益有增有减,不影响总额,总额不变

⑥负债有增有减

例6:

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5000元,归还应付账款

⑦所有者权益有增有减

例7:

用盈余公积6000元转赠资本

⑧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债转股)

例8:

应付债券20000元转为股本

⑨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9:

企业宣告用盈余公积40000元发放股利

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用图表示如下:

经济业务

资产500000元=负债200000元+所有者权益300000元

等式两方总额

(1)

①例1

100000↑100000↑

600000↑

②例2

20000↑20000↑

620000↑

(2)

③例3

30000↓30000↓

590000↓

④例4

10000↓10000↓

580000↓

(3)

⑤例5

2000↑2000↓

580000→

(4)

⑥例6

5000↓5000↑

580000→

⑦例7

6000↑6000↓

580000→

⑧例8

20000↓20000↑

580000→

⑨例9

40000↑40000↓

580000→

3、小结

①企业经济业务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不外乎4大类9种类型

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只有同时涉及到等式左右两方项目时,等式两边的总额才会发生变动。

③企业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不管怎样影响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永远都不会破坏会计平衡公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永远相等。

第三节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按照会计要素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而形成的项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也是账户的名称。

会计科目的作用:

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归类和连续核算与监督的重要工具

②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③是规划会计核算对象和加强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既要全面反映会计核算的内容,又要具有系统性;

(2)符合经济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适用性

(3)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

(4)严格规定核算内容,要简单明了和通俗易懂

3、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经济内容分类

企业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为:

①资产类:

②负债类:

③所有者权益类:

④成本类:

⑤损益类:

每类都有固定编号:

(2)按提供经济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①总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地分类核算的科目,提供总括性指标。

②明细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也称明细科目或细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分类核算的科目,提供明细和具体指标。

在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可以设二级科目。

例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钢材

——辅助材料——生铁

……——木材

……

5、会计科目表

为了便于查阅,一般都事先编制成会计科目表,见教材32页

 

会计科目表

编号

会计科目

编号

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2171

应交税金

1001

现金

2176

其他应付款

1002

银行存款

2191

预提费用

1111

应收票据

2301

长期借款

1131

应收账款

2341

递延税款

1133

其他应收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

1141

坏账准备

3101

实收资本(或股本)

1151

预付账款

3111

资本公积

1201

物资采购

3121

盈余公积

1211

原材料

3131

本年利润

1243

库存商品

3141

利润分配

1301

待摊费用

四、成本类

1401

长期股权投资

4101

生产成本

1402

长期债权投资

4105

制造费用

1501

固定资产

五、损益类

1502

累计折旧

5101

主营业务收入

1603

在建工程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