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8850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docx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综合素质考试82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

A.进口

B.出口

C.进岀口

D.生产

2.与新能源相比,()能源的范畴更为广泛

A.太阳能

B.地热能

C.绿色能源

c

D.核

3.()目前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7%或全部发电量的17%是一项已具备竞争力的低排放并能提

供大量电力的技术。

A.风能

*B.核能

C.热能

D.水能

4.“十二五”规划提岀了构建低碳城市和()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5.

6.

A.低碳经济实验区

B.

C.

D.

A.

B.

C.

D.

低碳农村

低碳工业

碳汇减碳

)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植被

森林

草原

河床

)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A.

太空

B.

大海

C.

环境

D.

森林

7.发达国家中,(

)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

美国

B.

日本

C.

挪威

D.

英国

8.城市人一年的碳排量可以被多少棵大树吸收(

 

A.10棵

B.15棵

C.20棵

*D.25棵

9.()率先提岀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0.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11.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A.造纸

B.汽车

C.建筑

D.运输

13.

)途径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

A.商业

B.工业

C.农业

D.环保事业

14.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产业革命

15.()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的技术。

A.无害化技术

*B.环境监测技术

C.再利用技术

D.再回收技术

16.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

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A.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17.中国完成

“十一五”20%的节能目标,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五年内可节省能源(

)吨标准煤。

A.

4.5

亿吨

B.

5.5

亿吨

C.

6.2

亿吨

D.

6.5

亿吨

 

18.未来十年中国公司每年从CDM项目上可以获得的收益接近5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些国家

A.

美国

B.

日本

C.

欧盟

D.

发展中国家

 

19.

)推岀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

老布什政府

B.

克林顿政府

C.

小布什政府

D.

奥巴马政府

 

11•

c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2.多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

1.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A.政府

B.企业

r

C.高等院校

D.科研院所

2.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

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

3.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涉及两个重点领域,它们是()

A.生产领域

r

B.转移领域

p

C.消费领域

r

D.岀售领域

4.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A.加强学校教育

B.开展在职培训

17

C.网络媒体宣传

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5.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B.注重开发新能源

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6.气候系统有()

A.大气圈

B.冰雪圈

C.生物圈

D.水圈

7.富营养化是由于()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

现象。

r

A.氢

r

B.氧

17

C.氮

p

D.磷

8.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

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17

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

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9.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

r

A.长江

p

B.滇池

p

C.巢湖

p

D.太湖

10.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

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11.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

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设备技术

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12.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

A.雷雨

B•冰雹

17

C.台风

D•寒潮

13.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A.大气环境

B.水体环境

P

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17

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14.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

A.经济系统

B.社会系统

C.生态系统

D.环境系统

15.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

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

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D.公民低碳经济发展观念不强

16.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生产的低碳化

B.分配的低碳化

C.消费的低碳化

D.投资的低碳化

17.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

r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18.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A.更具有科学性

B.更具有全面性

C.更具有可操作性

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

19.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有()

A.产生气候异常

B.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C.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D.加剧水土侵蚀

20.酸雨中绝大部分是()

A.硫酸

B.硝酸

c.盐酸

D.醋酸

3.判断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jY对

N.错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岀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Y对

N.错

3.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jY对

N.错

4.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

r丄

Y.对

*N.错

5.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r丄

Y.对

N.错

6.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aY对

N.错

7.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

*Y.对

N.错

8.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为核心,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

aY对

N.错

9.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弓_Y.对

N.错

10.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

jY对

N.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