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5篇.docx
《高考模拟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5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
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
八年,世祖亲政,有司有以私征侵帑坐罪者,象枢疏陈其弊,请仿州县依易知单造格眼册,注明人户姓名、粮银、款目及蠲贩清教,上大吏核验,印发开征:
又请定布政使会计之法,以杜欺隐;请立内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滞,皆见施行。
十三年,岁三迁,至户部侍郎。
会西南用兵,措兵食,察帑藏,多所规画。
十七年,授左都御史。
疏言:
国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
原诸臣为百姓留膏血,为国家培元气。
臣不敢不为朝廷正纪纲,为臣子励名节。
”因上申明宪纲十事,上嘉其切中时弊。
磨勘顺天乡试卷,因陈科场诸弊,请设内帘监试御史;考核各直省学道,举劳之辨、邵嘉,劾卢元培、程汝璞,上如其议以为黜陟。
十八年,迁刑部尚书。
象枢疏言:
“臣忝司风纪,职多未尽。
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
”上可其奏,以刑部尚书留左都御史任,寻命举廉吏,象枢举雷虎、班迪凡十人。
上谕日:
“雷虎朕亦闻其清,以其怠惰罢黜,既经象枢特荐,授内阁学士。
班迪清慎,因使往江西按事,。
问以民间苦乐,又谢不知,以是镌秩①。
余令更部议奏录用。
”寻命与传郎科尔坤巡察畿辅,按治豪猾,还奏称旨。
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昔象枢以冯溥荐再起。
象枢见溥,问何以见知?
溥曰:
“昔余为祭酒,故事,丁祭不得陪祀者,当於前一日瞻拜。
君每期必至,敬慎成礼。
一岁直大雨,君仍至,肃然瞻拜而去,此外无一人至者。
余以是知君笃诚。
”
(《清史稿魏象枢列传》,有删节)
[注]①镌秩:
降级或降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B.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C.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D.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计,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
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称会计。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本地考试,因考试在秋天,又称“秋闱”。
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
C.畿辅,指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清代所指的畿辅也称直隶,包括今天的河北、天津以及北京的部分郊区。
D.祭酒,对同辈或同官中年高望重者的尊称,汉魏以后用为官名。
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象枢重视整肃纲纪。
康熙八年,他上疏皇帝陈述官员侵贪钱财的弊端,奏请皇帝整顿税制,完善法规,以杜绝官员的贪污和欺瞒行为。
B.魏象枢十分勤政爱民。
朝廷遇上西南战事,他积极筹措多方谋划。
任左都御史时,他上疏皇帝,希望大臣清廉从政,能为百姓保留财富,为国家培育元气。
C.魏象枢主张选贤任能。
他建议设立内帘监试御史,清除科场弊端。
他还向朝廷举荐清廉官员,皇帝听从了他的提议。
D.魏象枢为人笃诚敬慎。
从前丁日祭孔,魏象枢每次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前往,恭敬谨慎地完成瞻拜大礼。
因为他忠厚诚信,得到冯溥的赞赏和举荐,被朝廷重新起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请立内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滞,皆见施行。
(5分)
(2)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
(5分)
10.(3分)D
11.(3分)B(“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有误,应为“解元”。
古时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俗称“三元”)
12.(3分)C(“皇帝听从了他的提议”有误,魏象枢推荐班迪,皇帝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13.(10分)
(1)(魏象枢上疏请求)设立朝廷内外各官处理(办理)政事的期限范围,用以清理(清除)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纳)施行。
(得分点:
“治事”“限”“清”“稽滞”“见”,句意通顺。
5分)
(2)臣斗胆请求援引汉代大臣汲黯自请担任中郎的先例,留任御史台,为朝廷整饬匡正政纲法纪。
(得分点:
“敢”、“援”、“故事”、“整肃”,句意通顺。
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
顺治三年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八年,康熙皇帝亲自处理朝政,有主管官员私自征用和侵吞府库钱财而获罪的,魏象枢上疏陈述这种现象的弊端,请求皇帝下令整顿并命令各州县依照易知单制作有标准规格的名册,注明人户姓名、粮银、款目及免除租税救济饥贫的清楚账目,呈给上级官员审核查验,然后再印发开始征收;又请求制定布政使会计法令,用来杜绝欺骗和隐瞒的行为;请求设立朝廷内外各官处理(办理)政事的期限范围,用以清理(清除)延误和阻滞的事项,(这些建议)均被朝廷(采纳)施行。
康熙十三年,魏象框一年内多次升迁,官至户部侍郎。
恰逢西南有战事,魏象枢筹划办理兵粮,巡察府库钱财,多方面有所筹措谋划。
康熙十七年,魏象枢被授予左都御史一职。
他上疏皇帝道:
“国家的根本在百姓,百姓的安危在总督和巡抚。
希望诸位大臣能为百姓保留财富,为国家培育元气,臣不敢不为朝廷端正纲纪法令,替臣子磨砺名声气节。
”于是上疏申明宪纲法纪十项事务,皇帝赞许他能切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魏象枢复核验收顺天府乡试的考卷,于是上疏陈述科场的弊端、请求设立内帘监试御史:
他考核各直省的学道(提督学政),举荐了劳之辨、邵嘉,弹劾了卢元培、程汝璞,皇帝听从他的提议,(对这些人)作了升迁或罢黜。
康熙十八年,(朝廷)迁升魏象枢为州部尚书,魏象枢上疏皇帝道:
“臣不才主持整顿风教纲纪,职责大多还没有尽到。
(臣)斗胆请求援引汉代太臣汲断自请担任中郎的先例,留任御史台,为朝廷整饬区正政纲法纪。
”皇帝同意了他的奏请,(他)担任刑部尚书并留任左都御史一职,不久,皇帝命令魏象枢举荐清廉的官吏,魏象枢举荐了雷虎、班迪共十人。
皇帝下谕旨说:
“雷虎,我也听闻他清廉,因为他懈息松弛被罢黜,既然经由象枢特别举荐,就授予他内阁学士。
班迪是清廉谨慎的官员,因此派他前往江西巡查事务(政务),不能明晰清查,询问他民间疾苦,又推脱不知,因此降职。
其余的人让吏部商议后奏请录用。
”不久,魏象枢与侍郎科尔坤巡察直求重地,查问惩办奸猾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回来的奏疏,符合皇帝的意思。
康熙二十三年,魏象枢在乾清门向皇上奏呈事务,跌倒了(跌了一跤),当天就奏请皇上请求辞去官职,奏请了两次,(皇帝)才答允了他的请求。
康熙二十五年,魏象枢去世,赐谥号为敏果
从前,魏象枢凭借冯溥的举荐得以重新被起用。
魏象枢见到冯溥,问冯溥凭什么能了解他呢?
冯溥说“从前我担任祭酒,按照旧例,丁日祭祀孔子不能陪同祭祀的人,应当在前一日瞻仰参拜。
先生每次都会如期到达,恭敬谨慎地完成瞻拜大礼。
有一年正值天下大雨,先生仍然到达,恭敬地瞻仰参拜,而后才离开,除先生之外没有一人到达。
我因此知道先生是忠厚诚信的(君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
冬,上在邯郸。
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张春将卒万余人渡河攻聊城;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
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不下,攻残之。
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于是陈军遂败。
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阴使人至陈所,与通谋。
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
“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遂夷信三族。
臣光曰:
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
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
夫以卢绾里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
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
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
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
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
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
(二)
蒯通曰:
“……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韩信曰: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
蒯生曰:
“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足下欲持是安归乎?
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
”韩信谢曰: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
蒯通复说曰: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时乎时,不再来。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
B.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
C.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
D.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臣,指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
后亦泛指诸侯、王公的私臣。
B.舍人,古代官职名称,如“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中的“舍人”即是此意。
C.三族,“族”有亲属的意思。
三族在历史上有多种解释,常用的是父族、母族、妻族。
D.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认为卢绾仅凭与高祖是里巷旧邻的交情,就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以侯爵身份奉朝请,高祖确实有亏待韩信的地方。
B.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因得罪韩信,被囚禁起来,准备处死。
正月,舍人上书举报事变,将韩信打算谋反的情况告诉吕后。
C.司马光认为,高祖早已有诛杀韩信的念头,只是当时力量还做不到。
待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就没有什么可依赖之处了。
D.蒯通反复劝说韩信,但韩信听了他的建议后只是推托拒绝,托辞说自己再考虑考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相国绐信曰:
“虽疾,强入贺。
”
14.韩信“悔不用蒯通之计”,请结合选文,概括蒯通劝说的主要内容。
(6分)
10.C
11.B
12.B
13.相国(萧何)欺骗韩信说:
“你虽然生病,(还应)勉强(勉力)入宫祝贺。
”(“绐”、“疾”、“强”、“入贺”,1分)
14.韩信的实力可以决定天下归属,应与刘邦三分天下;韩信功高震主,在刘邦的手下很危险;成事要抓住时机。
(一点2分)
参考译文:
(一)
冬季,高帝在邯郸城。
陈的部将侯敞率一万余人游动袭击,王黄率骑兵一千余人屯军曲逆,张春率一万余士卒渡过黄河进攻聊城;汉朝将军郭蒙与齐国将军迎击,大破陈军。
太尉周勃取道太原去平定代地,兵抵马邑,久攻不下,攻下后便大行杀戮。
赵利守东垣城,高帝亲自率军攻克,将地名改为真定。
高帝又悬赏千金捉拿王黄、曼丘臣,结果其部下都将他们活捉送来,于是陈军队溃败。
淮阴侯韩信假称有病,不随从高帝去攻击陈,暗中却派人到陈那里,与他勾结谋划。
韩信想在夜间与家臣用伪诏书赦免官府的有罪工匠及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太子。
已经部署完毕,只等陈的消息。
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因得罪韩信,被囚禁起来,准备处死。
春季,正月,舍人的弟弟上书举报事变,将韩信打算谋反的情况告诉吕后。
吕后想把韩信召来,又担心他可能不服从,便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让人从高帝处来,说陈已经被擒,处死。
列侯及群臣闻讯都到朝中祝贺。
萧何又欺骗韩信说:
“你虽然病了,也应当勉强入朝来道贺。
”韩信来到朝廷,吕后便派武士将他捆绑起来,在长乐宫钟室里斩首。
韩信在斩首之前,叹息说:
“我真后悔没用蒯彻的计策,竟上了小孩子、妇人的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吕后随后下令将韩信三族都连坐杀死。
臣司马光曰:
世人有的认为,韩信为汉高祖首先奠定开业大计,与他一同在汉中起事,平定三秦后,又分兵向北,擒获魏国,夺取代国,扑灭赵国,胁迫燕国,再向东攻击占领齐国,复向南在垓下消灭楚国,汉朝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大致都归功于韩信。
再看他拒绝蒯彻的建议,在陈地迎接高祖,哪里有反叛之心呢!
实在是因为失去诸侯王的权位后怏怏不快,才陷于大逆不道。
卢绾仅仅有高祖里巷旧邻的交情,就封为燕王,而韩信却以侯爵身分奉朝请;高祖难道不也有亏待韩信的地方吗?
我认为:
汉高祖用诈骗手段在陈地抓获韩信,说他亏待是有的;不过,韩信也有咎由自取之处。
当初,汉王与楚王在荥阳相持,韩信灭了齐国,不来奏报汉王却自立为王;其后,汉王追击楚王到固陵,与韩信约定共同进攻楚王,而韩信按兵不动;当时,高祖本已有诛杀韩信的念头了,只是力量还做不到罢了。
待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倚仗的呢!
抓住机会去谋取利益,是市井小人的志向;建立大功以报答恩德,是有志操和学问的君子的胸怀。
韩信用市井小人的志向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要求他人用君子的胸怀回报,不是太难了吗!
(二)
蒯通说:
“……您帮助汉军那么汉军就会胜利,帮助楚军那么就是楚军胜利。
我愿意披肝沥胆,敬献愚计,只恐怕您不采纳啊。
如果能听从臣下的计策,不如让两方都受利,使他们并存,您与他们三分天下,形成鼎足的局势,在这种形势下,任何一方都不敢有所行动……”韩信说:
“汉王待我不薄,用他的坐驾让我乘,用他的锦衣让我穿,用他的饭菜招待我。
我听说,坐别人的车就要和他共患难,穿别人的衣服就要分担他的忧虑,别人帮你填饱肚子就要为他的事效死命,我又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
”
蒯生说:
“臣下听说凡是武勇和谋略使君主感到威胁的就很危险,功劳盖过天下的得不到应有的赏赐。
……现在将军正拥有这种使君主感到震慑的威信,正挟持着这种不会受赏的大功。
……将军您凭着这么大的声望和功绩,能到哪里去安身呢?
身处臣子地位而有着使国君感到威胁的震动,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私下为您感到危险。
”韩信听罢推托道:
“先生:
“先生暂且说到这儿吧!
让我考虑考虑。
”
蒯生又说:
“……功业很难成功而容易失败,机会很难遇到而容易失去。
时机啊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勋卓著,汉王终究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于是谢绝了蒯通。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
成化二年进士。
除御史。
历按甘肃、山东,皆有声。
弘治七年迁陕西按察使。
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使其将牙兰守之。
尚书马文升谓复哈密非进不可,乃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
十一月,诸军俱会。
薄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
进出帐外劳军,慷慨曰:
“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
”将士皆感奋。
夜半风止,大雨雪。
及明,冒雪倍道进。
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
官军四面并进,拔其城。
贼退保土刺。
土刺守者八百人,诸军再战不下。
问其俘,则皆哈密人为牙兰所劫者,进乃令勿攻。
或欲尽歼之,进不可,遣使抚谕即下。
录功,加右副都御史。
明年移抚陕西。
十三年,火筛大举犯大同,边将屡败。
敕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率京军御之,无功。
言官劾辅等玩寇,并论进,致仕去。
正德元年为尚书。
应诏陈时政八事,极言内监役京军,守皇城内侍横索月钱诸弊,多格不行。
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
中官王岳奏官校王缙等缉事捕盗功,各进一秩。
进言:
“边将出万死馘一贼,始获晋级。
此辈乃冒滥得之,孰不解体?
”进性通敏。
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徇其意,而瑾终不悦。
欲去进用刘宇代。
未几,削其籍。
瑾又摘进在大同时籍军出雇役钱,失勾校,欲籍其家。
会瑾诛得解,复官致仕。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B.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C.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D.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
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也称“致事”“致政”。
D.秩,本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进临危受命。
哈密被攻陷时受举荐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火筛进犯大同时又受命与金辅等带兵御敌。
B.许进有勇有谋。
收复哈密时,他面对恶劣天气,慷慨陈词激励将士;攻打土刺时,他止有度,减少了无谓牺牲。
C.许进正直敢言。
正德元年担任尚书时陈述时政,直言京城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还曾进言反对不合格的官员滥于晋升。
D.许进通达机敏。
对权臣刘瑾虚情敷衍,虽差点被削除官职、没收家产,终因刘瑾被诛得以幸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夜半风止,大雨雪。
及明,冒雪倍道进。
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
(2)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
10.B
11.B(“各级政府发布命令”错,应为“皇帝发布诏令”。
)
12.D(“差点被削除官职”错,文中为“未几,削其籍”,即不久被削除官职。
)
13.
(1)半夜风停了,下起了大雨雪。
到了天明,(部队)冒雪兼程前进。
又过了六天突然到达哈密城下。
(“及”“奄”各1分,句意3分。
)
(2)又因为皇帝亲近小人,(他)请求皇帝崇尚圣人学问,以古代荒淫的皇帝为戒,没有被采纳。
(“狎比”“崇”各1分,句意3分。
译“不纳”时文意通畅即可,不译为被动句也得分。
)
【参考译文】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
明成化二年中进士。
授官御史。
先后任甘肃、山东巡按,都有很好的声望。
弘治七年升任陕西按察使。
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派他的将领牙兰守卫哈密。
尚书马文升认为收复哈密非许进不可,于是举荐许进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第二年,(许进)亲临前线,对各将领说:
“小丑猖狂,认为我军不敢深入(他们的地盘)。
堂堂天朝不能在塞外放一枝箭,那用什么来安抚他们?
”各将领都感到很为难。
许进于是单独和总兵官刘宁商议,好好结交小列秃,令(小列秃)以四千人马前往(敌营),杀敌数百人。
十一月,各路人马都汇合了。
(一天)傍晚,大风扬沙,将士冷得发抖,僵卧不起。
许进走出帐篷慰问将士,慷慨激昂地说:
“男儿报国,能死在战场上是我们的荣幸,为什么要哭泣呢!
”将士们听后都很感动振奋。
半夜风停了,下起了大雨雪。
到了天明,(部队)冒雪兼程前进。
又过了六天突然到达哈密城下。
将士从四面进军,攻下哈密城。
敌人退守土剌。
土刺防守的有八百人,将士两次攻打不下。
问俘虏,原来(守军)都是被牙兰抓去的哈密人,许进于是命令不要攻打了。
有人主张将守敌全部歼灭掉,许进不同意。
派使者安抚诏谕,土刺被攻下。
朝廷记功,晋升许进为右副都御史。
第二年转任陕西巡抚。
弘治十三年,火筛大举进犯大同,边境的将领屡次战败,皇帝命令许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率领京城军队抵御敌人,没有取胜。
谏官弹劾金辅等人麻痹轻敌,同时弹劾许进,许进辞职离去。
正德元年许进担任尚书,接受诏书陈述时政八件事,极力陈述内监役使京城军队,守卫皇城的内侍勒索月钱等弊病,所言大多被搁置没有执行。
又因为皇帝亲近小人,他请求皇帝崇尚圣人学问,以古代荒淫的皇帝为戒,没有被采纳。
宦官王岳奏称官校王缙等人侦缉搜捕盗贼有功,各晋升一级。
许进说:
“边疆将士出生入死杀一个敌人,才获晋升。
这些人却不合格而滥于晋升,怎么能不人心涣散呢?
”许进性情通达机敏。
刘瑾玩弄权术,许进也大都能假意敷衍,顺从他的意愿,但刘瑾还是不高兴。
想除去许进的官职以刘宇代替。
不久,削除了许进的官职。
刘瑾又指责许进在大同时登记军队出雇役钱,失于核实,想没收他的家产。
后逢刘瑾被杀事情得以消解,(许进)恢复原职退休。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
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
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
起知处州。
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
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路。
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
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
国书专求陵寝。
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
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
“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
”搢笏出之。
金主大骇,曰:
“此岂献书处耶?
”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
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
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
知静江府。
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
“利害有大于此乎?
”奏疏谓:
“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
”上从之。
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
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幕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露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二府。
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
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
绍熙三年,加大学士。
四年薨。
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
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
[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宋通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改“受书之礼”(束国起立受金国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