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401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

《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docx

教育类心理学冲刺讲义

教育心理学冲刺讲义(201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学与教的基本要素(5个)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

学与教的过程(3个)

学习过程:

学习实质、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课堂管理

评价反思过程:

教学测量与评价

发展历程

初创(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发展(20年代~50年代末)

成熟(60年代~70年代末)

完善(80年代后)布鲁纳1994总结的研究成果: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主反合社)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含义:

P.13

2、心理发展4个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连定(顶)不差】

3、心理发展8个阶段:

P.14记住:

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

4、少年期的心理特点?

学习准备:

P.15【可略记】

关键期:

P.16什么是?

2岁?

4岁?

4-5岁?

教育学意义?

【重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

感觉与运动分化

前运算阶段2~7:

表象或形象模式;具体直觉表象;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

抽象、可逆、守恒,但思维仍需具体事物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15:

思维超越了对具体事物的依赖,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重点】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最近发展区:

P.19(维果斯基,过渡状态)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心理社会危机

年龄范围

任务

积极的结果

基本信任

基本不信任

0~1.5

培养信任感

身体的舒适与安全

自主感~

羞耻感与怀疑

2~3

培养自主性

依从与自主能力

主动感~

内疚感

4~5

培养主动性

创造性地掌握新任务

勤奋感~

自卑感

6~11

培养勤奋感

勤奋掌握各种技能

自我同一性~

角色混乱

12~18

培养自我同一性

形成自我的

一致性形象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自我同一性:

P.21

人格理论评价及教育含义:

P.21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p22【填空】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

P.233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生理自我(3岁成熟)社会自我(少年期成熟)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形成)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认知方式的差异

场独立与场依存:

什么是?

沉思型与冲动型

辐合型与发散型

智力差异智商IQ=MA/CA*100

天才?

(140以上)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学生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的基本特征p28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p29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

P.30(3个重点)

学习的类型

学习的分类

Ø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简-繁低-高8类)

Ø1、信号学习:

巴甫洛夫;2、刺激—反应学习:

桑代克、斯金纳;8、解决问题学习

Ø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5类)p33

Ø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知识、技能、行为规范

联结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

P.34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

3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2

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p37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4强化p39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信息流、控制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

P.43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学习观2教学观2(原则:

冻结逞强)[08考题]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的实质P.48和条件/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先行组织P.5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第四章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的作用:

激活、指向、强化

学习动机的含义(P.54)

学习动机的结构:

学习需要(推)学习期待(拉)

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组成: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的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及对学习动机培养的启发作用P.60)

成就动机理论(主要观点:

求成/避败P.61)

成败归因理论(3维度6因素,启发作用P.62)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的含义P.62,理论的启发作用)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

动机与效果的互动关系直接-间接转化途径

运用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P.55)

学习动机的激发(问题情境/动机水平/反馈奖惩/结果归因)

问题情境的含义(P.66)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P.67)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的含义(P.7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种类:

Ø根据迁移的性质、影响效果:

正、负迁移

Ø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Ø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Ø根据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

解决问题/概括化/指导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早期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训练心理官能、无条件自动迁移)

▪共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有条件的)

▪经验类化说(贾德:

概括化经验或原理)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整体关系)

现代迁移理论(奥苏泊尔)

▪认知结构说

▪相互作用说

迁移与教学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记住三点即可)

▪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教材/内容/程序/学习策略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含义(P.84)

知识的类型:

感性知识~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P.85)

知识学习概述

知识学习的类型:

(P.85-87)理解内容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的获得

内容

环节

类型

提高效果的方法

 

知识直观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言语直观

(内涵、比较各自优缺点)

知识概括

感性概括

理性概括

配合正反例

运用变式

科学比较

自觉概括

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遗忘进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规律:

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2.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3.同化说(奥苏伯尔提出,积极遗忘)

4.动机说(弗洛伊德提出,压抑理论)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深度加工材料

有效运用记忆术

进行组块化编码

适当过度学习

合理进行复习

(深术组过复——申述祖国富)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技能和含义及特点

含义(P.105):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特点:

▪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

▪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执行方式构成(不同于知识)

▪动作要素及执行顺序体现活动法则的要求(不同于习惯)技能的分类

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如:

唱歌、打球、骑车、打字、绣花等。

操作技能的分类

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如:

阅读、运算、解题、作文等。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特点

操作技能:

▪对象的物质性(物质性客体或肌肉)

▪执行的外显性(通过肌肉运动实现)

▪结构的展开性(不能合并和省略)

心智技能:

对象的观念性(客体在脑中的主观映象)

▪执行的内潜性(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

▪结构的简缩性(高度省略和简化)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特点阶段

操作定向(P.108)

操作模仿(P.109)

操作整合(P.110)

操作熟练(P.110)

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1.动作的定向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a.在原型定向和原型操作阶段,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不可片面强调言语的作用。

b.在原型内化阶段,重点在于考察言语的动作效应上。

第八章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含义、4个特征(P.122)

概述

学习策略的结构与种类:

1.认知策略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认识的内容)

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a.时间管理策略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c.努力管理策略

d.工具管理策略e.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典型的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a.复述策略:

随排整多复画水排整多浮滑

b.精细加工策略:

术记问生际书记问生计

c.组织策略:

纲图表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的含义与结构P.130)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控制:

先计划中监视后调节

3.资源管理策略:

时环努工社使唤弩弓射

学习策略的训练

原则

a.主体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e.有效的监控f.个人自我效能感(主内特生奸笑)

方法

a.指导教学模式b.程序化训练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

d.交互式教学模式e.合作学习模式(指称完叫喝)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Ø问题的含义: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Ø基本成分p137

问题解决概述

问题解决的含义、3个特点(P.138)

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含义)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措施

提高知识储备牢固记忆-促进概括-有机联系

教授训练方法与策略教授思维方法-进行显性教学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有机构~无结构基本~复杂文字题~操作题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自我评价

创造性及其培养

创造性的含义(P.145)

理解并举例创造性的特征: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环境/智力(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个性

举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措施:

环境/个性/课程(P.148-151)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Ø态度的实质:

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不同于能力;通过学习而形成,非天生

Ø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行为成分

Ø品德的结构:

道德认知(核心)、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Ø品德的实质:

p154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a.(10岁前)他律道德:

判断依据外在标准

(10岁后)自律道德:

判断依据内在标准

b.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a.研究方法:

两难故事法b.道德判断的3个水平: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自律性: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

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过渡性: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P.162-163)依从→认同→内化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a.外部条件(3):

【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b.内部条件(3):

【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促进态度与品德形成的方法(简答即可)

有效的说服

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价值辨析

恰当的奖惩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的含义(P.173)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概述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理解主要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e.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f.性偏差g.进食障碍h.睡眠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预防、提高、配合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的含义(P.183)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

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代币法、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肯定性训练

3、改善认知的方法:

理性情绪ABCDE理论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定义:

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的分类

认知目标:

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目标: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人格化动作技能目标:

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行为目标

举例:

若某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动词be的基本用法。

不好:

含糊,缺乏指导和评价意义。

好的行为目标可为:

提供英文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行为条件),将文章中关于动词be的基本用法归类并说明特点(具体行为),做到全部正确(行为标准)。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例如,语文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

A.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反映心理变化)。

A-a.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行为样例)

A-b.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行为样例)

A-c.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类比法的句子(行为样例)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既强调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内在变化,又克服了传统教学目标陈述上含糊不清和不可操作的弊端。

组织教学过程

(加涅)教学事项:

引起注意→提示目标→唤起经验→呈现内容→提供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反馈→评定结果→加强记忆与迁移

教学媒体:

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

戴尔的经验锥形图(P.198):

由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11种媒体。

有助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先前经验水平选择适当的媒体。

选择教学策略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发现学习(启发式教学)布鲁纳

2.情境教学:

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3.合作学习:

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

个别化教学:

1.基本环节:

诊断、一对一、有序材料、自己速度

2.典型程序或模式: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布卢姆提出P.204)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课堂管理概述

课堂管理:

教师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课堂群体的管理

课堂里的群体及对个体的影响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

(勒温)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动力的要素)4: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2.群体规范:

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

3.课堂气氛:

课堂里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影响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对学生的期望、情绪状态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课堂纪律的管理

课堂纪律:

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和控制

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师促成、集体促成、任务促成、自我促成

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1.问题行为的性质(教育性概念,≠差生)

2.问题行为的类型:

扰乱性问题行为-心理问题行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不成熟行为

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教育对策)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评价:

系统收集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教学目标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测量或测验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选、判)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3.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信度(可靠性)、效度(正确性)、区分度(鉴别能力)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种类:

案卷分析、观察、情感评价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2、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语言效应称为~,或罗森塔尔效应。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内容)

差异:

1.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简洁、灵活、学生中心、预见性)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3.课后评价的差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的成长历程: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

2.微格教学(含义P.237)

3.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反思性教学/经验+反思=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