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年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3155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信年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书信年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书信年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书信年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书信年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信年代.docx

《书信年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信年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信年代.docx

书信年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书信年代

  篇一:

怀念写信的年代

  怀念写信的年代

  想起有一段时间没有读邮箱了,打开邮箱,看到收到和发出的e-mail,这让我怀念起那写信年代,于是又忍不住去解开那些已经尘封的信件,揣着一份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展开,此时时光仿佛倒流了:

那一页页满载友情、问候的书信,一行行欲言又止的文字,那熟悉的口吻和叮嘱,让我又重新感受到了昨日的温馨和情怀,有如烟的往事,有思索的青春,有青涩的恋情,有朋友的问候,有父母的叮嘱,好久没有这样的嘱咐和问候了,好久好久……

  开始收到的第一封信是我中学的女同学张林姣写来的,也算半个初恋情人吧,信里布满祝福身体健康、锻炼进步之类的话语,尽管当时对信内容的理解模糊,但懂得这个是好意,是好的祝福,所以高兴得手舞足蹈。

此后频频收到亲人、同学和朋友的来信,也总是迫不及待的回信,那时候无论训练学习多么的紧张,而书信从没间断过。

每到周末,到部队、军校的传达室收上几封信,然后揣着一份渴切阅读的心情,迅速阅读,细读再细读……信因为当时的不舍,就被我小心地保存了下来。

虽然信纸看起来已经很陈旧了,可刚劲有力的字体还是那么的眼熟,就像那段尘封的记忆从来就没有走远。

  那时候最高兴的时刻就是收到好友来信,收不到信,便怀着深深的失望,每当收到朋友别出心载的信件,那份惊喜确实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我是高中毕业后参军、上军校,我的信也就是那段时光的集合。

远行的儿子永远是父母心中最疼的牵挂,每次父母来信免不了千叮咛万嘱咐,我总回信说:

一切平安,我长大了,能照顾自己,爸爸妈妈不要牵挂。

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的那份茫然与无措写在了信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份难以化解的乡愁,远

  离父母的那份思念和孤独总能在字里行间见出端倪。

那时候,信,融入了我们诸多无法诉说的情感,写信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到新年来临时,随信而至的更有满天飞的新年贺卡,那从心底漫延开的思念,那溢于笔端的情感,那份焦急的等待,恐怕(:

书信年代)现在已少有人能细细品味到了。

  军校毕业后,我们因军队改革裁军100万,很快就集体转业到了地方,由于没转到家乡,对于我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写信依然是一种习惯。

那时候也没有如此快捷的通讯手段,打个电话还得专门上邮局,于是写信就成了寄托亲情和友情的最佳方式。

不知道是因为相隔千里的距离遥不可及还是要开拓自己的事业,后面的日子里特别是成家以后,我和朋友的书信也慢慢少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仿佛更替了一个年代。

当电话、手机、短信、网络替代了写信后,我也渐渐地习惯了在QQ和e-mail上不停地闪烁的那种所谓的面对面感觉。

  虽然现代的通信方便了、发达了,岁月无法滞住科技的脚步,然浓缩着岁月沧桑和人世间悲欢离合的家信、情书所承载的厚重还找不出更好的替代方式。

情感的联络实实在在地稀疏了,让怀旧的我添了些许怅惘和无奈!

  那些故人依旧否?

怀念写信的年代,不就是怀念那段原味的人生,怀念那段青涩的纯真!

如今,我已记不起有多久没写过信了,好在自己从事的工作离不开写东西,手下的笔还算习惯。

可许多人习惯了天天在键盘上敲字,速度越练越快,写字却越来越慢了,而且敲出来的都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字体,再也没有“见字如见面”的感觉。

没有了当初执笔的热情,有时频频地敲着冷冷键盘,简洁的语句中真的很难读到那充满激情或诗意的句子。

没有了信的年代,爱似乎淡了,思念似乎少了,手也变得更懒,心也慢慢变累。

  不觉中,我快步入知天命之年了,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在能领悟“贫病知朋友,离乱识爱情”。

我只想说:

我们活着就要学着感动、感恩,永远让爱的星火燎原、爱的力量延续……

  篇二:

书信高分作文

  20XX深圳一模语文高分作文

  试题回放:

  传统书信是一种非常诗意的文体,鸿雁传书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但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种诗意渐渐成为远去了的风景,令人惋惜。

请你就传统书信逐渐消亡这一文化问题,给全社会写一封公开信,以表明你的态度和观点。

  远去的鸿雁不老的情

  亲爱的朋友们:

  如果你稍稍年轻,你也许不曾经历,如果你稍稍年长,你可能会悼念——那份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掉队的温情。

那份温情,也许来自遥远的家园,父母的叮咛和檐燕的呢喃,此刻如在耳畔;那份温情也许来自天边的恋人,挂着眼泪的笑靥和掺杂苦楚的幸福,此刻变得可以触摸?

?

或者,是你投递出的久久的期盼,或者,是你接管到的远远的问候,当你封上或撕开封缄的时候,你的手微微哆嗦,你的心怦怦跳动,你急迫地渴望着,你似乎可以看到那一头的那个人,他为你蹙眉落泪,或是欢呼雀跃。

如果足够浪漫,一页薄纸里会夹着一片花瓣或树叶,你拈起时,会有淡淡的清香;如果足够忧伤,串串低回的文字上会有眼泪洇湿的痕迹,你品读时,会有咸咸的伤感?

?

那样时候,一封信里,承载着多少浓浓的情思,几张纸上,演绎着多少纷纷的悲欢。

亲爱的朋友,在今天,那早已是随风飘逝的古典的浪漫,飘然而至的家信,期盼已久的情书,一种可以摩挲的情感,一种可以捆扎收藏的记忆,它,都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代之而来的,是无处不在的电话,是短信,是伊妹儿,是视频聊天,即使远在天涯海角,音容笑脸,不再依赖记忆和想象,传情达意,不再需要等候和期盼,科学技巧的便捷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它来得如此迅猛,迅猛到我们欢欣,也迅猛到我们感叹。

于是面对冰冷的机器,怀旧的人们总不能忘记曾经的书信,总不能不怀恋那份古典的温情和浪漫。

  遥想一千多年前,纸张代替木牍竹简的时候,先人们大概也曾有过类似的怀旧情怀吧?

那时候的伤感没能转变竹简灭亡的命运,那么今天的纸张恐怕也难以幸免。

竹简木牍上的论语,纸张上的论语,和电子版的论语,是同样的智慧;写在绢上的出师表,印在书纸的出师表,和电子版的出师表,是同样的赤胆忠肝。

今天我们悼念书信,我想,并不是悼念作为载体的纸张,而是在悼念一种被迅捷的通信挤掉了的温馨的情感。

其实,只要真情在,不在乎你是伊妹儿还薛涛笺,不在乎你是电话、短信,还是尺素、竹简,但是如果心冷酷了,哪怕你是刀刻斧凿,摩崖铸铜,也不会让人神往和依恋。

  亲爱的朋友啊,纸质的书信已然淡出,但是美好的情绪仍在我们的心中传递,只要彼此真情在,我们又何必在乎是刀刻的竹简,墨写的纸张,还是电脑的键盘呢?

  这正是:

  青山依旧情未老

  尺素寸心两相知。

  但使天涯深情在,

  何须指责鱼雁迟。

  你们的朋友20XX-3-7

  鸿雁不再,传书鲜有

  深圳考生

  致华夏儿女:

  曾记否,龙女传书,缔造羡世姻缘;鸿雁往返,传递殷切期盼;驿站繁喧,接纳劳苦信使?

那些书信往返,诗意绵绵的时光已远逝,我们迎来了科技发达信息通达的年代,从此传统书信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在这文明发展的进程里,我们是不是丢失了什么?

  传统书信作为几千年来联系往来的载体,已渐被电子邮件,QQ等科技时代的宠儿所替代。

小学教育里关于书信写作这重要的一课,也渐渐被淡化。

理由是现在通信发达,交流便捷,书信无足轻重。

悲乎!

社会的进步功利了人心,使生活物质化程度攀升,而精神的黑洞不断扩张,敢问我们华夏儿女,那奢华的物质,真的能填补你们精神的空虚吗?

从形形色色的“电影综合症”、“手机综合症”里我们就能找到答案(窥出一斑)。

这些先进的东西是让我们交往便捷了,可也让我们忙起来了,频繁的来电、短信,满满的邮箱,这所有的一切,都排挤了我们精神放松的时间。

而书信则不同。

  闲适的午后品一盏香茗,在雪白的信笺上留下墨影,将混合着茶香记录着心情的信投入信箱,然后依故(旧)闲适的生活,并在闲适中多出一分期盼,期盼他是否收到我的来信;多一分想象,想象他收到信地(的)表情心绪;多一分急切,急切地每天查看信箱等回信。

传统书信,她这么优雅,从容,她怀有千年的风度,经历万世沧桑后的从容,她那么诗意地活着,活在我们遗忘了的角落。

而被现代化的快节奏操纵着的我们,是否想过在这鸿雁不再,(、)传书鲜有的时代里将那远去的鸿雁唤回,停下匆匆的脚步,过一回诗意地(的)人生?

  归来吧,鸿雁!

我们需要你,中华民族需要你,这个古老的民族有了(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但那千年沉淀的优雅从容需要(不能没有)你。

华夏儿女们,你们难道从未想过那远去的闲适,(?

)你们难道不艳羡从那实在的手可触摸的书信(中)读到自己的过去的感慨,

  (?

)你们难道可以看着鸿雁悲鸣(、)传书鲜有而无动于衷?

我知道你们不会的,拿起你们手中的笔,书写一封饱含历史古韵的书信吧!

  此致

  敬礼!

  

(一)高三学生(子)

  20XX年3月7日

  给全社会的一封信

  深圳考生

  社会大家庭的所有人们:

  你们好!

展信佳!

  鸿雁传去我的有好,鲤鱼送来我的祝愿。

在收到我--一位高三学子的书信时,你们是否感到了一丝惊讶呢?

  请大家回想一下,除去那塞满邮筒的报纸、广告单和帐务单,你们受到亲人或知己一封沉甸甸的亲笔来信是多久之前的事?

你们是否曾给他人寄去过自己写的一封信呢?

也许我们习惯于依赖现代科技,键盘一敲便传出一张电子贺卡,拇指一按便送出一封祝福短信。

但是,贺卡虽美,却感受不到屏幕那端的气息;短信虽快,却体味不到彼方熟人的温暖。

一个个屏幕像一堵堵小小的墙,以“科技”为名给人以方便,却冲淡了那份沉淀了几千年的柔软的期待之情。

难道,我们不该选择去寄一封传统书信吗?

  传统书信能带来一丝温暖。

展开信纸,看见那熟悉的笔记迹,或道劲、或娟秀、或马虎、或稚气,你一定会觉得寄信人仿佛就跃然于纸上,你一定能聆听到他的声音。

有诗云;“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

”诗中的女子收到丈夫的来信是多么快乐啊。

杜甫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时期,没有家书就等于和家人失去联络,心中缺失的那份安心是什么都弥补不了的。

傅雷给儿子的一封封家书中字里行间的训诫与关怀让我们感受到老牛舐犊的深情。

小时候,出差在外的爸爸给我寄了一封信,关心之余末尾还加了句:

“故意写了个错别字,看你识不识得出?

”现在想来依旧觉得温馨无比。

为着这一丝温暖,我们不需要传统书信吗?

  传统书信能带来一份力量。

有时候,你感到悲伤,感到迷惘,甚至潦倒度日。

而一封充满力量的信常常能让你清醒,让你乐观面对现实,让你充满勇气地活下去。

犹记林觉民的《与妻书》,生生地道出男儿铮铮铁骨与爱国炽情--为中国,为中国!

字里行间是让妻子能坚强活下去的勇气。

姨夫年轻时被分配到大西北工作,条件艰苦恶劣,当他觉得自己撑不住要打

  道回府时,是姨妈一封亲笔书写的信让他有信心克服困难。

正因着这薄薄几页纸的鼓舞之辞,姨夫坚持着完成了任务直到返乡。

战士、医生、工人、学者,?

?

?

?

?

?

谁不需要一根精神的支柱呢?

为着这一份力量,我们不需要传统书信吗?

  是传统书信,照亮了深深的真情。

  是传统书信,点燃了熄灭的激情。

  让我们拿起纸笔吧,为所爱之人写一封信,送去最诚挚的问候!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三学生

  20XX-3-7

  一份献给全社会的情书

  深圳考生

  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你们写信了吗?

  也许你们会觉得很突兀,是的,也许你们已经忘却单行的信纸与微黄的信封的模样,也许,也许你们从来不知道,在这一个世界上,有一种叫信的东西存在?

  是啊,谁需要信啊,拇指轻按,一条百字短信乘着快乐的电波轻轻飞去;鼠标轻点,一封洋洋洒洒、图文并茂的邮件就轻轻呈现在你眼前。

当我们的情意被70字的短信分割得破碎散落的时候,亲爱的朋友们,你的心是不是也一样破碎离离?

  信,曾经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

它承载着人们最真挚的情意,跨越时空的藩篱,将两颗同样跳动却分隔天涯的心连在了一起。

捧起信,你定能感受到情感沉淀成文字的重量。

  还记得《报任安书》吗?

没有《报任安书》,我们记得的,只是那位写《史记》的司马迁横溢的才华与满腹才情。

我们定不能触摸到《史记》的背后,司马迁忍受了多少苦难。

在《史记》面前,他舍弃个人尊严,换取用铁肩担就道义,用直笔书写历史的大义。

在斑驳的狱壁石墙上,你总能看到摇曳的烛光投映的一个奋笔疾书的身影。

  还记得笛卡尔的第13封情书吗?

这位染上黑死病的数学奇才用一条极简单的直角坐标方程,说尽他对公主绵绵的情意。

当你将方程上的点连成线,你就会看到,一颗跃动的爱心在模糊你的视线,你怎能不动容?

  你一定知道《傅雷家书》,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与无尽爱意。

穿越信纸,你能看见一个慈父在对你循循善诱,或在昏暗的台灯下为你的成就而感极而泣。

  亲爱的朋友们,信给予我们太多太多。

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怎能允许我们的情感只是电信号的转换传递?

我们应该撕去高科技为社会带来的冷漠面纱,用我们的真情去沟通另一颗善良的心。

  传统书信不应消亡,它在坚守着我们情感的最后一丝纯真,我们应少发短信与电邮,多提起笔写信。

让写信成为传播快乐与真情的生活方式。

  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正文的第一句:

  为什么我的言语如此真切?

亲爱的,那是因为我对你爱得深沉?

?

  此致

  敬礼

  爱你的人20XX-3-8

  篇三:

久违了,书信

  【导读】书信,使我从朋友中感知真情,尝到友谊的温暖;书信,象飞翔的鸿雁,给天各一方的好友传递信息,传递友谊,传递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使生活增添色彩。

  有一天,我整理书籍,突然在箱底下翻出一包发黄的书信,我非常惊喜。

我曾几次清理书信,将过时或无多大意义的书信烧掉,凡有点文采或记事、说理的书信我都单独放置。

这些逃过烈火的书信,我倍加珍爱。

我打开包,翻阅着久违的书信,突然见到韩永红的3封书信,我激动不已,好像又回到失去的岁月。

  那是1975年,我们北京化工学院的15名教师下放到京郊平谷县英城公社劳动,并且负责北京插队知青工作,那时我认识了韩永红。

当时她是唯一的高中毕业生。

她热情好学,积极上进,很快博得我的好感。

韩永红把我当成老师,一有问题就向我请教。

有一次她出板报来请教我,我帮她组稿、排版;后来她当大队广播员,我帮她审稿,因此大队的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有一回公社安排我给知青讲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韩永红认真听讲,还详细记笔记,并且仔细询问价值规律是这么回事。

我举例说,像市场上出售的红薯秧苗,少时价钱贵,多时价钱便宜,这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她听了频频点头,笑着说:

噢,噢,原来是这么回事。

  第二年,我调到太平庄搞普及大寨县工作,离开了韩永红,但我们之间仍有联系。

我鼓励她要有远大理想,创造条件争取入党,于是她写了入党申请书。

正当党支部准备发展她入党时,有人向党支部反应她在下面散布文革中的小道消息,说她反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思想曾一度消沉,入党问题被搁置了。

我和王培英及时向公社领导说明情况,告诉他们在北京说这些话的人很多,根本不算什么问题,他们才没有对她进行迫害。

1976年12月我调到华北油田工作,仍惦记着她的前途。

当时不少知青开始返城,我便给她去信询问情况,大队个别干部加以阻扰,我便安慰她不要泄气,要振作精神,努力工作。

1977年恢复高考,我去信鼓励她报考大学,并且给她寄去高考复习资料。

她前后给我来了几封信,我有信必回。

终因种种原因她没有参加高考。

后来因为我工作忙,只从其他同志那里得到她的点滴消息,以后她究竟什么时候离开农村,又干了什么工作,我全然不知,但我对她的牵挂一直记在心底。

今日见到我珍藏的她的3封来信,更加激起我对她的思念。

  诗圣杜甫在父子分离的战乱年代写下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佳句。

作为普通人,我也有过为盼书信望穿眼,见到书信泪粘襟的情景。

  1959年8月我来北京读书时,女儿患重病尚未痊愈,来京2个多月不知女儿病情如何,我心急如焚。

忽然有一天我接到13岁的弟弟一封短信,说我女儿的病已经痊愈,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高兴得我彻夜不眠。

  我还不断地从家信中了解农村的变化,知道农民丰衣足食,家家户户盖上了砖瓦房,村村通上了柏油路,种田机械化,出门有公交,农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村的山河换新颜。

是家书使我与乡亲们心心相印,命运相连。

  书信,使我从朋友中感知真情,尝到友谊的温暖;书信,象飞翔的鸿雁,给天各一方的好友传递信息,传递友谊,传递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使生活增添色彩。

  现在通讯工具发达,家家安装电话,随身携带手机,与亲朋好友联系更加简捷方便,因此,忙碌经年的书信该下岗休息了,可是我仍怀念书信。

今日有幸见到久违的书信,象见到久别重逢的战友,象离家多年的游子回乡见到亲人,内心充满喜悦。

久违了,书信!

我的老

  朋友,我会永远怀念您,您在我的记忆中将永不消失!

  附韩永红的来信:

  一

  敬爱的孙老师:

  您好!

看到了您的来信,我们非常高兴。

信中得知您的工作已经调动,虽说咱们今后见面的机会更少了,但我们还是为您高兴的。

今后您若有机会到京出差,一定一定要到我家(韩永红家)来玩。

  与您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您的印象却是很深的。

您那沉稳、乐观以及对待革命工作满腔热情的态度,使我们久久难以忘怀,我们一定要像您那样朝气蓬勃地干好每一项革命工作。

  秀琴的工作没有变动,她的组织问题还没有解决。

永红现在的处境比前一阶段有所好转。

75年插队的知青已经在12月份走了一批,永红没有报名,原因是她觉得工作不太理想(全是二商局站柜台),咱庄给了16个名额,只走了9个。

  望回信,有机会来我们这里玩。

  李秀琴、韩永红

  1977、1、23

  二

  孙老师:

  您好!

您的两封来信我都收到了,内情尽知,望您原谅我没能及时给您回信,原因是很多的,给您写过几次都是只写了一半写不下去&&

  现在英城公社大平大整土地已经开始了,劳动全部集中到了果各庄。

我于本月中旬被公社抽到了会战指挥部当广播员,体力劳动虽说减轻了许多,但脑力劳动增强了。

每天工地上广播4次,我们写稿有时写到深夜。

民工们现在很艰苦,每天披星载月的苦干,看了他们的干劲我深受感动,因而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办好广播,尽量办的生动活泼,让民工们爱听。

我现在天天吃住在工地,和公社干部打交道,大约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回村。

  不废话了,转入正题把!

关于大学报考,我现在一点准备也没有,因此我不准备去碰了,我觉得自己不是上大学的那块料,您和王老师的一片心意我全理解,只是我这个人太不争气了,现在功课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捡起来很困难,您们不必为我操心了。

  孙老师,您现在工作紧张吗?

尽管分别很久,但我始终总是想念您,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您都是我最理想的老师,我多么愿意在您的帮助下一道工作啊,只是我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孙老师,您一定要教育您的孩子好好学习,千万千万不要像我这样度过自己的青春。

要让他们在学习上发奋努力,力争今后考取大学,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有意义。

  孙老师,您何日能到京来?

来时一定要给我来封信,我一定回京与您见一面。

请您代问全家好!

  韩永红

  1977、10、26

  三

  孙老师:

  那信是我上个月26日写的,因一些具体原因一直未能发出去,不过还是给您寄去看看吧。

昨天我回城了,回家后家人和邻居都劝我报考大学,直到昨天深夜,在全家人的苦苦劝说下我才有些动心,决定去报考。

但是报理工,复习数、理、化已经来不及了,因而我打算

  报文科。

我的文科虽说很差,但复习起来总比理科容易些。

昨天从家里找来历史和数学题,有许多题我都不会做,还得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有考试的职格,否则太可笑了。

我现在遇到不懂的难题和历史等问题,只能翻资料、查书,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

此时我更加想念您,若有您在,我会踏破铁门向您求教。

算了,说这些也没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