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上半年信贷运行情况分析报告.docx
《芷江县上半年信贷运行情况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芷江县上半年信贷运行情况分析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芷江县上半年信贷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芷江县2007上半年信贷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截止到2007年6月末,芷江县金融机构信贷运行情况总体良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持续快速增长,贷款总体规模稳步增加,金融机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改善,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机构整体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改革成效显著,农业银行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也正在开展央行专项票据的资金兑付工作。
一、我县货币信贷运行概况及主要特征
(一)货币信贷运行概况
截止到2007年6月末,芷江县辖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92791万元,较年初增长13277万元,增幅7.4%。
从金融机构来看,除芷江农业银行存款较年初下降1277万元以外,其它个金融机构的存款都保持上升态势,其中农信社和建设银行分别增长5022万元和4983万元;从存款种类来看,城镇居民储蓄较年初增长14281万元,而企业存款较年初较少1953万元。
全县各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全部较年初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231万元、3383万元。
与储蓄存款全面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外,其他各金融机构的企业存款都较年初有所下降,其中:
工行下降1461万元,农行下降1171万元,信用社下降600万元。
建设银行虽然企业存款较年初增长3755万元,实则有贷款派生存款的因素。
2007年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92170万元,比年初增加2419万元增幅为2.7%,贷款总额虽然较年初稳中有升,但与存款增长幅度相比滞后明显。
在新增贷款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比年初增加了2689万元,尤以建设银行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加了4108万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历年来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县贷款规模增长的主力军,而在近年上半年中,其贷款总额比年初下降54万元,上年同期,农村信用社贷款较年初增长3098万元。
在我县整个贷款结构结构中:
短期贷款余额41259万元,比年初减少702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4.76%。
中长期贷款余额50852万元,比年初增加了3061万元,占贷款总额的55.24%。
从工业、商业、农业的角度来看,我县金融机构工业、商业贷款均较年初小幅减少,农业贷款则较年初增长1185万元,增幅5.7%。
(二)信贷运行的主要特征
1、储蓄存款力挺存款总额持续快速增长。
上半年,我县存款的增长净额和增长幅度较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回落,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存款比年初减少1953万元所致(上年同期企业存款较年初增长5179万元)。
与企业存款呈下降态势形成反衬,虽受股市和房地产热等因素影响,储蓄存款继续高速攀升。
6月末,全县储蓄存款余额为151289万元,占存款总额的78.5%,比年初增长14281万元,增幅达10.4%,增长净额和增长幅度均高于上年同期。
储蓄存款成为拉动我县各项存款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使得存款总体上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2、贷款增长缓慢且中长期化趋势明显。
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仅比年初增长2419万元,增幅只为2.7%,增长净额和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上年同期,同时也远远低于今年同期的存款增长速度。
从贷款期限的角度来看:
中长期贷款总额达到50852万元,比年初增长3061万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较达55.24%;短期贷款总额为41259万元,比年初减少702万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44.76%,中长期贷款继续增长而短期贷款不断减少,贷款中长期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3、贷款行业集中化趋势明显,优化贷款结构任重道远。
由于受地方社会经济总体状况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县贷款主要集中在小型水电建设开发、房地产开发等极少数行业,贷款行业集中化趋势比较明显。
如我县金融机构在小水电建设开发贷款,余额已达3.5亿元,占整个贷款总量的41.2%,而在上半年新增加的贷款中,芷江建设银行发放了4000万元的小水电建设开发贷款。
据了解,我县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在下半年仍有近6000万元小水电建设开发贷款将落实到位,贷款行业集中化的状况会进一步加剧,优化贷款结构的形势不容乐观。
4、银行存贷比例过低,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到6月末,我县金融机构整体存贷比例只有47.8%,低于合理性存贷比例75%有27.2个百分点,特别是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例只有42.5%。
金融机构整体存贷比例过低,使得我县金融机构有近5.2亿元的资金没有得到有效运用,银行流动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如果按照目前存、贷款增长态势发展下去,我县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状况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5、信贷质量稳步改善,金融机构整体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上半年,我县金融机构在加大对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的同时,杜绝了新的不良贷款形成,使得金融机构整体信贷资产质量稳步改善。
到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为%,比年初下降 个百分点。
信贷资产质量的不断改善,直接带来了经营成果的好转和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
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全部实现盈利,整体盈利达1450万元,同比增长了82.4%。
二、我县当前货币信贷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贷款总规模增长速度过低
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仅比年初增加2419万元,增长幅度为2.7%,增长净额和幅度均远远低于上年同期。
贷款增长速度过于缓慢,既与地方整体经济环境欠佳有关,也有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体质方面的因素,但与我县金融机构贷款营销的措施乏力、激励机制欠缺和主动性不够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县正在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地方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如果金融部门不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始终徘徊不长,势必会挫伤地方政府对金融工作重视和支持的积极性,最终会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和金融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贷款有中长期化、行业集中化的趋势
6月末,我县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比达55.24%,高于短期贷款占比近12个百分点,而且贷款中长期化的趋势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不仅不利于贷款结构的优化,同时会金融部门资金的流动性产生影响,造成社会资金沉淀较多,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同时引起信贷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此外,我县金融机构贷款向小水电建设开发行业集中的现象和趋势比较明显。
6月末,我县金融机构小水电建设开发贷款以占贷款总规模的41.2%,这种贷款“集行业”和“垒大户”现象不利于贷款结构优化和风险防范。
(三)流动性过剩影响经营成果
6月末,我县金融机构整体存贷款比例只有47.8%,使得有近5.2亿元的流动过剩。
对于流动性过剩的大量资金,我县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均采取系统内资金上存,实际上所产生的经营效益相当有限。
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有近1.3亿元的过剩资金找不到生息的渠道,虽向农业发展银行办理了年利率2.9925%、按季结息的1亿元特种存款,但在人民银行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后,基本上不能形成经营效益。
我县金融机构大量资金得不到有效运用,严重影响了整体经营成果。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重
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我县首次银企合作暨项目推介会议上,我县金融机构与辖内部分中小企业达成贷款意向协议17份,协议金额达2.4亿元。
通过协议金额可以了解到我县中小企业目前对资金的需求不仅存在,而且需求量比较大。
一方面是金融部门资金过剩,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而得不到,这种资金需求与供给难以达成的矛盾显然不是通过一次会议和一纸意向协议书就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和问题在一定时间内会依然存在,有待地方政府、金融部门、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缓解和解决。
三、对我县货币信贷运行情况的建议
(一)调整信贷政策,加大有效信贷投入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最基层机构的县支机构,要牢固树立金融事业与地方经济共存共荣的理念,把自身长远发展的基石立足于本地,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一方面是要在通过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行反馈本地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急切需求的愿望和融资难的状况,为上级行制定和调整信贷政策提供现实的决策依据,争取使上级行尽快制定和出台一些适合于落后地区发展的信贷政策,在严把信贷风险关口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和增加县支行授权授信额度,扩大县支行信贷客户群体和范围。
另一方面是要在现有的信贷政策体制下,对符合上级行信贷政策和达到准入“门槛”的好项目,要积极向上级行进行汇报和争取,通过增加有效的信贷投入切实推动县域经济和县支行自身的发展。
(二)优化信贷结构,控制信贷风险
针对目前我县金融机构贷款中长期化、行业集中化的趋势,金融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资金来源短期化与资产运用长期化之间的现实矛盾,避免过高估价小水电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而忽视信贷资金的贷后管理和不确定的信贷风险,避免对小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盲目争夺项目贷款和一味求大做大的“垒大户”行为,要县域经济状况和现实发展的需要,克服惜贷、怕贷心理,积极培植和挖掘新的有发展潜力、市场潜力的客户群体,科学地、合理地调整贷款期限结构,适当地、逐步地分散和调整投资方向,合理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
(三)加大诚信教育,优化信贷环境
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高度重视和支持金融工作,以目前开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契机和切入点,大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和倡导信用观念,大力开展社会信用环境整治的活动,依法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协助金融部门加大对逃废、悬空金融债务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优化信贷和投资环境,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投入和增强金融部门信贷投入的信心。
(四)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
一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和授信制度,客观地界定中小企业信用的信用等级,特别是对改制后的企业,要区别企业负债的实质和状况,通过把政策负债和经营负债分开的办法,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防止将大部分中小企业排斥在贷款对象之外。
二是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程序,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
实行限时审批制度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审批手续。
三是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信贷营销机制,鼓励信贷人员通过贷款营销,挖掘和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客户。
四是要加快社会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成立地方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和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创造条件。
三、芷江金融机构支持“三农”情况
截止2007年6月末,辖内各金融机构支持“三农”贷款余额24176万元(不包括农发行),比年初增加725万元,增长幅度为3.1%。
其中:
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贷款22198万元,比年增加724万元,增长3.37%。
农行支持“三农”贷款余额1978万元,与年初基本持平。
尽管我县农村信用社在“三农”信贷支持上依然是绝对主力军,确保我县在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均不同程度下降的形势下,“三农”贷款保持小幅度增长,但我县“三农”贷款不管是增长净额还是增长幅度都远远低于上年同期。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在农村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现状下,农户对基本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自我解决能力已大大提高,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农户大大减少。
另一方面,目前我县农村信用社于2007年3月1日将贷款年利率由10.08%调高为12.024%(此为股金户利率,非股金户利率为13.464%),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户贷款欲望和促使部分农户归还贷款的积极性。
鉴于此,我县农村信用社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有效投入,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一)在制度上加以落实。
芷江信用联社在工作目标考核中加大了支持三农工作的考核力度,要求各基层信用社必须把新增贷款的70%用于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并将支持“三农”作为对各基层信用社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和基本内容。
如此一来,各基层社在思想上对“三农”工作得到了重视,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得到了加强。
(二)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今年以来,芷江农村信用社考虑到本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如今农民经济能力已有一定程度提高的现状,把小额农户贷款额度从2000元提高到2万元,扩大小额农户贷款客户面。
同时为了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将基层信用社贷款审批权限由5000元提高到1万元。
此外,截止6月末,农村信用社已向全县69846户农户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证,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9.4%以,农户贷款面达到84.98%。
(三)积极支持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退出,芷江农村信用社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支持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把农产品加工业、农民的储藏业、运输业、销售业等行业贷款也纳入了重点支持的范围,以此发挥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达到提高农业综合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之目的。
(四)农发行在认真进行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和介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不断拓展信贷支持的范围,从单一支持国有粮油收购企业延伸到了支持地方私营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加大了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县农业发展银行正在积极介入对凯丰米业有限公司、和翔鸭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
四、消费信贷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7年6月末,按人民银行统计口径全县个人消费贷款265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2.9%,比年初增加15万元。
如按各金融机构报表数据反映,全县金融机构消费贷款总额为3149万元,占贷款总额的3.4%,比年初减少3万元。
其中:
个人住房贷款2474万元,比年初增加10万元;个人商业用房(门面)贷款591万元,比年初减少4万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4万元,比年初减少2万元;短期和个人一般性消费贷款58万元,比年初减少7万元。
不论是按照人民银行统计口径还是从金融机构报表反映的数据看,我县金融机构消费信贷品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商铺贷款上,占消费贷款总额的97.3%。
而助学贷款、汽车贷款、大宗耐用消费品贷款等消费性贷款占比极少甚至没有开展。
此外,从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和增长幅度来看,我县消费信贷规模小,增长乏力。
(二)消费信贷萎缩的因素分析
从以上消费信贷的情况看,芷江县消费贷款占整个借款的比例很小,而且业务比较单一,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消费增长。
消费信贷是将未来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促进消费的前提条件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从芷江看城乡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收入增长缓慢,有的农民及下岗人员甚至还未脱贫,只能维持日常生活。
2、金融机构对开展消费信贷营销的积极性不高,“惜贷”、“怕贷”现象较为明显,加之消费贷款手续繁琐,限制了消费信贷需求。
此外,金融机构普遍缺乏对城乡消费市场的研究和开发,突出表现为对城乡生活消费信贷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城乡居民对消费信贷知之甚少,加之消费信贷业务属于零售业务,业务对象多、金额小、利率低、风险大,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机构人员均大幅度精简,权限上收,消费信贷风险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银行业务人员缺乏业务拓展的积极性,银行信贷服务还不能适应消费对象和消费市场多样化的信贷需求,使得消费贷款增长乏力的状况得不到有效解决。
此外,近年国家不断出台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需求,借款人提前还款增加,贷款需求减少。
3、传统的消费观念一时难以改变,特别是现阶段经济体制转轨而实行的改革和下岗人员的出现,使广大居民加固了“平稳”生活的思想,对于预期消费的观念无法认同,预期消费意识有待增强。
4、社会保障制度机制不健全,预期支出增加,遏制了人们的即期消费支出。
一方面是居民的收入状况对其消费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但因收入偏低,购买能力不足而无力形成更多的消费需求,没有信心使用消费信贷。
另一方面是未来收入无稳定保障,随着改革的步伐加快,减员增效,在岗职工产生不安全感,促使城镇居民变得消费谨慎,尽量压缩当前的开支与消费,将原来可用消费的钱越来越多的花费在保障未来基本生活方面,使得预期的支出增加,至于消费信贷所提倡方式,很多人当然不会去尝试,同时也就牵制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5、个人资信体系尚未健全,使消费信贷风险难以控制。
一是目前人民银行正在试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个人的社会综合信息收集不全面,金融机构对个人信息了解存在不对称性,金融机构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工作比较困难,且个人消费信贷的不确定因素明显高于企业单位贷款,信贷风险难以控制。
(三)我县开展消费信贷的建议
目前我县消费信贷品种单一、增长乏力的现状,不利于贯彻实施强化内需、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鉴于此,应该加强对消费信贷的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大力开办消费信贷业务。
一是及时收集并向金融机构提供有关消费发展的信息,鼓励金融机构研究消费信贷市场,在继续加大对住房、汽车消费贷款投放的同时,加大对耐用消费品、住房装修等工业品消费的信贷投放,并不断创新消费信贷品种,开办二手房、二手车等贷款。
二是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鼓励农村信用社开办适应农村消费特点的信贷品种,帮助其制定系统的操作管理办法,对在增加农村消费贷款时出现资金不足等情况,可制定相关办法,增加再贷款和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三是加强对助学贷款的政策扶持,通过协调银校合作、建立担保风险基金、实行财政贴息等方式调动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