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8148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 彭智勇

(2010年6月1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经市政府同意,我市从今年秋季起,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整体进入新课程实验。

今天,我们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就是与在座各位一起来研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项任务,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直辖以来,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教育在全国和西部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下,自加压力,奋起直追,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重庆“教育环境竞争力”位居全国十大城市首位,得到了薄熙来书记和黄奇帆市长的充分肯定,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对“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作出了“西部区位、直辖境界、中国水平、世界眼光”的诠释。

  在课程改革方面,也是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先后培育出綦江县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北碚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九龙坡区“以生为本”教学改革、沙坪坝区和渝北区校本教研、江津区村小课程改革等成果,课程改革领域初步形成了思想活跃、管理精细、教学扎实、特色多样等优势,推动重庆教育“软实力”不断提升。

  成绩固然令人欣慰,但我们不能就此沾沾自喜,更不能固步自封。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与教育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其专业性更强,情况更复杂,社会更关注,难度也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周密思考、精心设计,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将实验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市教委已就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相关工作,制发了一系列文件,请大家按文件要求抓好落实。

在今天这个会上,我主要就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六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来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改革理念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专项调查报告”表明,58%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或“过重”,三分之一的学生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疲惫”、“厌烦”甚至“恐惧”,只有40%的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

这些数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

让学生觉得“厌烦”的教育,肯定不是成功的教育。

这说明某些地方的中小学教育包括高中教育在办学理念、育人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可能出现了偏差,有的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所以,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解决高中教育的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下承义务教育,上接高等教育,这一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

全国新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场涉及千家万户、深刻影响国家未来的重大变革,承担着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历史使命。

  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重要的变革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深刻诠释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我认为,只有真正树立了科学的理念,全面掌握了新课程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才能让新课程实验的道路更加通畅、步伐更加稳健、质量更加优异。

  一是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教育首先是人学”。

我们办教育,无论任何时候,首先应该认真研究的就是学生,这也决定了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放在“以生为本”上,重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实验工作时,要尊重学生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实施考试评价时,要关注个性差异,激发优势潜能,为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提供多元化通道。

  二是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学历已不再是单位录用人才的唯一标准,而责任感、事业心等已成为选人用人的主要指标。

这就说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将课程的功能聚焦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优的教育服务、成长指导,帮助他们实现最优的潜能开发、人生发展。

  三是牢固树立“因地制宜”理念。

新课程实验归根结底是在学校进行的,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

因此,新课程实验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区县、各学校应将新课程的思想理念、目标任务有机融入工作实践中,培育出具有区域特色、鲜明个性的实验成果。

就我市而言,虽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起步较晚,但要在发挥后发优势、培育鲜明特色上下功夫。

其一,赋予区县和学校较大的课程安排自主权,市教委只对区县和学校的课程设置作宏观上的大时段控制,而不干预区县和学校课程的具体安排。

其二,强化艺术教育,拓展音乐、体育、美术教育的时空,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艺术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其三,进一步加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课程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

其四,建立和完善对区县和学校实施新课程过程和效果的专项评价制度。

    二、关于课程实施的问题

    课程是教育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

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竞争已经前移到基础教育领域,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我国新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对课程的功能、结构、管理、评价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突出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改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实行学分管理。

新课程实验不仅需要实施方式的创新,更需要深层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的创新,建立健全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全面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一是加大课程目标落实力度。

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精神,统筹安排课程,合理分配课时,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八个学习领域的所有必修课程,逐步提高选修课程开设率,创新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课程内容和形式,力争各普通高中学校都办出特色。

市教委将把课程开出率作为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

到2013年,市级重点中学选修Ⅰ课程开出率必须达到80%,一般普通高完中不得低于60%。

  二是加大选修课程指导力度。

要充分尊重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发展潜力和人生规划等选修不同的课程,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化成长。

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和导师制度,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帮助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市级重点中学和有条件的学校,25名以上学生选修的课程,原则上学校应该开设;其他学校,35名以上学生选修的课程,学校必须开设。

  三是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各区县要整合区域内的课程资源,统一规划、建设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和实训中心,满足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基本需求。

各学校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配备和添置必需的图书资料、教学软件和实验设备,提高课程资源使用效率。

特别要强调的是,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新开设的课程,硬件需求和教师任职条件也比较高,希望各地高度重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因地制宜开设好通用技术课程,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绝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的文化课进行安排。

  四是加大农村高中扶持力度。

农村普通高中是全市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难点。

要指导农村高中结合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等需要,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资源,确保每一位学生既达到国家规定的共同要求,又实现个性化发展。

城市优质高中要主动帮扶条件差的农村高中,通过联合开发课程资源、组织骨干教师跨校开设选修课程、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等方式,支持农村高中的课程建设。

    三、关于教学改革的问题

  学校人才的培养、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学这个环节上。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总量以每三至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如果用“填鸭”、“灌输”的方式教授学生,就会像爱因斯坦形容的那样,“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好奇心的火花也会渐渐熄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核心的途径,素质教育能否在根本上取得突破,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不坚决摒弃“加班加点、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教育做法,就难以在“尊重规律、依靠科学”的素质教育道路上迈开步伐。

学生不是学习的工具,不是知识的容器,教育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

我们开展新课程实验,就是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唤回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唤回学生学习的快乐感,让教育回归到“以育人为本”的轨道上来。

  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教”和“学”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过去我们对“教”研究得比较多,对“学”研究得少。

在教学中,教师虽然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创设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大发展。

    二是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本次新课程实验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学校的课堂教学和管理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将课程模块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形式,建立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构建教学班和行政班并存的班级管理模式。

各区县教委和各级教研机构要认真制订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健全个性化的学生选课指导机制,尽快完善科学化的学分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要配套制订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公共教育资源管理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

    三是深化教学研究机制改革。

高中新课程实验专业性强,需要专业引领、专业指导。

各级教研机构要全面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主动融入新课程实验的主战场,聘请一批专家学者,启动一批实验课题,抓好一批样本学校,发挥系统优势,集聚专家智慧,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和服务。

建立新课程实验网络支持平台,实现与重庆基础教育网、重庆教研网、重庆教师研修网等的互联互通,打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壁垒,实现互补互通,全面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关于考试评价的问题

  在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一张郭老在四川官立高等中学堂的成绩报告单,其中:

修身35分,算术100分,几何85分,国文55分,英语98分,生理98分,图画35分。

从成绩单看,郭老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修身、国文成绩也一般,倒是算术、几何、生理等理科成绩比较优秀。

不过,郭老后来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成了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曾评论说,“如果郭老在今天上中学,这样的成绩是难考进大学的,郭老这颗大师苗子肯定会被‘善意’地扼杀了。

  现在,很多人将我国近几十年培养不出郭沫若、钱钟书这样的大师归咎于高考。

诚然,考试评价制度是教育客观存在的“指挥棒”,但取消高考也是不现实的。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

“素质教育决绝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

”从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只有多样化的选拔机制,才有利于多样化的人才脱颖而出,也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教育要发展,关键靠改革。

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部对我们的工作寄予厚望、赋予重任。

在招生考试改革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也必须有所突破。

我们要用好招生考试这根“指挥棒”,推动素质教育,在制度层面上深度融合、在实践层面上有机融合,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

  一是推进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评价制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普通高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运用实践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互评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要进一步改革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和等级制,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矫正功能,激励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是推进学业水平考试改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现在的会考有很大的区别,会考主要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而学业水平考试不仅仅是毕业水平考试,而且成绩还将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我们将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面进行一些改革创新,减小区县和学校应对频繁考试的压力,让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更好的得以体现。

  三是推进高考多元化录取改革。

高考是检测新课程实验成效的一个重要手段,高考改革必须与实验工作同步进行,服从并服务于实验工作。

我们将按照即将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充分利用高考自主命题的有利条件,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力争在高校招生制度、高考命题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我们已组织课题组专题研究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并将适时公布与新课程配套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

今年首批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中学生,将使用基于新课程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

  五、关于师资建设的问题

  人们常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兴则教育兴,教师强则教育强。

新课程实验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材和教师两个方面。

再好的课标,如果教师不去领会,也没有用;再好的教材,如果教师不发挥作用,还是等于零。

  去年,市教科院组织开展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只有36.4%的教师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实验)》进行了阅读和研究,只有15.8%的教师了解新课程实验基本内容;此外,全市普通高中教师总量不足、学科结构失衡,特别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教师严重短缺,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着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新课程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

及时补充高中教师数量,切实加强新课程教师培训,提高广大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是新课程实验的“当务之急”。

  一是增加教师数量。

各区县教委应及时协调编制、人事等部门出台政策,采用调剂余缺、调整结构、适当扩编等方式,解决新课程实验所需的师资问题。

“技术类课程”所需任课教师,可以从现有人员中调剂,或在竞争上岗后出现的空缺编制中解决。

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建立普通高中教师跨校兼课制度、开展紧缺学科兼职教师资助试点工作,支持学校聘请高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员任教。

高等师范院校应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要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为普通高中发展提供充足的教师来源。

  二是提高教师素质。

对教师来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全新的实践,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课程实验。

“只有先当好学生,才能当好先生”。

我市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们必须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培训、分段实施、研训一体”的思路,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途径、加大培训力度,有条不紊地做好全市近3万名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工作,确保“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按照教育部要求,所有高中起始年级学科教师,暑假将参加为期10天的新课程实验远程培训,保证每天学习5个小时,使高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与高中新课程实验同步提高。

  三是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

各区县教委、各级教研部门要帮助和指导学校建立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基本要素的校本培训制度,着力构建学习、教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使新课程实验的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按照新课程理念管理学校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六、关于组织保障的问题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显然是不利于工作顺利推进的。

“课程改革改到深处就是制度”。

希望各区县、各学校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市里的部署上来,强化领导、严密组织,统筹联动、步调一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新课程实验是政府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责无旁贷。

各区县教委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建立健全新课程实验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明确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切实做到政策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为主干、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后盾的运行机制。

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程实验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带头学习新课程理论,带头参与新课程实践,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认真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发、调配、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新课程实验。

  二是加强经费保障。

改革是要成本的。

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师资培训、教学教研、装备添置等,都需要经费投入。

市政府对新课程实验高度重视,市财政大力支持,已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和工作开支。

各区县要争取设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经费,将实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适当倾斜,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各普通高中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新课程实验,力争秋季开学前,所有普通高中都能基本达到新课程实施要求。

  三是加强督导评估。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专项督导制度,将实验工作纳入区县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区县、学校新课程实验进展情况的监管,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实验工作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市教委还将建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检测区县、学校新课程实验进展情况,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区县教委,同时抄送区县党委、人大、政府、政协。

  四是加强宣传发动。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各区县教委和学校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会议、专栏等途径,向社会和家长宣传新课程实验的特点、任务和意义,认真听取家长和群众对实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新课程实验的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我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肯定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就一定能够推进课程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实现重庆教育新的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