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350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高考.docx

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高考

单元概览

时期

先秦

秦汉

隋唐

宋元

明清

内容

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手工业出现三种经营形态,商业打破官府垄断

小农经济继续发展,丝织业发达,“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出现曲辕犁;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继续发展;城市布局严整

农业、手工业发达,制瓷业大放异彩,城市商业繁荣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主旨

中国古代经济是农耕经济,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商业是其有效补充。

明清时期,传统经济结构中产生一种新的经济成分——资本主义萌芽

第14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考纲要求]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农业的起源

2.从耒耜到曲辕犁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千耦其耘:

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个体农耕

[图解识记]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归纳总结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1)分散性: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

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

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1)井田制

(2)土地私有制

2.租佃经营

[图解识记] 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史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解读 史料表明小农经济条件下,农业单位产量低,农民赋税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

生活困苦,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史料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再现商鞅变法举措的砖画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汉书·武帝本纪》

解读 史料表明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土地所有权归周王,本质上是最大规模的周王私有,但在春秋时期,井田制已遭破坏,出现了土地个人私有的现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通过“废井田,开阡陌”,从制度上、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明确了土地私有制,但在西汉时就已存在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并引起统治阶层的关注。

史论1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经济形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耕作方式:

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

(3)主要生产目的:

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4)经营方式:

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分散经营,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5)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史论2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

(1)演变: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夏、商、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再到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演变历程。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重要问题。

(2)规律:

①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是铁器、牛耕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特点

a.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

b.广大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d.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答案 D

解析 宋太祖曾经说过:

“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耳”,有鉴于此,宋代采取了“不抑兼并”的措施,其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导致租佃关系盛行,自耕农经济衰退。

据此判断,D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宋代中央集权空前强化,A项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

2.(2013·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

、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叙述了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因此A项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的表述错误;也不能由此断定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C项表述错误。

河南辉县出土了一些铁农具,但不能因此断定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该地,排除D项。

铁农具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答案为B项。

3.(2010·广东高考)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答案 C

解析 庄园是指中国古代包括住所、园林和农田的建筑组群。

庄园是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在中国古代,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

面对土地兼并的现象,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确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这些措施起到了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说明土地兼并仍然存在。

A、B、D三项表述不正确,答案为C。

4.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  )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业产量不高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俭思想的根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正反映了古代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选择A项。

5.《荀子·王制》:

“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

“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答案 C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宝”“犹用药也”“竭时而止”等,分析可知,四则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为C。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1.主要部门

(1)金属冶炼

(2)丝棉纺织

(3)陶瓷制造

思维发散

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

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

2.经营方式

(1)家庭手工业

(2)官营手工业

(3)私营手工业

[图解识记] 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

史料一 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

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

——《管子·小匡》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

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

——必修Ⅱ岳麓版教材

解读 史料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民营手工业,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史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

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解读 史料表明明代中后期,伴随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民营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史论1 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生产集中、规模大

武器等军用品和官

僚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用于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

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史论2 明清时期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4)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史论3 私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私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1.(2013·四川高考)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答案 C

解析 A项说明的是汉代纺织业的发展;B项黄道婆是元代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C项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项《说文解字》是成书于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只有C项符合题干要求。

2.(2013·天津高考)“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起,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加,改变了丝、棉、麻的纺织品比例。

3.(2013·福建高考)《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

据“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可排除①。

据“教作者传家技”可知职业是世袭的,可排除④,故答案为B项。

4.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

”这里的“工师”是(  )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工官”获取信息。

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故B项正确。

5.2013年7月16日-人民网:

“5000年中国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答案 C

解析 活字印刷出现于宋元时期,与唐玄奘生活的唐初时间不符。

1.春秋时期,“私田”归国王所有。

错误。

春秋时期,“私田”不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2.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错误。

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所以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3.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经营成为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经营方式。

错误。

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4.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

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5.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都是面向市场。

错误。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

1.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5.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6.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其影响有:

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7.东汉:

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

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

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

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代:

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期:

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8.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9.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