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87311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1、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

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教育心理学既具有共性,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从高等教育学的特点、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加以介绍,高等教育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在教育任务上②在培养对象上③在社会只能上④在地位作用上⑤在培养方式上

2、教师:

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育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自我效能感:

指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

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效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

4、教学效能感:

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知道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5、教学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思考题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育人。

学习高等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认识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认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做到科学育人。

②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供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更主动、更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

④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P.S.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首要任务就是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

②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条件和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同时,教育心理学也可以对教师有效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2、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

①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②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③榜样和模范公民

④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⑤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P12

①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

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

②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具有学生教学风格的教师,强调学生的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强调让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评议学习效果,自己则是一个不直接出面的领导者。

具有教师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出面指导学生。

③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人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④教师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

在对学生产生有意思、有系统影响的各种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采用“言教”的方式;而在大量的师生之间无意识的日常交往中,除言教,经常起作用的是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因为身教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P16

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5、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P19

①计划性与准备性

②课堂教学的组织性

③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

④沟通性

⑤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

⑥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

⑦职业发展性

6、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P24

(1)角色改变技术

(2)教学反馈技术

(3)现场指导技术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1、心理差异:

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的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

2、人格:

是指个体内在心里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

3、气质:

是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

4、性格:

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它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成的反应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5、能力:

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般说来,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

自学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6、学习风格:

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7、认知风格:

又称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方式。

具体说,是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倾向和方式。

二、思考题

1、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

P27

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①胆汁质

具有胆汁质型气质的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暴躁。

不稳重,好挑衅;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

他们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②多血质

这种人的活动有很高的反应性,他们容易适应新环境,具有高度可塑性,他们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他们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转换,兴趣容易变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

这种人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

③黏液质

这种人缄默而沉静,由于神经过程平静而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

这种人常常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作制度,注意力稳定且难以转移,态度稳重,沉着稳健,执着冷淡,不够灵活,因循守旧,不愿合作。

那些要求持久冷静条理的工作,对粘液质的人最适合。

④抑郁质

这种人具有高感受性低敏感性,反应迟缓,动作迟钝,缺乏生气,不爱交际,时常优柔寡断,很少在外表上表现自己的情绪,但是内心体验相当强烈。

富于想象力,善于观察他人的情绪,对力所能及的任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坚韧的精神。

2、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P40

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环境类要素,生理性要素,社会性要素,心理性要素。

①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某些要素的偏爱。

②学习风格的社会因素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形式上。

③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3、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P45

(1)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①适应学习风格的教学必须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适应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

②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③教师要根据学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扬长策略、补短策略

(2)根据学习风格类型设计教学策略

见表2-2基于四大学习风格类型的匹配和有意失配教学策略,举一个例子

(3)根据学习风格要素选择教学对策

见表2—3 视、听、动三种类型学习者的教学策略

4、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P34比旧版多一项

①自学能力:

是指大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智力和经验,独立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②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文字、图表以及数理计算等方面的表情达意能力。

③操作能力:

是指完成学习活动、文体活动、专业训练和生产活动的实践动作能力,其主要特征是动手。

④适应能力:

是指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改变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改变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的能力。

它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⑤创造能力:

是指大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提出新见解,以及产生新产物的能力。

5、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气质的特点进行教育。

P29

①大学生的气质教育,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方面,也都有消极的方面;

②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气质与职业指导;很据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胆汁质和抑郁质)

6、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性格的特点进行教育。

P32

①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人施教

②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性格

③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

④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

7、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教育培训。

P39

①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②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

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

1、广义的学习:

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

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2、狭义的学习:

是指人类的学习。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广义的学习概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2)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

(3)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

(4)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作学习。

3、符号学习:

即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

4、概念学习:

即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

5、命题学习:

即学习由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学习。

6、有意义的学习:

是一种以获得心理意义为目的,以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和潜在意义为条件,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而实现的。

7、观察学习:

又称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的基本成分:

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者活动的探索和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学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二、思考题

1、简述大学生的学习的特点。

P54

①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②学习过程的阶段性。

1.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专业课阶段3.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

③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

④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2、简述学习的类型。

P51

(1)潘菽先生把学习划分为4种类型:

①知识的学习;

②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③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④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

(2)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

②技能的学习。

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

③行为规范的学习。

(3)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

首先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其次,他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4)加涅的根据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水平,由简单到复杂把学习分为8种类型:

①信号的学习

②刺激—反应学习

③连锁学习

④言语学习

⑤辨别学习

⑥概念学习

⑦原理(或规则)学习

⑧解决问题的学习

3、简述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P51

①动机阶段。

②领会阶段

③获得阶段

④保持阶段

⑤回忆阶段

⑥概括阶段

⑦动作(或作业)阶段

⑧反馈阶段

4、试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

P59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学习(或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直接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间接学习)。

①观察学习

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②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班杜拉看来,观察之所以产生学习,主要是通过榜样所产生的信息功能。

学习者通过观察,获得了示范活动的符号表象。

这些表象以形象的或语义的形式被编码,储存于记忆中,以后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作为未来活动的指导。

一学习过程包括4个子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

③交互作用观

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这三个因素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这三者是相互决定的。

5、试述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布鲁纳注重研究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学问题,他的学习理论是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的。

其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①学习是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知识框架。

②学习就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表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形成一系列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

(3)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了解”。

他要求“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

(4)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

(5)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①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具有普遍性和强有力的再生性,要通晓它们,自然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②进行早期学习,使他们尽早、尽快学习许多重要学科的重要知识。

6、试述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P61

奥苏泊尔坚决反对把动物学习规律和人在机械条件下的学习规律不加分析地推论到学生课堂里的有意义学习中去,从而建立了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即认知——接受说(或认知——同化说)。

1.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获得心理意义为目的,以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和潜在意义为条件,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而实现的。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核心,但是并不排除发现学习。

3.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从客观条件来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②从主观条件来看: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有意义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4.认知同化理论

①有意义学习并不是新旧知识的简单组合,只有机械学习才是这样一种简单的组合。

②获得新知识本身已经改变了新获得的知识,也改变了与它组合的原有的认知结构。

③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有潜在意义的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同时还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量变和质变。

④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第四章

一、基本概念

1、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2、成就动机:

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3、抱负水平:

4、学习兴趣:

5、动机迁移:

二、思考题

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不知道是哪个QAQ】

A.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

间接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学习动机。

①间接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将来的前途、职业相联系。

间接的学习动机,如求知和发展自己的才能,为了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等。

②直接的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这种动机来自于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或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

这类动机比较具体,动机作用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B.学习的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成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具体体现在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上。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

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习动机作用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许多中间因素实现的。

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策略、身体素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习效果。

2、简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主从之分。

大学生四种主导性学习动机主要是:

①求知探索的动机

②友情交往的动机

③成就建树的动机

④自尊自主的动机

(2)学习动机的发展性

从总体的情况看,大学生知识层次高,自我意识水平高,其学习动机的社会性明显增强。

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从消极向积极方面发展。

(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升高,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增强。

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

(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突出地表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注重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二是追求真才实学。

(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随着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深入学习和逐步了解,意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就会逐渐喜欢自己所学专业,导致职业化的学习动机开始逐渐巩固和加强,并准备献身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3、简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

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

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都由三种因素决定:

①动机(M):

一种想达到目标或回避目标的动力因素。

②期望(P):

对成功或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也叫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与任务难度有关。

③诱因(I):

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诱因价值。

阿特金森对于成就动机所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提出了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构成。

这种观点已经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并且成为后来许多研究的理论基础。

4、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

“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认识、了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的环境和随后的行为。

(1)原因的划分:

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

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搭配,可以得到八种不同成分的组合。

(2)归因与成功期望和行为

期望概念在解释动机作用的认知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是研究期望的前提条件和操作条件不确定。

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他的“期望原理”。

(3)原因归因与情感反应

每一个原因维度都与一组特定的情感反应相联系:

原因源维度主要与自尊、自豪(自卑)、自我价值方面的情感有关;

稳定性维度主要与成功的期望相联系,它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

可控性维度对情绪的作用: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

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羞愧

当对他人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

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愤怒;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原因——同情。

(4)归因训练的思想

期望变化是和稳定性维度联系在一起的,一次行为结果之后,期望变化受到知觉到的原因的稳定性影响。

按照韦纳的观点,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因此将失败归因于它将特别有害;而将成功归因于此原因时,会增强成功的信心,并伴随着自豪感和胜任感。

5、试述如何指导大学生对其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6、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7、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

②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④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⑤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⑥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第五章

一、基本概念

1、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2、形式训练说:

迁移理论中最早的学说。

①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②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

3、相同要素说:

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

4、经验类化(泛化?

)说:

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概括,所以贾德的迁移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

5、关系转话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迁移的重要之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关系转换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迁移。

二、思考题

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P94

①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

②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

③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共同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现代心理学倾向于从学习对象的构成成分来分析,将学习对象的构成成分区分为结构成分和表面成分两大类。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反之,效果就越差。

教学经验也表明,对事物关系有了概括了解的学生,往往能较好地理解和处理陌生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的学习。

这些概念、原理、技能和态度的抽象程度高,适用范围广泛,迁移效果明显。

(3)元认知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关键

元认知的实质是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是对认知的认知。

在元认知的调控下,学习者对学什么、为何学、如何学、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及各因素的关系有清晰的认知,使学习者获得学习和理解的洞察力,从而能够有效激活、监控、调整、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