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871212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分数: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A.蒸馏可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燃烧法是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的一种有效方法

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蒸馏可用于分离提纯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有机混合物,说法正确;B.燃烧法是确定有机物分子组成的一种有效方法,正确;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不是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原说法不正确;D.对有机物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正确。

考点:

有机物的分离、测定结构的原理。

2.已知胰岛素含硫的质量分数为3.4%,相对分子质量为5734,则每个胰岛素分子中所含的硫原子数为

A.2

B.4

C.6

D.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硫的质量分数和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可得每个胰岛素分子中所含的硫原子数:

(5734×3.4%)÷32=6,故选C。

考点: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制备乙酸乙酯

B.装置②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干燥、收集Cl2,并吸收多余的Cl2

D.装置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转移液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制备乙酸乙酯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产品,导管口末端应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与题给装置不符,错误;B、装置②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该装置为隔离法防倒吸,正确;C、氯气能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错误;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转移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分析评价。

4.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A.水

B.甲醇

C.乙醇

D.乙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C原子的电负性小,因此在乙烷的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而在水、甲醇及乙醇的分子内由于都含有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又较小的O原子,所以分子与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

因此选项为D。

考点:

考查氢键的形成及判断的知识。

5.在0.10mol·L-1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后,引起的变化是

A.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B.NH3·H2O的电离常数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

D.溶液的pH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溶液中发生的水解电离反应为NH3·H2O+H2O

 NH4++OH-;A、加入NH4Cl后NH4+浓度增大反应逆向进行,故NH3·H2O电离程度减少,故A错误;B、溶液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溶液浓度变化,故B错误。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加入NH4Cl晶体后NH4+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大,故C错误;D、加入NH4Cl晶体后反应逆向进行OH-浓度降低,溶液pH减小,故D正确。

考点:

溶液电离平衡

6.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R

 

T

Q

 

W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Q

C.原子半径:

T>Q>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短周期元素R、T、Q、W,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非金属性N>Si,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NH3>SiH4,故A正确;非金属性Si<S,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2SiO3<H2SO4,故B正确;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

T>Q>R,故C正确;含铝离子的盐溶液是显酸性,但NaAlO2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考点: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难度中等。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当溶液中

时,有气体产生:

而当溶液中

时,又能生成沉淀,则该组离子可能是(   )

A.Na+、Ba2+、NO3-、CO32-

B.Ba2+、K+、Cl—、NO3-

C.Mg2+、NH4+、SO42-、Cl-

D.Fe2+、Na+、SO42-、N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A中Ba2+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根据题意可知,当溶液显酸性时,B、C中没有气体生成,D中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能被Fe2+还原生成NO;当溶液显碱性时,D中生成氧化亚铁沉淀,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需要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即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8.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中,加入熟石灰的作用是(  )

A.中和

B.吸水

C.放热

D.防止研磨时咖啡因被破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茶叶中含有单宁酸,会干扰咖啡因的提取,所以加入熟石灰的目的是中和单宁酸,答案选A。

考点:

考查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实验设计能力。

9.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药物的主要成分都能发生①取代,②加成,③水解,④中和四种反应的是(  )

A.维生素B5NCOOH

B.阿司匹林COOHOCOCH3

C.芬必得(CH3)2CHCH2CH(CH3)COOH

D.摇头丸CH2COHCH3NHCH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维生素B5、芬必得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摇头丸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和中和反应,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之一,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然后依据相应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灵活运用即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辑推理能力。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D.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亚硝酸钠无沉淀,氯化钠有白色沉淀。

亚硝酸钠溶于水后显碱性,若不加硝酸,会产生AgOH等白色沉淀干扰。

C项乙酸与乙醇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

D项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则标准液会被稀释,浓度降低,所用体积增大,使测定结果偏高,所以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

点评: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卷人

得  分

 

 

二、实验题

11.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实验装置,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55mL0.50mol/L盐酸与55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5)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热量的损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3)偏小(4)不相等  相等(5)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以知道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改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不相等;相等;

(5)一水合氨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偏小

考点:

中和热的测定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2.(10分)

(1)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2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溶液的pH分别变成m和n,则m和n的关系是________,稀释后两溶液中和NaOH的能力_______。

(2)25℃时,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时,将VamLpH=1的硫酸溶液与VbmLpH=12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合恰好呈中性,则Va:

Vb=________。

【答案】

(1)m<n 相同  

(2)酸性  c(CH3COO-)>c(Na+)>c(H+)>c(OH-)     (3)1︰10

【解析】

(1)醋酸是弱酸,稀释有利于电离,但稀释后的醋酸和盐酸的浓度仍然相同,所以酸性还是盐酸的强于醋酸的,则pH小于醋酸的。

由于浓度和体积均相同,所以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是相同的。

(2)醋酸是弱酸,所以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是过量的,因此溶液显酸性。

所以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H3COO-)>c(Na+)>c(H+)>c(OH-)。

(3)恰好中和,说明氢离子和OH-的物质的量相同,即Va×0.1=Vb×0.01,解得Va:

Vb=1︰10。

13.(4分)小苏打是厨房里的常见物质,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请

写出小苏打的化学

式     ,若食盐中可能混入了少量小苏打,用下列厨房中的      进行检验。

A

.白酒   B.食醋   C.酱油   D.白糖

【答案】(4分)NaHC03   B(每空2分)

【解析】略

14.(6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有机物分子的三维结构的研究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氢原子的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吸收峰也不同,根据吸收峰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例如二乙醚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O—CH2—C

H3其核磁共振谱中给出的吸收峰有两个,如图1所示:

(1)下列物质中其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的只有一个吸收峰的是        。

A.CH3CH3

B.CH3COOH

C.CH3COOCH3

D.CH3OCH3

(2)化合物A和B的分子式都是C2H4Br2,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2所示,

则A的结构简式为:

           ,请预测B的核磁共振氢谱上有    个吸收峰。

【答案】

【解析】略

15.(12分)已知苯酚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而溶解于碳酸钠溶液

中。

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括号内编号①—④表示转化所需化学试剂:

(1)用化学式填空:

①是                    、

②是              、③是                ;④是                    、⑤是               。

(2)A的结构简式是                                 。

【答案】

(1)①NaHCO3   ②NaOH或Na2CO3 ③Na ④CO2(H2O) ⑤HCl

(2)

            (各2分)

【解析】略

16.(3分)将33.6L(标况下)乙烯和甲烷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水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4g。

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烯与甲烷的体积之比为       

【答案】1:

2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四、计算题

17.(4分)质量分数为11.6%的某饱和一元醛水溶液5g,跟足量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Cu2O1.44g。

通过计算推导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并写出其结构简式。

【答案】(4分) C3H6O CH3CH2CHO

【解析】由RCHO   ~   Cu2O

0.58g          1.44g

可知RCHO的式量为58,烃基的式量为29,即乙基C2H5—。

则此一元醛的分子式为C3H6O,结构简式为:

CH3CH2CHO

18.恒温下,将amol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

 2NH3(g)

若反应进行到5min时,测得n(N2)=13mol,n(NH3)=6mol,计算a值及N2的起始浓度(要有计算过程)

【答案】8mol/L

【解析】略

分19.120℃时,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4.6g在O2中完全燃烧,若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过浓硫酸,则浓硫酸质量增加5.4g;若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质量增加6.2g(假定气体全部吸收).

(1)试通过计算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

(2)该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一种峰,写出满足该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H6O。

(2)CH3OCH3。

【解析】

试题分析:

(1)浓硫酸质量增加5.4g为燃烧生成水的质量,

其物质的量=

=0.3mol,n(H)=0.3mol×2="0.6"mol,

2Na2O2+2H2O=4NaOH+O2  △(m)

36        32  4

5.4g          m(H)

m(H)=

="0.6"g

2Na2O2+2CO2=2Na2CO3+O2△(m)

88         32 56

m(CO2)      6.2g-m(H)=6.2g-0.6g=5.6g

m(CO2)=

="8.8"g,n(C)=

="0.2"mol,

m(C)+m(H)=0.2mol×12g/mol+0.6mol×1g/mol=3g<4.6g,故有机物还含有O元素,则n(O)=

="0.1"mol,故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数目之比=n(C):

n(H):

n(O)=0.2:

0.6:

0.1=2:

6:

1,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2H6O,H原子已经饱和C的四价结构,故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答:

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

(2)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则有机物含有羟基,其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答案为:

CH3CH2OH。

考点:

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相关知识。

20.恒温恒容下,将2mol气体A和2mol气体B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XC(g)+2D(s),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mol/L。

(1)求X的值__________;     

(2)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3)平衡前后的气体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 80% 1:

1

【解析】

(1)2min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mol/L,由v=

=

=0.6mol/(L.min),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molB,则B的反应速率为

 =0.2mol/(L.min),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3,故答案为:

3;

(2)2A(g)+B(g)⇌xC(g)+2D(s),

开始2  2      0      0

转化1.6 0.8

平衡0.4 1.2

则A的转化率之比为

×100%=80%,故答案为:

80%;

(3)恒温恒容平衡前后的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之比

2A(g)+B(g)⇌3C(g)+2D(s),

开始 2    2   0    0

转化1.6  0.8  2.4  1.6

平衡0.4  1.2  2.4  1.6

则平衡前后的气体的压强之比=

=1:

1,故答案为:

1:

1。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平衡的判定等,注意利用反应速率的关系确定x为解答的关键。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常常使用三段式解题,要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三段式法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

评卷人

得  分

 

 

五、简答题

21.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其合成原理为:

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他因此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密闭容器中,将2molN2和6mol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

N2(g)+3H2(g)

2NH3(g)ΔH="-92.4"kJ·mol-1。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____;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____.反应放出的热量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4.8kJ。

(2)降低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密度____.平衡常数K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

【答案】 1:

3  1:

1 小于 变大 不变 略 逆向 略 略

【解析】

(1)、加入的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反应到什么程度,用氮气和氢气表示的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氮气和氢气的浓度之比永始终是1:

3,转化率之比1:

1,故答案为:

1:

3;1:

1。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小,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质量总和除以气体物质的量总和,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因容器体积没变,气体质量不变,所以密度不变;因K只与温度有关,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生成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减小,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增大;

故答案为:

增大;不变;增大。

(3)、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体积变大,相关气体的分压变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逆向移动,故答案为:

逆向;

(4)、升温,平衡向吸热的逆向移动,使体系温度降低,故答案为:

向左移动;小于。

评卷人

得  分

 

 

六、推断题

22.化合物M是二苯乙炔类液晶材料的一种,最简单的二苯乙炔类化合物是

以互为同系物的单取代芳烃A、G为原料合成M的一种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D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个碳原子共平面。

(3)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共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6:

2:

2:

1:

1的是________(写结构简式)。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苯乙烯和甲苯为起始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15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和A为乙基苯:

(2)C到D的反应加入了阻聚剂,且D到E的反应条件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所以足以断定C到D是在进行消去反应,D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D最多可以保证10个碳原子全部在同一个平面上。

(3)①是属于取代反应,取代了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

④是属于加成反应,将碳碳双键进行加成。

(4)在KOH对溴进行取代之后,进行了两次消去反应,形成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